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帶孩子出去

帶孩子出去

疫情趨緩以來,開始見着社交媒體上不少父母帶着孩子出遊的相片。

當中,搭上先鋒者的那一個隊伍,自然格外引人注目。隔天,先鋒朋友又上載了一些文,內容大致是孩子們困在家太久才會帶出門散心云云。
地方媽媽暗自猜想,估計是有人瞧見帖文擔心孩子安危關心了下。

SOP放寬以來,公眾場所攜帶孩子的家長比例,那可真是不要太多了。初次見到,地方媽媽還有些詫異,畢竟在那數日前,門口依然張貼着12歲以下孩童不可入內,乍地轉眼情況就不同了。彼時,政府是規勸盡量不要帶孩子前往公共場合,但是觸目所及孩童數量真是想像以外的多,是有那麼一丟丟,呃,驚嚇。

驚嚇是因為,曾瞥見某些幼嬰童大喇喇敞開自己毫無防護措施不戴口罩隨意亂走,家長們依然和樂融融絲毫不為所動,地方媽媽眼珠子直瞅着差點掉下。

身為二寶媽,完全可以理解這些家長們憋屈獲得釋放的心態。哪裡都不能去的日子可真不是一時半刻的短,打去年三月砂拉越進駐第一單新冠肺炎以來,孩子們外出的日子五根手指頭都數不完,除了這當中曾經在短短時日掉至個位數的日子,外出那麼一二次,其他大多以兜風解解悶。雖然已經盡量想方設法製造趣味,但是滋味真不如逛商場、走公園、旅遊景點跑一跑那般恣意,這些過去的平淡日子原來是那麼珍貴,回顧過往是那一個感慨萬千。

至於那些大喊,“孩子們你們怎麼可以外出,我的天外面病毒真不是蓋的好嗎?”的人們,地方媽媽也明白這其中的擔憂,主要是這些孩童無疫苗防護,風險自然較高。關心無錯,只是記得語氣不要“高高在上,我對你錯”的質問樣子,家長們困在家的滋味實屬一言難盡,你有你的擔憂,我也有我的難以言喻啊。當然,家長們也務必時時觀照自己,防衛罩是否太尖銳,若僅一句關心簡單感謝便好。

既然選擇了外出願意承擔風險,地方媽媽比較看重的是防護措施到不到位,口罩規格是否以醫用為標準、時時保持安全距離、洗手是否洗足20秒、返家是否從頭洗到腳等等,這方面確切不容馬虎。若是攜帶比較幼小的孩童,家長是否眼觀八方,畢竟他們不知風險,若隨意觸摸觸碰爾後手又沒有清潔乾淨……

總歸一件事,選擇承擔風險外出、選擇留在家裡保安心,都是個人意願。自己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同時謹記不要牽拖到別人就好。外出後就醒目些不要再急匆匆往親友家做客,畢竟這傳染鏈的威力大家都知道不容小覷啊啊啊。

《寫生˙寫活》文/圖:偽藍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