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幼龄的短吻海豚,不断撞向眼前那道看似柔软却很坚韧的网壁,
它们越是奋力想挣脱,无毛的体肤就越是受伤,
直到它们不能呼吸,慢慢地失去意识,它们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被困住。
砂海域 ●海豚热点
砂拉越总面积共124,450平方公里,占了婆罗洲岛屿大约17%的土地,全长1,035公里的海岸线和海洋栖息地由沙滩、泥滩、礁岩岸所组成,其中将近60%的海岸线是红树林地带,朝外面向南中国海,往内是有多条河流。砂拉越的海洋栖息地孕育了超过20种海生哺乳动物,其中包括:海豚、江豚、鲸鱼、儒艮等,除了哺乳动物外,还有三种海龟也经常在砂拉越海岸沙滩产卵,这些珍贵且数量不多海洋生物,在砂拉越野生动物保育法令下被列为砂拉越保育类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猎捕、猎杀、饲养、贩卖这些动物。
除了极少被发现的鲸鱼之外,其他上述海洋生物都经常出没在砂拉越不同地区的海域,包括:三马当-伦乐、山都望-文丹、峇哥、砂东河口、民都鲁海口、老越海口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砂拉越主要的渔业区,除了年尾季候风季节之外,平日许多渔船在河口、海口、浅水和近海区域作业,因此这些海洋生物被混捕或误捕的事件有时候会发生。
过去现在 ●都有发生
所谓混捕,意思是渔民放网捞捕鱼虾,却意外地将非目标海产,如:保育类动物,一起捞捕,有时候会导致这些动物死亡。混捕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事,现年56岁的受访者黄先生是甘榜本南(Kampung Pendam)的居民,他从小在渔村长大,并一直在那里生活至今。甘榜本南位于砂东再也附近,沿河有很多的小渔村,数百村民以渔业为生。黄先生这辈子数十年来,多次在渔民手上看见海豚混获,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他所见的混获大部分都是10公斤以上的短吻海豚(Irrawaddy Dolphin),这种海豚经常出现在砂东河河口附近,觅食时,海豚因被鱼群吸引,加上视力不佳,而游近渔网,却意外地和鱼群一起落入渔网。黄先生表示,混捕一直都在发生,难以避免。他曾经亲眼目睹海豚靠近渔船,并跟着渔船前行,猜测海豚是想从漏网之鱼中分到一杯羹。
甘榜本南的渔民大多采用漂网(Drift Net)方式捕鱼,海豚误入渔网之后出不去,通常在渔民起网之前,就因困在渔网,窒息而死,因为海豚是用来肺呼吸的海生哺乳动物,它们需要游出水面换气才能活。就黄先生所知渔民通常会将已死亡的海豚带上岸,由于鱼贩和收购商拒收,他们就将海豚肉卖给邻近的村民或是秘密熟客,有时会拿到亚沙再也和三马拉汉巴刹兜售,再不然就自己拿回家煮了吃。在80、90年代,一只海豚售价20零吉,体型较大的可以卖到40到50零吉,在近年,切割成片的海豚肉,以每公斤2零吉至6零吉的价格出售。黄先生透露,除了海豚之外,有时候渔民也会捕到海龟。
大约30多年前,有一次黄先生见到奄奄一息的海豚混获,于是赶紧用30零吉将它买下,拿到河口放生。他并非学术学者,也不是从事相关行业,因此并不特别留意或记录海豚和海龟混获事件,只是平时碰巧遇上,因此当笔者问及海豚混获事件的次数时,他表示自己不敢断言海豚混获是否频密发生,他个人平均每年会接触到三至五起,这是他仅知的,不能单凭他的个人经验来做定论。
砂海豚数量 ●尚待资料收集
我国海洋学家赛夫拉(Saifullah A. Jaaman)教授从1997年起,在砂拉越多个海域进行了多项长期与短期的学术研究。他于15年前,2006年发表的文献中说明,在他访问的砂拉越渔民当中,有28%过去曾经意外混捕海豚,估计每年约有24只海豚被混捕。之后,赛夫拉再发表说明,他于1997至2004年之间访问超过1千名渔民,估计砂拉越每年有大约200只海豚及14只儒艮“被捕”。不过这是他十多年前的研究,要了解砂海豚生态的近况,需要参考更近期的学者研究。
