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生活 / 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

體內有“濕熱”,你也聽過這個說法嗎?今天就讓我們從中醫的角度來聊聊濕熱。濕有內外之分,內濕往往與我們的消化功能有關,而外濕則與氣候或環境潮濕有關。提到消化功能我們一定也不會忘了脾,倘若一個人暴飲暴食或是消化不良,這就會容易導致脾無法正常運作而造成“濕”。至於熱所反映的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當中的熱與濕同時存在於體內其實也很常見。

為什麼體內有濕熱?

導致體內出現濕熱的病因有很多,有人生來就是所謂的濕熱體質,也有人是因為後天的一些習慣所導致。比如說,濕熱常見於長期喜歡抽煙喝酒或是經常熬夜者,我們在臨床上也可以留意到無論是男女,只要長期帶有以上壞習慣都能觀察到如舌苔顯得黃膩、口氣與體味偏重等問題。

此外,我們也曾經在《醫言良語》專欄中提醒大家切勿胡亂進補,舉個例子,提到進補時不少人也會聯想到燕窩或冬蟲夏草等深受大眾喜愛的補品,但如果過度進食就不好了,因為進補不當者其實也有加重身體出現濕熱體質的問題。因此,大家切記進補也講究適量,如果有需要就請教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再進補吧!

除了一些不良習慣外,個人的情緒與身處的環境其實對與構成濕熱體質也是息息相關的。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壓抑的情緒,其實這可能也會影響日常作息,而有的人不善於應對這些情緒,有者開始借酒消愁,有者則日夜顛倒。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在臨床上觀察到不少長時間生活於較為濕熱環境的人士往往都帶有濕熱體質。

濕熱的常見癥狀

濕氣一開始在侵襲人體時容易導致一個人出現頭昏頭重的現象,患者除了覺得四肢沉重乏力,伴隨的還有怕冷、流鼻涕或身體發熱等癥狀。此外,當所謂的濕氣入侵至關節處時,患者也會因為局部的氣血運行不暢而感受到四肢的關節酸痛感,有者還會發現關節的屈伸不便。

再來,濕熱體質的常見表現之一就是消化功能不佳。當脾臟因為濕氣而影響了自身正常的運作功能,患者容易出現如腹脹、排便不成形或食慾不佳等癥狀。剛剛提到的排便不成形,容易觀察到的還有糞便往往會粘粘在馬桶上的情況,這其實也是濕氣帶有粘膩感的特點之一。

在臨床上,患者前來求診時我們往往也能從舌苔看出濕熱的存在。其實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觀察自己的舌苔,特別是在早上當我們剛起床時更為準確,濕熱體質者的舌苔一般比較厚膩,而這也是脾胃受損後透過舌苔所發出的警告訊號。

除了脾臟的部分,其它癥狀如體型偏胖或消瘦、面泛油光、心煩乏力、尿頻、尿急、尿液顏色較為黃濁、腹痛或腹瀉等其實也有可能與濕熱有關。

可透過中醫調理

透過中醫來調理確實能幫助改善一個人的濕熱體質,那麼在調理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幫助患者疏肝利膽。當我們的肝膽可以保持在疏泄暢達的狀態,我們就能確保這些產生濕熱的源頭得到阻斷。濕熱體質的患者雖然容易上火或面對便秘的問題,但在調理的過程中其實並不建議僅僅依賴清熱解毒或祛濕通泄的藥物,這是為了避免患者隨着年齡的增長,濕熱體質會漸漸轉化為如陽虛或氣虛等體質。在這裡也要特別提醒,除了透過中醫調理,平時也要多加註意鍛煉,確保自己的飲食與作息良好也很重要。

濕熱可預防

剛剛我們也提到了,因為濕與熱兩者往往是共同存在的,因此我們除了在飲食方面應該多加註意外,自己的居住環境也一樣重要。切記三餐定時而吃,不要暴飲暴食,壞習慣如抽煙喝酒能免則免,再來就是減少甜食甜飲及偏肥膩的食物。當我們可以確保自己的消化功能良好,在預防濕熱方面就能起到一定的關鍵作用了。

此外,日常作息方面也要多加留意,不要常常熬夜,“早睡早起身體好”自有其道理。居住環境方面建議確保室內通風,同時也別過度依賴空調。至於運動,雖然在運動後排汗確實是有助於排出濕氣,但如果流汗過度其實也不好,因此運動也要量力而為並適量而行。

當我們的體內出現了濕熱,體現在每個人身上的癥狀輕重因人而異,輕微者透過中醫調理就能有所好轉,但如果癥狀較為嚴重,醫師可能就需要在更全面的辨證施治後再為患者進行調理。倘若你也有今天專欄所提到的濕熱體質,向專業的醫師求診並透過中醫調理身體吧!

林揚議醫師

《醫言良語》
文字:黃宇恆
分享者:林揚議醫師

Check Also

健康過年

轉眼又來到了讓不少人感到心情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