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實文然中華公學 晉漢連省 唯一寄宿華小

實文然中華公學 晉漢連省 唯一寄宿華小

實文然中華公學是間歷史悠久的華文小學,創建於1920年,迄今已走過近100年風雨路。

從1976年至今,實文然中華公學是晉漢連省內唯一擁有寄宿生的華文津貼小學。這是因為該校土著生居多,且來自較偏遠郊區及長屋,因此一心想讓孩子就讀華小的友族家長,只好將年齡幼小的子女們送往設有宿舍的實文然中公就讀。

由於校方妥善管理寄宿生的方法, 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照料,使家長對校方有信心,加上意識到學習華文多一項優勢,於是紛紛將子女送入就讀,使到該校友族學生有增無減。

宿舍生活

對小學生而言,寄宿生活有乏味,有辛酸,亦有快樂,是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寄宿生活。

剛踏入一個陌生的地方,加上年齡尚小,對父母的依賴大,所以難免緊張害怕,有些甚至會哭鬧,但經過一兩周後情緒較穩定一些,有些很快就適應環境了。

這裡的宿舍分成男女間,分別有男女舍監負責照顧及看守學生。走進女生宿舍里,映入眼帘的是兩排列開的雙層式睡床,摺疊整齊的床褥、枕頭、被單,男生宿舍內觀也幾乎相同格局。

寄宿學生在食堂享用着午餐。
實文然中公是晉漢連省津貼華小里唯一的寄宿華小。

轉進宿舍隔壁,這裡是食堂,這些寄宿小學生在這裡享用着午餐。每個人面前有一個多格式餐盤,不經意瞥見了當天午餐菜肴有馬鈴薯香炒雞肉及咖哩香瓜配白飯。

雖然這些寄宿生或許不像住在家裡的孩子們,能享受着好手藝媽媽的豐盛菜色,但只要確保吃得健康、營養,就不成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在宿舍里,寄宿生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的精彩日子。在寧靜廣闊的美麗校園內,寄宿生可時刻與好友一起學習、耍樂,輕鬆自在地享受校園生活。

在這裡,他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舍友們幽默搞笑、體貼入微,就像姐妹一樣互相照顧,一種幸福的蜜糖味油然而生。

通過在學校寄宿,在舍監的監督下,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集體生活對培養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良好的健康心理確實有好處。周末回家,孩子完全像個小大人,學會照顧自己。

父母務必觀察孩子

但另一方面,由於孩子離開父母之後,缺少了經常進行心理交流和心理傾訴的對象,在小學階段的年齡層里,與同學交往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矛盾。為此,家長應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向學校老師了解清楚孩子的全面情況。

實文然中公與其他郊區學校一樣,面對土著生居多的情況。根據校長黃錦雲報告稱,該校有175位學生,土著生佔了127位,且友族新生越來越多。

國文科膺全國十大

在去年小六評估考試中,實文然中公學生的國文科成績晉入全國華小十大排名。

在土著生居多的情況下,該校學生在小六評估考試中,國文科取得100%及格,甚至國文科成績在全國華小中排名十大,在場的校董們聽後皆表寬慰及讚賞。

不過,黃校長感遺憾,作為一所華小,在華文科方面,學生表現差強人意,與國文科成績出現了強烈對比。

“華文科方面,我校取得了68%及格率,令人欣慰的是,華文科及格率連續三年來都有取得進步,而今年小六評估考試我們放眼總及格率取得47.7%。”

該校明年的新生有30名學生,學前教育班則有38名幼兒,有必要開設多一個班級。

雖然該校基設完善,但學校範圍相對下較大,且有不少維修項目需要進行,包括需要定時維修,如宿舍和雨蓋籃球場等,因此實文然中公校董會主席劉維勤希望能向政府爭取到更多撥款。

在學前教育班方面,明年報讀的新生人數有30人,因此校方考量開設兩間學前教育班,加上廁所、食堂的建設,需要耗費一筆經費。校董會也希望藍圖儘快完成,以在明年順利落實。

學前教育班打穩根基

實文然中公目前簡陋的學前教育班。

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讚賞實文然中公是海口區設備最完善,學生人數最多的華小,這裡地靈人傑,是出秀才的地方。

他鼓勵該校校董會積極完成學前教育班的建設,也希望獲得教育局批准,這樣一來可以打穩學生的學習基礎,也穩定該校未來數年的學生人數與來源。

據悉,海口區的三間華小皆面對土著生占多數問題,難免令老師們在教學上面對挑戰,而學前教育班的設立,有助於打穩幼兒的學習基礎。

“若能開辦兩班學前教育班,每年有50位幼兒就讀 ,然後直接銜接上小學一年級,我相信這對老師的教學事半功倍,對學習有正面影響。”

友族生也能學好華文

實文然中公與其他郊區學校一樣,面對土著生居多情況。

對於黃校長報告關於該校國語成績在全國排名十大,他相信華小在國文科方面有這樣的成績例子不多,這給予老師們很大激勵,顯示土著生是有那個能力,取得佳績。

他舉例,一直令他印象深刻的巴都吉當華小,雖如同其他郊區學校一樣,也是土著生居多,但該校在小六評估考試中卻能取得100%及格率。

“我希望各方面給予配合,老師可以給學生額外補習 ,只要學生態度認真,即使是土著生,也絕對有能力學好華語。在掌握華語程度後,連帶其他科目也會獲提升。”

最後,他語重心長的希望校長與校董會保持精密合作,坦誠布公,尤其是作為一校之長,要和校董會配合,互相關心,任何重大決定有必要通知校董會,一起以學生利益出發,共同為學校所面對的難題尋找解決方案。

學校創建歷史

學校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我們成長的地方;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校方將樓梯間開闢成閱讀小角落,盡顯老師們的用心。
展現新面貌的籃球場。
小學生在課室布告欄上的作品,顯矯健有生氣。
現代孩子需要視覺感官來吸引目光,所以校方打造出童話環境的小角落。
嫩草鋪就綠色的織氈,鮮花裝扮着校園的笑臉,美麗的校園就像全校師生溫馨的家。

實文然中公最初校址位於舊巴剎的一角,取名為大同學校。

由於當時校址建在砂隆河畔,常受怒潮衝擊,在三十年代時被迫作首次搬遷至安全地方,易名為同民學校。

隨着日本軍閥南侵,同民學校被迫停辦四年。直至1946年,學校重新開辦,並改名為中華公學。

時至六十年代,建在舊巴剎的六十多間商店,再次遭受砂隆河怒潮衝擊而崩入砂隆河,而當時的實文然中公也遭受怒潮吞滅。過後該校在1963年尾搬遷至新巴剎後面左側。

建設宿舍

實文然鎮的居民以馬來人居多,伊班人次之,華人居少數。在各因素使然,當地華裔人口不斷下降,加上年輕一代大都在郊區呆不住而湧入城,謀求發展,這樣一來,該校華裔學生人數逐年減少。

當時校董會精心策劃招收友族學生,且不辭勞苦,長途跋涉深入甘榜及長屋訪問,成功招收到不少友族學子。

自從建立學生宿舍,招收友族學生後,該校學生人數不像其他鄉區小學,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反而逐年增加。1989年,一年級新生爆滿,該校首度同一年級開設兩班,其中半數為土著學生。

無疑的,這一路走來,實文然中公培養出不少英才,從小學到大學或從外國學成歸來者眾多,在社會上均有優秀表現,確為學校增光不少。

報導/楊麗華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