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周談了什麼是產後憂鬱症和癥狀,媽媽可以上網使用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作自我評估。今天的《空中醫生》,Tea FM Addy再請來了張菁菁醫生繼續聊有關產後憂鬱症的話題。

本期醫生簡介
姓名:張菁菁醫生
■古晉聖淘沙醫院精神科醫生
1)產後憂鬱症治療方式有哪些?
精神科醫生會做出評估,根據嚴重性來決定治療方式。這嚴重性可以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mild, moderate, severe)。
如果是輕度憂鬱,會使用非藥物治療,比如心理治療、深呼吸運動(Deep breathing exercise)和放鬆訓練技術(Relaxation technique)。
如果是中度和重度憂鬱,醫生會建議抗憂鬱葯治療配合心理治療。抗抑鬱葯幫助提高情緒。醫生會和媽媽討論藥物的風險和利益,當然也會邀請寶寶的爸爸一起討論,了解整個療程,畢竟寶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媽媽一定要定期門診複查,讓醫生評估自己的病情情況。如果病情嚴重,建議需要住院觀察並治療;有嚴重自殘和自殺的傾向,會採用電休克治療。這是使用電流通過頭腦,引起全身性癲癇。
2)產後憂鬱症媽媽還在餵奶,可以吃抗憂鬱的葯嗎?
如果需要服用抗憂鬱葯來控制病情,醫生會慎重選擇最適合的葯。醫生會用有效但最低劑量的葯,並根據病情情況來逐步提高劑量。當然,醫生也會觀察藥物是否對媽媽和寶寶帶來副作用。
儘管如此,如果媽媽服用抗憂鬱的葯,還是會建議觀察寶寶是否有持續性煩躁、昏昏欲睡、寶寶減少進食或體重沒有增加。
3)如果吃藥,需要吃多久?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單一的答案,吃藥要吃多久取決於個人因素。不同的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同。不但如此,它還涉及多種因素,比如憂鬱的嚴重程度、個人的個性、壓力來源是否持續存在和家人的支持等。
需要 吃藥 多久須醫生進行評估來確定 。 需要注意的是,病人不可以在沒有和醫生討論下,自行調整或停止吃藥。
4)家人扮演的角色?
寶寶出生後,家人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寶寶身上,忽略了媽媽。媽媽也是要得到關心。家人和丈夫要理解、關心媽媽,注意她們的心理狀態,並在生活上多照顧,比如可以幫忙分擔照顧寶寶和做家務,這讓媽媽能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照顧寶寶其實是很累的,如果一個人操勞過多會影響情緒,很容易感到沮喪。因此,家人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5)要怎麼預防產後憂鬱症?需要從什麼時候開始防範?
不是所有產後憂鬱症都能預防,產後憂鬱症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防範措施。
情緒緊繃低落時,可以與丈夫溝通。丈夫的體貼和關愛對預防產後憂鬱症極其重要。也可以找一個信任的朋友,傾訴感受,讓情緒找到一個出口。
保持良好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習慣。產婦可以進行一些比較簡單輕鬆的活動。比如散步、瑜伽等。運動能幫身體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平日也可以多聽悅耳、輕鬆的音樂,緩解壓力。
保持營養豐富的飲食。新手媽媽可以提前了解照顧寶寶的知識,這樣不至於遇到問題時,手忙腳亂。媽媽們也可以請教長輩或者有育兒經驗的朋友如何照顧寶寶。
其實有時候就算做好預防措施,有些媽媽還是會得到產後憂鬱症,但是至少可以降低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
6)媽媽患有產後憂鬱症,會影響新生寶寶嗎?
有可能會帶來影響。這會造成不良的親子關係、寶寶的成長發育和智商延遲、表達語言上的困難、抵抗力下降,以及導致寶寶長大後會有憂鬱症、焦慮症和行為問題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妥善治療,能夠降低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7)產後精神疾病和產後憂鬱症一樣嗎?
產後精神疾病和產後憂鬱症是不一樣的。產後精神疾病也叫做postpartum psychosis。產後精神疾病的發生率大概是每1000個懷孕媽媽中會有1至2個案例。
雖然比較不普遍,產後精神疾病比產後憂鬱症更嚴重。它的癥狀包括行為怪異、出現幻覺、迫害妄想、疑神疑鬼,對身邊的人充滿敵意,總是覺得有人想要殺害自己或寶寶。
嚴重的話,會增加媽媽自殺或殺害寶寶的風險。這需要抗精神病葯治療。無論是產後精神疾病還是產後憂鬱症,都需要及時治療。
8)醫生最後有什麼要說的嗎?
產後憂鬱症需要被正確看待,如果及時治療,復原的機會很高。患上產後憂鬱症不是羞恥的事,大家不要以有色的眼光看待產後憂鬱症媽媽。
希望各位聽眾媽媽們都能成為一個快樂的媽媽。
文字記錄:小萳
資訊出處:Tea FM
首播:周五上午九時
重播:周日上午九時
官網:teafm.c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