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巴豆,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泻药”,但实际上它能让你“一泻千里”,也能帮你止泻,是毒药也是良药。巴豆是什么呢?巴豆是金虎尾目大戟科巴豆属灌木或小乔木,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即为巴豆,其形如豆故名。巴豆株高3至6米左右,长有很多嫩枝,叶子呈卵形,结的果子呈椭圆形,种子呈椭圆状。
巴豆是种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其根、叶全年可采来做药材,具有去水肿、祛痰、镇痛、抗菌的效果,目前被广泛用来治疗水肿、泻痢、便秘、痈疽、胸腹胀痛等疾病。
不过,巴豆全株有毒,尤其是种子毒性很大,误食会出现腹泻的症状,甚至丢命,切勿随便采来吃。因为巴豆有毒,且药性猛烈,因此《本草纲目》记载:“(张元素)曰,巴豆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因此任何用药都必须遵循医师的专业指导。
各家论述
《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颓,杀斑螫毒。《药性论》:主破心腹积聚结气,治十种水肿,痿痹,大腹。《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纲目》:治泻痢,惊痫,心腹痛,疝气,风歪,耳聋,喉痹,牙痛,通利关窍。
中医学教授张法来说,现代医学表明,巴豆属于热性泻药,对于正常人群来说肯定受不了它,并严禁服用,但对于便秘人群来说,适当按医嘱服用可以缓解相关症状。巴豆一般用于主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寒积停滞、胸腹胀痛、腹水肿胀、恶疮疥癖、疣痣等症,胆囊炎、胆石症、血吸虫病腹水、神经性皮炎、喉梗阻、急性阑尾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乳腺炎、疟疾等。
“若患者面对鼓胀腹水的痛楚,我会建议用巴豆治鼓胀腹水难消,其作用强烈,有泄水治标之力。”
至于寒积便秘,巴豆用治寒邪食积,阻滞肠胃,猝然腹满胀痛,大便不通,甚至气急口噤,这是因为巴豆具有荡涤肠胃,温通寒积作用,为温通峻下之品。
“还有,用治疮痈脓成未溃或疮痈溃后腐肉不去,将其外用,达到腐蚀腐肉,促使疮疡破溃或有利排脓。”
张教授也用巴豆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方法是用巴豆去皮,将巴豆霜吹入喉部,以排除痰涎,使阻塞的病证得以缓解。外用的话是以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现代药理研究
“本品祛除痰涎,通利咽喉以使呼吸通畅,惟患疾者务必寻求专业医疗,切勿在家私自用药,且用药成效胥视个人不同体质而定。”
研究显示,巴豆油中含巴豆油、甘油酯、巴豆醇二脂、巴豆醇三脂,还含有巴豆毒素、巴豆苷、生物喊、谷甾醇等。
巴豆油外用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巴豆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巴豆油有镇痛及促血小板凝集作用。
此外,巴豆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有抗肿瘤及镇痛作用。巴豆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也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巴豆煎剂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也有细胞诱导分化作用。
临床经验
张教授说,巴豆药用部位是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果实。食用方法包括泡水喝,水煎服,或入丸、散。它常被用于辅助治疗各项疾病,根据他的临床经验,巴豆可用于治寒积便秘,材料是巴豆、大黄、干姜各30克,将以上三味中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每服1丸,温水送服。
“若被毒蛇咬伤,可将巴豆根18克,牛皮消根75克,米酒1瓶,将两味药置于酒瓮中,倒入米酒浸泡45天后启用。使用前先将毒液挤出,再将药液涂伤处,并饮服5毫升药酒。”
