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時節,特容易讓人想起一種味道怪異的草本植物,它樣子普通,和其他植物差別不大,卻擁有一股特別的滋味。它叫魚腥草,讓一些人生厭,也讓更多人喜愛。魚腥草常登上坊間老百姓人家的飯桌上,給生活增添別樣的味道。
魚腥草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別稱,也有人稱之為折耳根。稱呼歲不同,但其模樣卻是一樣的。魚腥草貼地生長,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後呈心的形狀,莖呈扁圓柱形,搓碎有濃重的魚腥氣味撲鼻而來,這就是它的特徵。

魚腥草算不上是觀賞型植物,它開的花不好看,葉子也不細長嫩綠,尤其是它時時散發出來的腥味,讓人避而遠之。
中醫碩士楊素雄說,根據《本草綱目》釋其名曰:“蕺字,段公路《北戶錄》作蕊,音蕺,秦人謂之菹子,菹、蕺音相近也。其葉味腥,故俗稱魚腥草。”

散發魚腥味
楊醫師說,魚腥草的新鮮莖葉,經搓揉之後會散發濃烈魚腥氣味而得名,陰乾後及加水煎汁時,可揮發出一種似肉桂的香氣,色似紅茶,並無腥臭或刺激性,嫩葉可作蔬菜食用。

老婦當魚湯喝 大病痊癒
關於魚腥草的典故,楊醫師娓娓道來說,從前有一對小夫妻,對雙目失明的母親不孝。一次母親高燒不退、咳嗽,接連幾日不見好轉,病情越來越重,甚至咳吐膿血。她的兒子和媳婦不但不為母親治病,而且還認為母親是在沒病裝病,並不理睬。纏綿病榻的老母,邊呻吟邊苦求:“你們就弄點魚湯給我喝吧!”兒媳倆一聽,火冒三丈,“快死的人了,還喝什麼魚湯?”鄰居實在看不下去,就送給老人兩條魚。誰知兒媳倆竟把魚湯喝了。他們怕傳出去沒面子,小倆口一商量,去後山扯了一把有魚腥氣味的野草,煮湯給老人喝。老母親看不見,但入口有魚味,就說:“魚湯好鮮呀!”兒媳倆認為反正是草加水煮的“湯”,也就順着母親的要求,誰知母親喝了一天又一天,竟然大病痊癒,奇蹟般地好了。

可當蔬菜涼拌生食
楊醫師說,魚腥草為三白草科,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矮小。其特徵是上部莖直立,下部莖蔓延地下,節上有鬚根,葉片呈心形,常見綠色,偶有紫色,一般在5至8月開花。
魚腥草喜生長在濕潤、肥沃的田邊,馬來西亞多數繁殖栽種為多。在中國以長江、江蘇、浙江、安徽、雲南、貴州、四川等省,這些地區的人常採摘魚腥草的嫩葉食用。

“魚腥草是一種不錯的蔬菜,一般用來涼拌生食。做法是先將魚腥草的嫩葉洗乾淨,用開水略燙,然後放鹽、醬油、味精、香油即可食用。”
中國軍醫制保健酒
根據楊醫師分享,從魚腥草中提取的一種黃色油狀物,可抑制各種微生物的生長。1979年,在越戰時,一位士兵因受重傷而脫隊,在無糧無葯的情況下,他靠着野地里的一種草充饑度日,幾天後,他找到了部隊,醫生在給他檢查時,發現他的傷口一點也沒有感染,醫生問他靠吃什麼葯沒有感染,他拿出一棵草給醫生看,原來是魚腥草。

“中國軍醫院將魚腥草製成營養保健酒,經測定含有19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11種微量元素、5種生物活性酶等。實驗室和臨床實驗顯示,此酒對增進免疫功能、抗衰老、抗癌、抗感染都具有不錯的效果,可用於治療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支氣管炎、神經衰弱等。”
日本民間泡茶敷臉
據《中國食品報》介紹: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對105例肺癌、食道癌、乳腺癌、胃癌患者因接受放射治療而引起放射性肺炎、食道炎以及骨髓抑制等放射反應使用了魚腥草酒,證實它有治療、緩解作用,並可升高周圍血球數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總有效率為95.23%。

他說,在日本民間,魚腥草為最常用的草藥之一,許多家庭主婦常摘取新鮮葉片,煮一大鍋的“魚腥草茶”,讓孩子帶去上學。當作開水一樣飲用,煮出的茶氣味芳香甘美,毫無腥氣,不但能解熱利尿,更有預防肝炎及高血壓的功效。

“煮過的葉片可別丟掉,日本的年輕少女將其用來貼敷臉部皮膚,能擴張毛細孔,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美容養顏的效果,比人工合成的化妝品更天然、更能滋潤你的肌膚。”

抗流感草藥
楊醫師也說,當流行性感冒,如H1N1流感、禽流感、立百等病發生時,魚腥草是其中之一被用作對抗流感的要葯,當時身價驟漲十幾倍,市場上甚至鬧出貨源不足。

魚腥草的小檔案:
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別名:折耳根
科屬:三白草科蕺菜屬
性味:味辛,微溫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主治:肺炎,肺膿瘍,熱痢,瘧疾,水腫,淋病,白帶,癰腫,痔瘡,脫肛,濕疹,禿瘡,疥癬

魚腥草的形態特徵:
為多年生草本,高30至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莖上部直立,常呈紫紅色,下部匍匐,節上輪生小根。 葉互生,薄紙質,有腺點,背面尤甚,卵形或闊卵形,基部心形,全緣,背面常紫紅色,掌狀葉脈。 花小,夏季開,無花被,排成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