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舊材成蠟燭 點燃保育組織的希望

舊材成蠟燭 點燃保育組織的希望

資源回收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一件繁瑣的事,因為回收物得清理、分類、收集,還要送往回收站,所以我們都把東西交給垃圾桶,一丟搞定。其實,很多東西都不是垃圾,而是下一件東西的材料。受訪者Leo Biddle以行動證明,只要動動腦筋,垃圾就是黃金,而且可以養活很多動物。

Project Borneo是一個由英國慈善組織於2006年所創立的馬來西亞保育組織,創立16年來一直在婆羅洲東馬和加里曼丹從事以紅毛猩猩保育為主的相關項目,並在財務上支持其他非營利組織和團體。長久以來這個組織依靠國外捐款、志工旅遊和在本地其他領域的投資獲得經費,其中志工旅遊佔了收入的一大部分。

Project Borneo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里奧(Leo Biddle)一手一腳設計並製造出能將塑料重生使用的半自動機器。

為了不僅僅依靠外國捐款,組織也以創新的方式,與本地四個合作夥伴進行其他業務的發展,為組織提供另外的財務支持,這些業務包括了酒吧和度假村。組織持有一半的股份,所分得的收入,全歸於組織,用於應付各個保育項目的龐大開銷。以馬當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為例,Project Borneo與砂森林機構(Sarawak Forestry Corporate)共同分擔中心的開銷,組織每個月投入10萬零吉作為中心的花費,為動物提供醫藥、食物、住所、照護與人力資源等等。

疫情下 節流開源

即便組織早有預防,不依賴單一收入來源,分散投資,但是在疫情之下,砂拉越封城鎖域,外國遊客禁止進入,本地遊客不能外出,商店營業時間縮短。這些特別條規幾乎切斷了這組織的左右臂,失去了一大部分的收入來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組織不得不削減員工,並結束部分業務,以減少開支,原本的150名員工,現在只剩下四名夥伴,四個人一起分擔馬當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事務和其他工作,幸好還有一些本地誌工常在周末到組織的辦事處幫忙。

里奧的工匠房。

過去的十六個月,這個組織一直依靠國外捐款,勉強撐得下去。不過創辦人兼行政總裁Leo Biddle(里奧)不想坐以待斃,他不斷想辦法,用其他方式來增加收入。由於封城他不能如過去那樣,到其他省份和國家去打理當地的人猿保育項目,十六年來忙碌的腳步被逼慢下來,現在白天他處理保護中心的工作,晚上空餘時間用來構思新計劃。就這樣,他和夥伴們開始了新的“生財之道”。

廢棄金屬變機器

去年三月,他在一個晚上構思出了兩台機器的設計,一台能夠把塑料片攪碎成削,另一台能夠以高溫將塑料碎屑溶解成液態,這還不夠,他還需要兩樣東西,一把大鍘刀,和一個能夠形塑液態塑料的模具。這些東西要如何製作、需要什麼材料、從哪裡獲得,他一一想好,接着很快就把各種想法付諸於行,在工匠房裡閉門造機,花了大約四個月的時間,做過各種實驗,最後成功將設計圖紙變成了實體機器。

利用廢棄鐵和機械零件所製造出的兩台機器。

兩台機器主要的金屬材料是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廢鐵,里奧把那些曾經是紅毛猩猩的家的材料燒焊成具,加上電源接駁設置和其他零件,就成了能操作使用的機器。然後,他將廢棄鐵杆簡單地製成一把鐵鍘刀,用來切割塑料容器,接着就是模具,他先在塑料上切割出飛鼯猴的圖案,再用廢棄鋁罐製成模具,並將飛鼯猴圖案刻印在模具上。有了這些東西,他就能以小規模,半自動的方式,將廢棄的HDPE(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瓶回收使用。

堅韌的塑料容器需用大閘刀切割成片。

塑料容器變瓶蓋

里奧在工匠房示範使用兩台機器,啟動電源後,他將塑料片放入機器中,厚厚的塑膠片很快就被攪成碎屑,掉入收集桶里,然後,他將塑料碎屑放入另一台機器中,利用高溫溶解塑料,液態塑料順着高熱的鐵管灌入下方的模具。在這個過程中,半自動機器還需要人力來推壓鐵杆,才能使液態塑料灌入模具,這是非常需要體力的部分。大約半小時後塑料冷卻成形,便可拆開模具,取出有圖案的塑料瓶蓋。