在2008年至2009年,砂拉越大学海洋学家欣蒂彼得(Cindy Peter)与伙伴们进行了Sarawak Dolphin Project(简称:SDP)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在研究的一年间,他们在古晋海湾地区和美里发现3只海豚遗骸,当时欣蒂表示必须针对海豚混捕作进一步研究,搜集更准确的数据,并探讨海豚混获的问题。可惜的是,SDP在2013年没有成功获得经费赞助,该项研究计划只能告一段落。根据SDP报告,在古晋海湾发现的四种海豚,除了比较少见的瓶鼻海豚之外,其他三种豚类个别大约有100至200只不等,数量非常少。近日欣蒂彼得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表示,由于她新研究项目刚开始不久,还在搜集资料中,因此未能给本报提供最新的海豚数量,对于海豚混获情况,也尚未有切确的数据。
赛夫拉认为渔民一般将海洋哺乳动物视为可渔捞的“鱼类”。不过,对于常在出没于海岸的短吻海豚和印太洋驼海豚,渔民抱着正面的态度,这两种海豚总带给他们渔汛,渔民在海豚出现的地点设网,就会有丰富的渔获,所以他们不会伤害这两种海豚,而海豚跟着渔船,通常能从鱼群中获得食物,有时渔民也会将不要的小鱼获丢到海里当作是给海豚的报酬。而欣蒂与渔民的接触,发现渔民不是有意将海豚作为猎物,只是误捕了它们。
蜂鸣器 ●减少混获
砂拉越渔民常使用的捕鱼方式包括:拖网(Trawl Net)、漂网或流刺网(Drift / Gill net)、围网(Fish Purse Seines)、鱼栅或鱼笼(Bubu)、钩线垂钓(Hook & Line)、长袋网(Bag Net)。根据砂拉越渔业局的统计记录,在漂网或流刺网是砂注册渔船最普遍使用的方式,2017年共5,404渔船拥有这项设备,其次是拖网,共有415渔船使用。海豚混捕多发生在漂网或流刺网作业,而海龟混捕则多发生于拖网作业,这可能与海豚和海龟的出没的地点,以及它们的活动习性有关。海豚常在浅海觅食和活动,而海龟多在珊瑚礁区出没。
像短吻海豚这类鲸豚科动物,它们适应了浅海环境,并演化出在浅海求生的能力,而人类为了获取食物,在海产丰富的浅海渔捞,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冲突的关系,当但又不全然是,海豚性情温和友善,喜欢亲近渔人,而渔人也将海豚视为海上的伙伴。那么,渔人能不能避免海豚成为混获?黄先生表示,这样的事一直在发生,这是无法法避免的,这样的答案叫人沉默。
不过欣蒂彼得表示,其实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一种称为蜂鸣器(pinger)的工具,这种小配件装置在渔网上,就能在水中发出声呐,海豚接受到声呐讯息就会避开渔网,这样就不会被误捕。国外一些渔船作业时,都会使用蜂鸣器,但是在我国没有条规规定渔民必须装置蜂鸣器。本地渔民对蜂鸣器的反应并不积极,有些渔民担心装上蜂鸣器之后,其他鱼种也会和海豚一样避开渔网,影响渔船的收获。
●追加消息
报道还未刊登的八月初,黄先生传来消息,又一只海豚被混捕,渔夫将混获出售,他员工家人买到了一份海豚肉。不到三个月,一个小渔村就有两次海豚混捕事件。
欣蒂提醒,如果渔民或任何人士发现误捕或搁浅的海豚,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请联络砂拉越大学或砂森林企业机构邻近办事处:古晋082-610088,诗巫084-337444,民都鲁086-313726,美里085-436637,寻求协助,这些混获和资讯对本地海洋生物研究项目具有很大的帮助。
海洋遭遇杀戮(系列3)
报道:戴舒婷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