妈妈请善待自己

家中小妞打从学会说话以来,激怒爹娘的次数屡屡冲向她人生高峰,弟弟出生以后则更甚。对待幼小宝宝大人当然是小心翼翼呵护周到,但是对一个五岁小姑娘来说,这就是一个新奇好玩的小家伙,并且逗弄之后还会大呼小叫、好玩程度更上一层楼的“玩具”。

你说她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宠爱被剥夺,目前来讲,因为没有人灌输她“弟弟出来爸妈就不要你了”这种恐怖观念,所以对于弟弟还是疼爱大于其他。那你说她揍弟弟吗?也不能说蓄意,就是某些情况下会。就在小人儿开始手痒这儿抓抓那儿吃吃的阶段,姐姐的玩具就是最好淘宝之处,玩具被破坏被抢,姐姐自然心生不满,抢回来的手劲就不受控制,造成弟弟重心不稳摔倒之类的情况偶尔还是会发生。或是抱住弟弟的姿势过于用力,让弟弟不舒服而嚷嚷等。

所以,“不要”“不要这样做”“都跟你说了不要,为什么还要做?”这样子声量逐渐提高的对话过程,发生在地方妈妈和女儿身上的次数可谓是越发频繁。情绪在的时候,其实双方是听不见里头指令的。不欢而散然后下次再来,不论是对待弟弟也好,还是让她进行日常如穿衣、刷牙、吃饭、收玩具、做功课等,这几个指令一般都是喊一次无效,都必须待你音量大到让她明白“嘿妈妈生气了”才会行动。

坏就坏在地方妈妈那当硬不硬、不该软却软的心肠作祟,宁愿以“你再这样,下次就这样这样”、“快点”等毫无意义的话语上场,却不愿试几次过程麻烦,但是让她亲自面对结果,下次就不会再烦的有效方式。又也许,再思考深层一点,克制语气好好说话这件事,终究需要一个身体情绪都调适得当的情境里头,当大人自顾不暇、忙得昏天暗地疲累不堪,但又没有其他缓冲的余地,你说的不可克制,其实只是一种冲出口的发泄。正如戈娅妈妈所说,“每个抓狂的妈妈,背后都绝对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只是一个放大镜,将所有的工作压力、夫妻不和、婆媳矛盾……全部放大而显得尖锐起来,真正该首先被“干预”的一定是成人。一旦成人抱有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念头,就会在潜意识里将当下遇到的所有糟糕事都归因为“只因有你”。这其实是变相地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孩子。”所以啊,所有的情绪背后,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好了,妈妈们都要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孩子。

《写生·写活》文/图:伪蓝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