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棕櫚
古代達官貴人的庭院,置着假山和鞦韆,千金小姐帶着婢婢,在蒲葵樹下追拍蝴蝶,好一幅淑女戲蝶圖,這是蒲葵柔美風姿的一面。小姐手中拿的扇子,正是蒲葵葉製成的精緻綉扇。
蒲葵又叫做扇葉葵(Chinese Fan Palm),常見於中國古畫中。閩南話把扇子稱為“葵扇”,即指蒲葵葉作為扇子的主要材料。
中醫碩士楊素雄說,提起扇子,不禁想起幼時炎夜納涼,坐在竹製小凳子上,一面搖着葵扇軀趕蚊蟲,一面聽祖父講故事,如今這種情景愈來愈少見了。
蒲葉制扇
他說,蒲葵植後三至四年割葉,可連續收穫數十年至百年,為工藝經濟樹種,主要生產葵葉,加工為各種葵製品。一般用以制原扇和織扇,再經加工便成精美的畫扇和綉扇。
蒲葵在中國或台灣是重要的經濟樹木。台灣仍有人製造葵扇,多數作裝飾品。馬來西亞常見蒲葵樹種植市道上,休閑公園等美化環境,但不見風行於發展。
“如果你家附近有蒲葵樹,摘下幾片成熟適中的葵葉,剪去分裂的葉指和過長的葉柄,削去葉柄上的倒刺在室內略為陰乾。壓在床墊下面,約經兩周取出略加修整,再壓一兩天就成葵扇。最後縫上布邊,既美觀又經久耐用。當然,如果你有藝術天才,自可在葵扇上吟詩題字或繪畫。”
種植蒲葵 青翠可愛
蒲葵在暮春初夏間會開花,微黃的淡色圓錐形花序,長達1公尺,與綠色的巨葉對襯,具有觀賞價值,且蒲葵的每個生長階段都有不同的姿態,其中涵蓋了嫩綠的稚年,美風姿的少年,以及強悍的壯年。
他說,觀察蒲葵的生長過程,自可從鑒賞中獲得無窮樂趣,也可拾取略帶橢圓的蒲葵種子,黑褐色,約有龍眼核大小。種子放在潮濕的沙土裡,耐心的等待3個月,在你逐漸淡忘之時,它就發芽了。
作為盆景
蒲葵幼苗種在花盆或水盆中,將你的窗前案頭增添一片生意。蒲葵幼苗作為盆景,青翠可愛,這是可供玩賞的悠閑一面。
據書籍記載,蒲葵除了做扇子外,葉片和葉柄表皮可用來覆蓋簡陋的船篷或屋頂,葉脈(葵骨)可做牙籤,葉鞘纖維可以裂繩。
“當今時代,在空氣調節設備已相當普遍,搖扇子的人愈來愈少見了。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對於物質的要求愈高。我們無法使進步的社會停頓或倒退,但可在忙碌終日,物質與慾望的假相中,回歸大自然,取於大自然,來親手研製一把蒲葵扇瀟洒揮搖,偷得浮生半日閑。”
種子含酚類氨基酸
楊醫師說,蒲葵的種子含酚類、還原糖、鞣質、三酰甘油(triglyceride),氨基酸:賴氨酸(lysine),絲氨酸(ser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酪氨酸(tyrosine),纈氨酸(valine),異亮氨酸 (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vlanine),糖,維生素C即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
果殼與核仁的油主要含油酸(ole-ic acid)。
對蛋白激酶C的抑制作用:蒲葵子醇提取物對蛋白激酶C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隨劑量增加作用增強,40微米/毫升和100μG/毫升的抑制率分別為56.2%和66.6%。
已知蛋白激酶C的抑製劑對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提示蒲葵予的抗癌活性可能與此有關。
抗癌良藥 主治慢性肝炎
楊醫師說,臨床上一般藥用只取蒲葵子,收集蒲葵子,而他本人都是親手在市道上收集,因為採摘需有特別道具,即長剛鐵和鐮刀,在採摘過程有一定挑戰,耗時耗力。
古籍醫書早有記載蒲葵對治癌症,如“抗癌,散結”。“主治慢性肝炎、白血病、食道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子宮肌瘤、子宮頸癌。”
蒲葵的臨床用治
根據楊醫師列出,如白血病常將蒲葵配伍花生衣、雲芝;食道癌、鼻咽癌配伍石上柏、火炭母、倒扣草等;淋巴癌或淋巴腫瘤常伍拳參、貓爪草、藤梨根等;肺癌配伍紫杉、魚腥草、仙鶴草等;皮膚癌常伍馬齒莧、土茯苓、無花果等;癌症轉移骨髓配伍槲寄生、沙菀子、樹舌等;腸癌常與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九節茶等配伍。蒲葵子含有酚類、還原糖、鞣質、甘油三酯,的確是一味抗癌良藥。
