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手機可以上網暢遊,電腦分身平板的出現,互聯網已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睡覺前後、吃東西時、路途中、甚至上學或上班期間都能在彈指間關注他人的動態,了解天氣預測,查看路況,尋找美食店,各種大小事和娛樂節目,只要不斷網,人人都在盡情瀏覽網絡世界的事物。
因此,隨着科技的便利和發達,使用數碼設備上網的數字也隨之激增,特別是Z世代和千禧世代,大部分都精通上網,有的甚至熟知各種社交媒體的應用。
根據Telenor Asia在9月發布的“數碼生活解碼”(Digital Lives Decoded)調查報告,亞洲各地的人們堅信,互聯網連接賦予他們更多的經濟機會、日常便利和獲得基本服務。

這份研究調查了南亞和東南亞8個國家,包括孟加拉國、印尼、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的8000多名移動互聯網用戶。調查顯示,人們普遍覺得“持續在線”的好處,互聯網連接豐富了人際關係,提供了便利,並使人們更容易參與數碼經濟。
“數碼生活解碼”研究由三部分組成,這項研究了解互聯網關係在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中的作用。第一份報告考察了手機對人們生活方式的作用和影響,重點關注生活質量、人際關係、包容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該研究於2022年7月進行,調查了8139名18歲以上的移動互聯網用戶。受訪者按性別平均分配,跨越四代: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千禧世代(1981年至1996年出生);X世代(生於1965–1980年);和嬰兒潮世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
93%受訪者認為,移動網絡的使用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對於馬來西亞來說,城鄉受訪者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只有42%的郊區受訪者表示移動網絡“顯著改善”他們生活質量,而城市地區認同的比例多達60%。
以性別來看,64%的女性表示,與52%男性相比,她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這一趨勢在泰國(75%)和印尼(71%)最為明顯,而在大馬,超過一半的女性受訪者(55%)也表示相同。
Telenor亞洲負責人Jorgen C. Arentz Rostrup說,在過去25年里,移動連接在亞洲呈爆炸式增長,創造了新行業,重塑媒體,改變了我們相互聯繫的方式,尤其是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的發展最為明顯。但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也看到下一波大規模數碼參與和增長在整個南亞和東南亞市場加速。
“與之前疫情大流行相比,大多數亞洲市場的移動數據使用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重塑我們在工作和家庭中的溝通方式。有趣的是,這項調查顯示,人們希望數碼使用和日常生活的變化能夠保持不變。事實上,儘管旅行和社交互動的規定有所放鬆,但他們仍繼續沉浸在數碼世界裡。”
他說,隨着移動連接從“可有可無”演變為“必需品”,了解這些差距對政策制定者、企業和個人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們經常看到報道說移動設備正在隔離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分散用戶對周圍人的注意力,損害了人際關係和人際溝通技巧。然而,我們可以看到,這項研究消除了這種觀念。”
Digi永續發展部主管林恩瀚認為,“每個階層的社會人士都在依賴着手上的移動設備。從1000多名大馬受訪者中可以看出,人們正在利用各種互聯網創新來改善他們的生活。然而,我們也看到數碼鴻溝在某些社區仍然存在。因此,我們要繼續尋找方法來幫助這些服務不足的社區,加強對所有人的包容性,並在數碼時代建立信任。”

