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下半年,那書房開始到回收站當志工,幫忙搬物品和將資源分類。在那裡,負責分類的志工大略可分成兩種,一種是什麼都捨不得丟的志工,另一種是斷捨離態度堅定的志工。那書房是前者,看到完好無缺的文具、餐具、紙袋、繩子全都不捨將它們變成資源,而最難放下的就是書本。
在民眾送去回收的物品中,書本占蠻大一個部分,包括:參考書、學術書籍、漫畫、翻版書、小說、兒童書本、青少年讀物、烹飪書籍、故事書、宗教書、字典、百科全書、絕版書、老書、新書。這些書經過篩選後,大約超過一半會變成資源,把封面與內頁撕開,分類為黑白紙、雜紙、紙皮。而那些被“逃過一劫”的書本,會被放到藏書間,等待有緣人來買。
剛開始做志工時,那書房實在下不了手撕書,總把這任務讓給其他不愛看書的志工來做。在他們眼裡書本就只是黑白紙、雜紙、紙皮,是一公斤五毛錢、一毛錢還是兩毛錢,看也不看就動手分類。有時人手不足,書本太多,那書房免不了還是得處理書本,漸漸地,就知道哪些書“來貨”很多,哪些書沒有二手價值,也漸漸地學會狠心撕書(比如全新字典)。那書房好歹也是個文字工作者,寫字和撕書用的可是同一雙手,這真叫人……
不過,也不是每一個志工日都那麼“虐心”的。在回收站當志工最好玩的就是,永遠不知道這一天會看到收到什麼東西。一日,那書房在書堆裡發現一套甲蟲出版社所出版的童畫故事集,拿起其中一本正好是《灰姑娘》,那書房曾經有過同一本書,看見那熟悉的封面,還以為是自己的那一本,翻開內頁十分完整,知道它不是那書房的那本《灰姑娘》,它勾起了那書房的回憶。小時候家裡很窮,買課外書是件極奢侈的事,但那書房還是拿了好不容易存到的錢,去買了一本自己早就知道內容的英文故事書,就因為想要。後來那書房把心愛的書本帶到學校,卻忘了帶回,隔天抽屜裡的書本每一頁都被剪成洞。那書房心裡是難過和內疚,深感對不起父母,辛苦賺的錢成了這樣。
看著手上同一本書,那書房不禁感慨,以前的人窮得買不起書,一本都很珍貴,現在的人物資充裕,一套都捨得丟。這本書來到那書房手上,怎撕得下手?於是一套拿了回家,再捐給安寧中心圖書館。過了一周,又去當志工,這回來到手上的是《小王子》……
東寫西讀
第145篇
文:那書房
圖: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