面对寒湿脚气,张教授建议将鲜巴豆叶30克,水600毫升煎熏洗患部。风湿性腰腿疼痛的患者,不妨以巴豆根5克、威灵仙9克、一条根30克、土牛膝20克、龙须藤20克、杜仲20克,水煎两次服用。
食用禁忌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此外,生巴豆毒性剧烈,不能内服,只供外用。内服用巴豆霜,且不可超量。服药后不宜食热粥,饮开水等温热之物,以免加剧泻下,且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巴豆的炮制方法
巴豆仁
拣净杂质,用粘稠的米汤或面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取净仁。
巴豆霜
取净巴豆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2天取出复研和换纸1次,如上法压榨六、七次至油尽为度,取出,碾细,过筛。将巴豆敲碎,每两巴豆以麻油并酒等合煮,研膏后用。
巴豆叶
对于巴豆植株其他部位的功效,张教授指,这些部位皆有不同功效。如巴豆叶片可辅助治疗疟疾、疮癣、跌打损伤、蛇伤。一般用于研末酒冲或装于胶囊装。在外用方面,用煎水洗或捣敷。
张教授也分享他使用巴豆叶的经验,包括在治疟疾方面,他会使用巴豆叶(研细末)一厘,胶囊装,开水送服。若治跌打,巴豆叶三钱,两面针五钱,黑老虎五钱,金耳环三钱,千里马五镇,千斤拔五钱,共为末、姜、葱捣烂,和药末敷伤处。
“在治寒湿下坠、下肢浮肿时,我一般使用巴豆叶八钱,煎水熏洗。若毒蛇咬伤,就要将干巴豆叶研末,让患者每次二分,冷开水冲服。”
巴豆壳温中消积
另一方面,巴豆的皮被称为巴豆壳,在采收种子时剥取种皮,鲜用或晒干用,常可见于山野、丘陵地,住宅区附近常见栽培。
“巴豆壳的性味辛温,归肠经,具有温中消积、解毒杀虫、杀虫、破瘰疠痰核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泄泻、痢疾、腹部胀痛、瘰疠痰核。内服要适量,一般以入丸,散处理。外用则适量捣敷。”
巴豆树根
除了以上的不同部位,巴豆的树根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根茎,味辛性温,有毒,归心,肝,肾经。
张教授说,巴豆的根茎可温中散寒、祛风镇痛、杀虫解毒,一般用于治疗胃痛、寒湿痹痛、牙痛、外伤肿痛、痈疽疔疮、毒蛇咬伤。
“我的日常用法是内服、煎汤,外用的话捣敷,煎水熏洗,酒浸或研末调敷。必须注意的是,巴豆的树根体弱者及孕妇禁服。”
巴豆的小档案
学名:Croton.tiglium.L。
别名: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科属:大戟科巴豆属。
性味:味辛性热,有大毒。
归经:归大肠,胃,肾经。
功效:化痰、行水、杀虫、祛风湿、泻寒积、祛风消肿。
主治:恶疮疥癣,疣痣,外用蚀疮。
巴豆的形态特征
巴豆植株属灌木或小乔木,高2至10尺。幼枝绿色,被稀疏星状毛,老枝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至6公分。托叶线形,早落。叶膜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近叶柄处有2枚无柄的杯状腺体,叶缘有疏浅锯齿,齿尖常具小腺体,幼时两面均有稀疏星状毛,后变无毛或在下面被极少数星状毛,干时呈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上部着生雄花,下部着生雌花,也有全为雄花而无雌花的。苞片钻状。雄花花梗细而短,有星状毛,雄花绿色,较小。花萼5深裂,先端疏生星状毛,裂片卵形。花瓣5,长圆形,与花萼几等大,反卷,内面和边缘生细绵毛。雄蕊15至20,着生花盘边缘,花丝上部被柔毛,花药干时呈黑色。花盘盘状,边缘有浅缺刻。无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较粗。花萼5深裂,裂片长圆形,外被星状毛。无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状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个2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长圆形,有3钝角,长约2公分,近无毛或被稀疏星状毛,种子3颗,长卵形,背面稍凸,淡黄褐色。花期3至10月,果期7至11月。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