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欒樨~健胃去積 祛風除濕

欒樨~健胃去積 祛風除濕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吃得飽,睡得好,希望子女健康的快高長大,但有的小孩吃飯時哭哭啼啼,父母必須又哄又逗,小孩含在嘴裡的一口飯,好不容易才咽下去,食欲不振或腸胃不佳,以致發育不良,父母肯定憂心如焚。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吃不飽,缺乏營養,拚命餵食孩子,結果加重孩子的脾胃負擔,導致孩子消化不良,久則成疳積。眼見孩子與同齡孩童相比,體格相差甚遠,父母必定焦慮。

這些孩童的成長問題是否“似曾相識”,或天天在你家“上演”?其實只要父母稍加巧思用心,善用一種草藥欒樨,便可解決有關問題。

◆根據李進榮中醫師分享,欒樨的藥用部分是莖葉及根,葉多為鮮用,根可鮮用或晒乾備用。

欒樨是一種具很妙功效的草藥。根據資料顯示,大部分菊科植物為草本植物,而欒樨則是菊科中的灌木,無論氣候多嚴寒,它在冬天依然常青,因此台灣稱之為“冬青菊”。

有生吃過欒樨嫩葉的人,都知道它帶有一股番石榴般的清香,有者則形容像中藥粉“龍角散”,只是欒樨在開花後,其香味也隨之消失,因此若用以入菜,最好採用鮮品,即采即煮。

◆根味辛甘,性溫,有祛風除濕功能。葉味辛咸,性溫,有解毒、消腫、消積、健脾胃功能。

資料顯示,它的根、莖與葉各有功效,其葉可健胃消疳。若家中小孩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發育不良,或老人患有胃部問題,如便秘、胃痛、胃漲風、胃潰瘍、胃酸倒流、胃氣不舒服等,可以嘗試使用欒樨入菜、煎蛋或煲湯,則可改善有關狀況。

當然,也可以將欒樨加入魚餅與豬肉或其他料理,做成美味佳肴,讓小朋友開胃用餐。若小孩愛吃布丁,可將欒樨攪碎製成布丁,則有助小孩健胃開胃,發育成長,身體也會變得健壯。這不但有助小孩健胃去疳,發育成長,而且有助於治療成人的風濕骨痛。

至於根莖,則可對治跌打損傷、腰脊骨酸痛、風濕神經痛與坐骨神經痛,用途相當廣泛。

神農國際生草藥研究所創辦人李進榮中醫師表示,欒樨有多個別名,分別有格雜樹、闊苞菊、臭加錠。

他說,如果大家有觀察草藥,就會發現欒樨生長在近潮水能達之地區或漁村路旁。它的藥用部分是莖葉及根,葉多為鮮用,根可鮮用或晒乾備用。
它的根味辛甘,性溫,有祛風除濕功能。葉味辛咸,性溫,有解毒、消腫、消積、健脾胃功能。

根據李醫師分享,面對板癧問題可以鮮莖葉20克搗爛取汁,加牛皮膠9克,海帶9克燉服。“用於小兒暖胃去積,可以鮮葉適量搗爛加米粉、糖製成糕餅服用。”

◆欒樨的背面葉。

至於被刀割傷,可以鮮葉適量搗爛取汁,塗患處。瘡則可以鮮葉適量搗爛,外敷患處。他繼續分享,若使用在跌打用途,可以鮮葉20克搗爛取汁,加少許米酒水沖服。風濕骨痛、腰痛,鮮根24克(干根12克)水煎服。除了藥用,李醫師說,欒樨加工製成的糍粑,稱為欒樨餅,用於小孩食療。

民間秘方
民間流傳的欒樨餅秘方,是以欒樨葉製作糕餅:搗碎欒樨葉,以粘米粉、糯米粉及糖,加水搓成粉團,經過倒模成形及蒸熟後,就成為欒樨餅,服食能夠解熱毒,祛癩瘡,且有助小孩暖胃去積。

欒樨葉片在鮮用前,須清洗乾淨。
將欒樨葉搗碎,以粘米粉、糯米粉及糖,加水搓成粉團,經過倒模成形及蒸熟後,就成為欒樨餅。
◆將欒樨葉搗碎,以粘米粉、糯米粉及糖,加水搓成粉團,經過倒模成形及蒸熟後,就成為欒樨餅,小孩吃了有助暖胃去積。
◆欒樨餅是以欒樨葉製作而成的糕餅,在一些地方已成為習俗小食。

欒樨餅不但是習俗小食,還成為一些地方如台灣的特產,其外皮為深綠色,入口軟滑,味道清香,不過卻略帶甘苦,因此除了原味之外,有的廠商還會以蓮蓉制餡,以減輕其苦澀。

根據《馬來西亞草藥圖錄第三輯》記載,欒樨的莖屬於直立多枝,葉矩圓狀倒卵形至矩圓狀橢圓形,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楔尖,邊緣稍有不規則的鋸齒。

花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頂生的傘房花序,稍有毛,總苞片卵形,短尖或鈍,內列的略長,花淡紫色,全為管狀;在外圍的雌性,多列,柔弱,中部的兩性,數朵,5裂。果實瘦果微小,有棱,冠毛白色。

李進榮醫師也強調,在不懂中醫的“四診”、“八綱”,辨證論治指導理論下,請不要擅自用藥,如有需要可諮詢合格的青草藥師或中醫師了解青草藥的性味功能後,方進行應用,且注意用量。

欒樨種植
欒樨適應性很強,並通過插枝繁枝,只要剪下一段枝條,插入肥沃及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一個月後即可生根。

保存貼士
採集後洗凈鮮用,或晒乾儲存。

欒樨小檔案
學名:Pluchea indica (Linn.) Less
別名:闊苞菊、格雜樹、鯽魚膽、臭加錠、冬青菊
科屬:菊科闊苞菊屬
性味:味甘,性溫(根)、味辛咸,性溫(葉)
功能:祛風除濕(根)、解毒、消腫、消積、健脾胃(葉)
主治:板歷、風濕骨痛、腰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欒樨的形態特徵
灌木,莖直立,分枝或上部多分枝。有明顯細溝紋,幼枝被短柔毛,後脫毛。
葉:葉互生,茂盛,具短柄,葉片厚紙質,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至矩圓狀橢圓形,基部楔形或漸狹尖,先端鈍形或短尖,不規則疏鋸齒緣或偶全緣,葉脈密被細柔毛。
花: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傘房花序,頂生枝端,小頭花序,卵形,淡紫色;總苞片5輪,外層苞片廣卵形,鈍頭,中層苞片卵形,內層苞片披針形至線形;頭狀花序由舌狀花和管狀花形成,舌狀花為雌花,位於周圍,絲狀,先端3裂,較花柱為短;管狀花為兩性花,位於中央,先端5至6裂。
果:瘦果扁四角狀柱形,具10棱,冠毛淡褐色。

*內容僅為諮詢參考之用,無法取代醫師面對面的診斷,民眾遇見疾病應立即就醫。*

報導 : 楊麗華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