堅韌的塑料容器需用大閘刀切割成片。

說了老半天,究竟里奧做這些有什麼用途?他手指向我身後說“我們做這個”,我轉身,看到一桌的蠟燭。他說:“This is Colugo Candle(這是飛鼯猴蠟燭)”。

飛鼯猴蠟燭是Project Borneo親手製作的紀念品,原來在過去的兩三個月里,里奧每天在夜燈下製作蠟燭,志工們會在周末來幫忙,製成的蠟燭透過人脈出售給身邊朋友,每個售價20零吉,頭一個月就買出兩千多個,所得到的收入都用來支撐組織的花費。雖然他們盡量削減開支,也自己種菜做動物們的食物,可是目前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因此,他想出這個方法,以最低成本和不傷害環境的方式,製作紀念品賺取收入。

已切割成片的塑料置入機械中攪碎。

廢棄材料的合成品

如果要我用自己的方式來形容“飛鼯猴蠟燭”,我會說它是紅毛猩猩點燃的希望,裝置在玻璃瓶里的白色蠟燭,中央的燈芯原本是紅毛猩猩的“玩具”,那些收留在保護中心裡的紅毛猩猩,在野放回森林之前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復育過程,期間保育人員會利用一些特製“道具”來訓練紅毛猩猩的天生能力。而用作燈芯的麻線就取自那些破舊“道具”。

塑料碎削放入漏斗中,從漏斗填入高熱的鐵杆中,再以人力壓制,使溶成液態的塑料灌入模具里。

不單是燈芯,這蠟燭由里到外,由上到下,整體都是廢棄物的合成品。蠟燭的瓶蓋就是里奧和志工們利用回收的塑料所製成,混合臘中有1/4的原料是向本地業者回收的廢食用油,作為商業廢料,用過的食用油通常會被倒掉,透過溝渠流入河裡,並且在水上形成一層油脂,阻礙氧氣循環到水裡,對環境造成傷害。這些廢食用油用來製成蠟燭就能減少河道污染源。而裝置蠟燭的玻璃罐,乃改造自啤酒瓶,他們向本地業者回收空啤酒瓶,由於本地沒有玻璃回收廠,所有被丟棄的玻璃容器最終只會成為掩埋場用不分解的垃圾,不如想辦法利用它們,減少環境的負擔。而蠟燭中所使用的香油則取自組織的有機農田作物。可謂物盡其用,沒有一絲浪費。

利用回收鋁罐和廢鐵製成的模具。

生命之火 生生不息

塑料冷卻成形後打開模具取出完成的瓶蓋。

之所以選擇生產蠟燭除了是因為里奧喜歡這個小東西之外,也是因為他考慮到材料的來源,他希望所製作的東西是有助於環境,不浪費資源的產品,而資源回收再用,一直是組織的習慣。所以,他也考慮到賣出的蠟燭使用後的去路。蠟燭用完之後,民眾可以將玻璃罐和塑料蓋交回給Project Borneo,換取兩零吉的現金回扣,也可以拿着塑料蓋到Project Borneo投資的酒吧去消費,獲取10%折扣。這些東西只要交回給他們,就能持續循環使用,不會成為廢物。

“飛鼯猴蠟燭”所用材料都是回收品,包括廢棄塑料瓶、用過的食用油、麻繩、啤酒瓶。
燈芯來自從紅毛猩猩的“舊玩具”。

Project Borneo工匠房桌上放着一排排待售的蠟燭,每一個蠟燭需要30分鐘來製作,單靠幾個人的力量,一天能做出的數量並不多,所以他們除了需要民眾們的支持購買之外,還需要很多的志工來幫忙一起做。里奧表示,他們可以利用這套製作環保蠟燭的設備與技術為其他機構製造專屬或品牌蠟燭,民眾如有意購買也可前往Project Borneo位於古晉Crookshank路32號的辦事處購買,或者瀏覽該組織臉書www.projectborneo.org和Instagram Projectborneo_org了解詳情。

除了蠟燭之外,里奧也鑄造了一系列的刀具,所用材料包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的廢棄獸籠和塑料。
啤酒瓶切割後用作蠟燭杯。

結語:以舊材生財,將取自大自然的資源,以綠色環保的方式來製造,並將所得用於保護野生動物,非營利組織要在疫情下生存也不容易,希望猩猩之火能夠帶給他們更多希望。

報道、攝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我們與經濟的距離(五)老木生機延續物命

在永續建築中,木材是極受推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