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腳處 / 是樹是林還是山?

是樹是林還是山?

在太平山,如果我們只看大景和熱門拍照景點,不把眼光放在周圍樹木和樹木的細節上,那麼對太平山的認識就不夠完全,因為太平山的故事離不開樹木,樹牽繫着這個地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沒有樹,太平山就不是太平山。

●紅葉(太平山莊)

紫葉槭的葉子常年都是紅色的,它站在太平山莊中央階梯左右兩側,形成了一條紅葉道。在陽光照射的穿透下,葉子被照得一片火紅,沿着階梯步行而上,就能由根到頂欣賞整株植物。時逢十月,紫葉槭開始落葉,為階梯鋪上紅葉毯,我撿起一片紅葉,問它,我該如何欣賞一棵樹?賞落葉算不算是賞樹?接着走上階梯,看見開始光禿的樹枝,我又問,禿枝是不是樹?就在這時,朱雀連續發出一串叫聲,寂靜中,那啼叫尤其嘹亮,我猜想,它是在回答我的問題,還是在告訴我,它也是樹的一部分?

●彎彎樹(茂興步道)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彎彎樹,‘彎彎’不是樹的名字,而是指樹的形態,形容這些樹木底部有C形的彎曲。這是遷移作用所致,坡上的樹榦,因為地表土石的緩慢向下移動而向下坡傾斜,但是因為樹木的向光性和背地性,所以樹木慢慢地筆直往上生長,形成樹基部分彎曲,而上方樹榦筆直的特殊外型。C形越明顯彎度也越大,說明了那棵樹有多麼努力向陽成長,看着彎彎樹,我不禁覺得它有種頑強的意志,即便因為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樹榦傾斜了,但它還是依照自己的嚮往,一路往上生長,上方樹榦的重量不斷增加,但它站得好好的,真行啊!

●開叉二代木(茂興步道、檜木原始林、見晴步道、翠峰湖)

親臨檜木森林中,往往會發現一個不同於一般樹木外型的有趣現象:不少檜木的根部下常常會有一個空洞或樹洞。這是因為檜木小苗常常生長在倒木、樹榦基部或相對位置較高並長有苔蘚的石頭上,小苗逐漸長大,為了固定及吸收更多養分,根部會沿着倒木或石頭兩側生長延伸到地面,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後,小樹苗長成大樹,地面的倒木(一代木)腐爛就形成了一個空洞,此時生長在一代木上的檜木(二代木)就像是叉開腳站着。而二代木上生長的則稱為三代木,因此形成“三代同堂”的景象。

二代木和三代木亂成堆。
兩棵樹長在一起,讓人以為那是樹根與樹榦或分枝,但其實是第二代長在第一代上。

●老樹與童(見晴步道) 

我沒有帕吉魯的專業,不懂得從一棵樹的外形來推算樹齡,但看到那些樹榦明顯比其他粗大的樹,我知道它們是這裡的長老。拱橋前斜坡邊緣那棵百歲老樹,我目測估計它樹圍超過30公尺,長在旁邊的三代木顯得嬌小玲瓏,簡直沒它戲份,這巨木大概是生長位置‘不佳’,而逃過了被砍伐的命運,但它樹基缺了一個口,看來盜木者沒有放過它。

據說,神木都有它名字,都會被保護起來,但這棵沒這樣的待遇,也許它還不夠老。太平山莊遊客中心的大廳展示着一塊巨大的杉木塊,那樹705歲,而步道上的這棵看起來大小與它相當,不足千歲不算神木。老樹下有一個板,上面寫着:慈善的樹中樹。因為潮濕,老樹榦幾乎布滿苔蘚,經由鳥或風媒的種子落在枯木上,新生命在這裡茁壯生長,這扁柏已達成世代交替的使命。

太平山著名的神木有兩棵,一棵是在鳩之澤自然步道,一棵是宜專一線14.7公里處的白嶺,由於要配合客運時間,我沒去到鳩之澤步道,而白嶺也只在客運上匆匆一撇。

●儒雅紳士(茂興步道)

多虧有林間棧橋,如侏儒的我才能俯視樹冠層和副樹冠層,與柳杉會面,欣賞它樹榦紋理,撩逗它枝葉,聞嗅它香氣。柳杉英文名字叫Peacock Pine,想來是因為成把的枝葉形態就孔雀的尾巴羽毛,帶着孔雀的優雅,所以林業說它是儒雅挺拔的紳士。

柳杉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造林樹種之一,一百年前,日人將其引進台灣,栽植於中海拔山區的伐木跡地,作造林樹種,一來是因為柳杉生長快速,能增加水土保持,二來柳杉木材具良好的加工性的優點,日人期待它成為森林永續利用的樹種。然而以柳杉換紅檜,這生意真做不過。儘管如此,如今柳杉大片佇立在太平山上,在人文的歷史的記錄上成為重要的一筆。

《查邦女孩》中的帕吉魯能用嗅覺識別樹種:鐵杉有酸味但盤桓在鼻腔;紅檜味道偏甜,比較淡;扁柏,味道辛辣且強烈,味道慢慢離開;雲杉像夏日雨后土壤蒸溽的土味。那麼柳杉呢,我走近它,聞到了小時候鉛筆盒裡香氣珠所散發的優雅芳香,那是久違的味道呀!我突然看見松鼠飛快跳過!看傻了眼!

●老門衛(檜木原始林)

老樹張着虎口站在木棧道旁,它伸出頭虎頭看着我,似乎不怎麼願意讓人走進來打擾這片森林。我確實感覺到它的警告:“你在做我在看!不準動我地盤”,於是我走近它,摸摸它皮膚,告訴它我沒惡意,不會採摘這裡的一草一木,謝謝他在這裡當門衛,請它好好守護山林。然後我從它脖子下穿過,回頭竟見蟾蜍在它身上。

才走過了虎口,又來一把槍,看着它我好想走前去調侃一番,問他腰酸痛不,怎麼歪成這樣,千萬別一不小心折斷了,可要保重哦。但當我真的走前去碰碰它時,我才發現,真正令人產生畏懼的不是它的外形,而是它的堅硬,摸一摸就會知道它有多堅固,多堅持,它真的曲得起挺得住。

●半邊臉((見晴步道))

有些樹長得像風中的長髮女孩,面向風的那一側,樹榦空蕩無枝葉,而另一側枝葉茂密,如風中飄揚的長髮。看見這樣的樹就能知道風從哪裡來,吹向何方,半邊臉是樹木避風頭,減少損傷與危險的方式。

●我們(檜木原始林)

有些樹木在種下的那一刻,彼此間的距離就已被計算好,相隔多遠才能避免生存競爭。但是,有時候,人算不如天算。

說好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在一起,不再一起。
我們偶然碰在了一起,緊緊相依相靠一陣子,然後我們得分開,彼此才能繼續成長活着,沒有難分和難捨,洒脫分開,好聚好散。

●抽象藝術(檜木原始林)

上篇文中曾提到,檜木原始林像個露天藝術走廊,樹木就是大自然的藝術作品,我在欣賞的時候,把想象投射到它們身上,因而與它們有了一份連結。而你看到它們,會想到什麼呢?

●不朽(茂興步道)

頹、殘、塌、死,我無法用這些字來形容它,因為它把餘生的溫柔都給我們。

太。太。感路(系列三)

報道、攝影:戴舒婷

Check Also

“洞”悉生命(一):傳說與真畫

書寫尼亞石洞群是一件十分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