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不问自取

生活中要遇到不问自取这种小事,可真不要太多了。工作上、家庭中,需要取点小
物办事,咦旁人有借来用用。

地方妈妈也是时至今天今时,才知道原来自己不用为自己的生气感到自责。不需要
因为别人不问自取动了自己的物件感到不开心,而鞭笞自己怎么那么不大气,一点
儿小事就介怀。

其实注重的,不过是那声询问,“可以借我吗?”,只要对方按下这份询问开关,
基本上百分百都是点头。但是对于不问自取非常感冒,藏的是“不被尊重”的感觉。

谁曾经不问自取自己的物件来使用,到了今天,一回想马上有画面涌现,少时宿舍
生活、工作环境谁谁动了什么,会怪他们吗?如果前面有那一句“可以借我吗?或
是刚才你不在我借你的东西来用”,基本上这种小事完全会消失在风里。

占着记忆的位置不放,一开始不肯原谅的是他人,到后来选择责怪的还是自己,为
什么当时不直接表达不满?因为你没有承担拉下脸被讨厌的勇气,所以你活该。

正向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上来时不要管理,接纳便是。也是此时才察觉,嘿,不
要责怪自己没有被讨厌的勇气,让这些情绪自由来去,让他们来让他们走,不要对
这些情绪做反应,你只需要完全接纳当下的自己就好。

那么凑巧,小女班上正正发生不问自取事件,同学没有问过她自个儿往抽屉取糖吃
个一干二净。妈妈对不问自取特别纠结,女儿恰好发生同样事件。如何教导她维护
自身权益的当儿,也必须照护好情绪,那么此后再发生同样事件,她便懂得如何争
取应对。

撰文的此时,地方妈妈微妙察觉,这上天果然有其部署安排。拿捏得当,缕缕小事
必然成烟,不留痕迹。抑或留迹又如何?妈妈只需要全心全意接住孩子,足矣。

文/图:伪蓝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