數碼化使用率持續飆升的5個主要趨勢有:
一、滑動螢幕以獲得持續在線的生活方式
幾乎所有接受調查的受訪者至少半天時間都隨身攜帶移動設備,五分之一的人從不離開手機。大多數使用手機進行社交聯繫、電郵和溝通、工作及娛樂。然而,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技術使用方面取得很好的平衡(76%)。
菲律賓和泰國的人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最高,分別有29%和26%的人表示手機一定不離身。反之,在大馬,只有五分之一(20%)的受訪者會這樣。對手機的依賴性還將持續增長,近四分之三的人(74%)預計未來幾年他們的移動使用量會增加。大馬為72%,而泰國受訪者的趨勢最大(82%)。
二、跟上數碼生活的步伐
人們對上網時間激增的感受放在任何時代都是一樣的。與千禧世代一樣,Z世代雖然是最年輕的受訪者,他們雖然覺得自己會過度使用技術,但也最關心自己是否掌握最新技術。這是所有年齡層都會共同關心的問題,85%受訪者擔心他們的數碼技能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數碼環境。在大馬,95%受訪者都是這樣認為。
另外,根據大馬統計局2021年度資訊與通訊科技(ICT)針對國內家庭和個人進行有關資訊與通訊科技使用的調查報告顯示,國人在疫情中,對網絡科技的應用普遍提升。
針對個人使用網絡科技的調查顯示,去年個人的互聯網使用百分比,明顯從2020年的89.6%增加至96.8%。個人手機的使用率也從2020年的98.2%增至2021年的98.7%。
其中,整體上網最愛的是瀏覽社交媒體。在2021年度的互聯網活動中佔據99.0%,比2020年提升了1%。其次是下載圖片、電影、視頻或音樂,以及電玩或下載遊戲(91.8%);第三是搜索商品或服務信息(89.4%);第四通過互聯網/網絡電話撥打電話(89.2%);以及下載軟件或應用程式(86.3%)。

三、缺乏對數碼世界的信任
隨着數碼採用率激增,98%大馬受訪者對移動使用的隱私和安全表示最擔憂,整個區域的受訪者的隱憂也高達93%。在過去一年減少移動使用的人中,三分之一大馬Z世代受訪者認為,隱私和安全問題是減少使用的主要原因,這是所有市場中最高的。相反,泰國人最不關心,近四分之一受訪者根本不關心這一點。
由Digi最近推行的一項衡量民眾詐騙意識的調查顯示,318在職受訪者中,72%仍然無法辨別詐騙,63%接到所謂的銀行來電時會透露自己的個人資料,而會點擊來源不明連結者則佔了58%。
林恩瀚表示,儘管樣本量小,但上述調查數據顯示有必要繼續提醒大家必須小心謹慎,以應對社會上愈來愈普遍的狡猾和操縱性詐騙陷阱。
其中常見的詐騙手法是“一響即收線”(Wangiri)、“詐騙電話”(Scam Call)或“語音釣魚”(Vishing)、“SMS詐騙”(SMS Scam)、“社交媒體詐騙”(Social Media Scams)、“惡意軟件”(Malware)、TAC騙局。
“詐騙不分時間地點,每分每秒都可能發生。新聞報導過去3年來大馬人因為網絡詐騙損失超過了10億令吉的血汗錢,說明有必要提升防詐意識和教育。並對‘好到不可能是真的’可疑要求或優惠維持警戒。”
“過度分享個人資料會讓我們遭遇可能的風險,不管是線上還是離線。這包括個人電郵地址、銀行資料、行蹤,甚至是社交媒體上分享的照片。”
四、進入更多樣的永續生活
大馬受訪者對移動技術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潛力最不踴躍,儘管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使用手機對他們未來過上更環保的生活“非常重要”。然而,這一比例在大馬(57%)和新加坡(41%)最低。
人們認為最大的好處是減少紙張、浪費和電力(69%認為)、能夠更有效地溝通(67%)以及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訊息(55%)。然而,許多人這並沒有考慮到,激增的數據使用將需要更大的能源消耗。
五、移動技術正在縮小數碼鴻溝
該研究還指出,女性在移動技術中看到了更大的潛力。更多的女性表示,移動連接增強了她們工作和創收的選擇,為她們提供更好的信息和教育機會。有趣的是,新加坡是唯一扭轉這一趨勢的國家,男性(54%)比女性(49%)更覺得移動技術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
平均而言,受訪者還認識到移動連接的包容性,使人們能夠獲得更多基本服務,豐富他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教育和醫療保健服務。不過,大馬受訪者則認為,他們獲得教育(33%)和醫療保健(35%)服務的可能性較小。
在金融包容性方面,92%受訪者表示,移動設備平衡了競爭環境,擁有移動設備增加了他們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超過一半(56%)的人認為。他們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顯著改善”。51%的大馬受訪者是這樣覺得。
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在城市(60%)和郊外(49%)的人反應存在差異,這凸顯了將服務覆蓋範圍擴大到城市以外地區的持續需要。
整理:章欣嵐
圖源:Digi、Tele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