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們就聽到“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可是我們總覺得那是老師騙我們學習,家長要我們努力的口號,真的不怎麼理解這句話。剛剛心血來潮,在百度那裡搜了一下“活到老,學到老”,意思就是年輕時,學是為了理想,為了安定;中年時,學是為了填補空洞的心靈;老年時,學則是一種意境,慢慢品味,自樂其中。我也是到了某一個年紀,突然開竅了,領悟了人生中都是不斷努力的學習,沒有所謂的畢業。

或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她是一個挺好學的人,或者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和必須靠自己,在學習條件不好的年代只能通過自己努力進修,才能趕得上時代。母親沒有因為自己是女性而仰賴父親幫她處理事情,她從文件活、技術活到生活DIY,每一樣都是自己學習和觀察而來。母親也努力讓自己走在時代的尖端,各種流行歌曲、影劇、社交媒體她都略懂一二,最近也開始問我什麼是抖音。
或許正因這樣,我也養成了學習新事物的習慣。有人說,文人最避忌的就是固步自封,而我也最害怕自己成為不思進取,安於現況的人。我還記得在大學上心理學的時候,老師要我們用圖畫展示我們的人生藍圖,其中我畫了一個自己,然後還寫下一個人生目標,那就是要成為“博學”的人。
世界那麼大,事情那麼多,我們要如何才能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斷學習新知呢?我只能每天看不同的新聞,從政治經濟、育教娛樂、休閑生活不同的資訊中去掌握時下最新的步伐。因為是媒體人,工作範疇跟新穎的玩意兒都沾邊,但是我們又時間有限,於是我們儘可能去聽去看別人的故事,從中學習。
可是,媒體人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錯誤觀念,以為我們掌握了新資訊,就走在時代的前端了,就學到了。其實不然,你看了一本知名經濟學家的書,你可能只理解了他的理念,學不了他的技巧;你看了一本說話之道,不表示你就可以跟名嘴一樣成為觀眾們聚焦的C位。因為學習很多都還是來自生活中的實踐,而且不同領域的知識太廣泛了,而我所做的遠遠不如人家的起步。有一位同行離開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和我分享了她在這個新領域裡面看到的人事物,那是另一個很震撼的世界。她邊說邊眼裡發光的樣子,我記得很清楚,朋友還年輕,很開心她更早理解了不一樣的學習人生。
我此時還沒有如我的人生藍圖那樣,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但是我會繼續努力的。現階段,我想學習,不是想要擁有別人的人生,而是通過每次學習的快樂,讓我感受到一股重生,讓我擁有新的角度和力量可以站在世界的某一個點上,以便離開的時候,我可以對自己說:不枉此生。
《伶聽世界》Amelyn(Tea FM 節目總監)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melynbong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