以上臨床用治,屬楊醫師的個人經驗之談,必須在不同體質,辨證用藥與配伍用量而定,僅供參考。
蒲葵的小檔案:
別名:葵樹子、蒲葵子、扇葉葵
藥用:種子及根,葉
用量:每用30至60克
性能:味甘,澀,性平。
種子:抗癌,消腫散結;根:止痛,絕育;葉:止血或治難產。
主治:
種子:食道癌、鼻咽癌、肺癌、絨毛膜上皮癌、惡性葡萄胎、白血病。
根:哮喘,各種疼痛。
葉:功能性子宮出血、咳血、吐血、鼻衄。
草藥小秘方:
- 各種癌症:蒲葵子30克,水煎1至2小時服,或配瘦肉燉服。或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克,水煎服。
- 白血病:蒲葵子30克,紅棗6枚(去核),水煎,每日服1至2次,連服20劑為一療程。
- 食道癌、鼻咽癌:蒲葵子60克,水煎服,每日1劑,或加瘦肉30至90克,加水燉熟吃,每日一次。
蒲葵的形態特徵:
蒲葵屬棕櫚科常綠喬木,高達20米葉闊腎狀扇形,直徑達1米以上,掌狀深裂至中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闊4至4.5厘米,先端長漸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長達50厘米。
葉柄長達2米,下部兩側有逆刺花序呈圓錐狀,粗壯,長約1米,總梗上有6至7個佛焰苞,約6個分枝花序,長達35厘米。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長10至20厘米花小,兩性,黃綠色,長約2毫米;萼片3,覆瓦狀排列;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3裂幾達基部;雄蕊6,花絲合生成一環並貼生於花冠基部;子房由3個近分離的心皮組成,3室核果橢圓形,狀如橄欖,黑褐色。種子橢圓形。
另一方面,楊醫師也列舉另一外觀和蒲葵相似的植物,那就是棕櫚樹。棕櫚葉同樣可制扇、帽等工藝品。
棕櫚樹栽於庭院、路邊及花壇之中,樹勢挺拔,葉色蔥蘢,適於四季觀賞。粗大結實的葉鞘纖維,可用於製作繩索、麻袋和粗布,其木材可制器具。棕櫚葉鞘為扇子型,有棕纖維,葉可制扇、帽等工藝品。
它也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及行道樹,對煙塵、二氧化硫、氟化氫等多種有害氣體具較強的抗性,並具有吸收能力,適於空氣污染區大面積種植。
在藥用方面,棕櫚不同於蒲葵,不具抗癌作用,藥用部位也有所不同。蒲葵的種子、根和葉可用藥,但棕櫚的藥用部位僅是葉鞘纖維,即葉柄基本之棕毛,晒乾或煅炭存性,一般用於治療崩漏、創傷出血、腸炎、痢疾。
棕櫚的小檔案:
別名:棕樹、棕葉子樹、棕皮
藥用:葉鞘纖維(即葉柄基本之棕毛),晒乾或煅炭存性。
用量:每用9至15克,或研末服。
性能:味苦,澀,性平。收斂止血,澀腸止瀉。
主治: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創傷出血、腸炎、痢疾、腹瀉、帶下病、癰腫、疥癬。
草藥小秘方:
- 崩漏:棕櫚炭研末,每次吞服3克。或棕欄炭、艾葉炭、地榆炭各10至15克,水煎服。
- 腸炎痢疾:棕櫚炭研末,鳳尾草20克,水煎吞服3克。
- 吐血、衄血、便血:棕櫚炭9克,大小9克,生側柏6克,茜草根6克,水煎服。
使用注意
長期內服者,應注意觀察肝功能變化。
棕櫚的形態特徵:
棕櫚為常綠喬木,高約4米。圓柱形主莖直立,不分枝,為纖維狀葉鞘形成的棕衣所包。
葉子大,集生干頂,掌形向外展開,形成團扇狀,深裂成20至60片,葉柄有細刺,可當作天然的鋸片來使用。
夏初開花,雌雄異株,肉穗花序生於葉間,下部具大型黃色鞘狀苞。淡藍黑色近球形核果,成熟時帶黃色,有白粉。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蒲葵葉柄長達
2尺,下部兩側有逆刺。

蒲葵葉制扇方法簡單,大家不妨嘗試製作。

藥用“蒲葵子”干品,黑褐色。

蒲葵葉闊腎狀扇形,掌狀深裂至中部,其分裂部分下垂。

蒲葵屬於喬木,高達
20尺。

蒲葵核果橢圓形,光滑,深綠青色。

棕櫚樹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及行道樹。

棕櫚的藥用部位是葉鞘纖維,即葉柄基本之棕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