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漂流的地球 漂流的我們

漂流的地球 漂流的我們

“今天所有熟悉之的地方都會消失。喜瑪拉雅山將會磨損成平地,被新崛起的巔峰取而代之。所有大江大河也將停止流動,人類所致的氣候變遷將永久取代自然現象,地球也許會經歷冰河世紀,或者炎熱的魔咒,但我們都無法見證這些。”
——Martin Ince《漂移》

英文版《漂移》是一本大尺碼書,以簡單文字搭配繪圖,講述地球過去6.5億年的變化,以及未來五千萬年的預測。

“宇宙”是什麼,我看了這本書才明白了這個詞的真正意思,在人類地質學術語里“宇”是地層年代的最大單元,而“宙”是時間的最大單元,所以“宇宙”合起來是全部的時間與空間。

書本里並沒有解釋這點,只是當我隨著書本內容從太古宙讀到顯生宙,從新元古代到新生代,從寒武紀到人類世,大腦自然就明白了宇宙。

世界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包括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最大的陸地,這些都是變化過程中的一個暫時。我曾經站在的太平洋前,覺得它是世界上最巨大最了不起的東西,沒有其他能夠相比。然而,原來在6.5億年前,Panthalassic海洋佔據地球70%的空間,它比太平洋還要大上至少一倍,這個大洋支配地球4億年,直到盤古大陸與崗瓦納大陸分裂,Panthalassic海洋才被陸地分開,變成數個其他大洋。一個大中之大,存在過四億年的海洋都會有消失的一天,更何況是我,一個小小的人,一個小島上其中一個物種里的其中一個數。

我突然想起不久前200名登山者排隊登珠穆朗瑪峰造成的山峰阻塞事件,想起Jon Krakauer在書里提起商業化登山活動的事,他表示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登山者,他們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進入喜馬拉雅山,這樣的人群給山帶來負擔。我想起這些是因為人類(包括我自己)總是為了追求一個“最”字,而去做一些事,要不到的話我們就覺得痛苦。但是如果把一切放在漫長浩瀚的宇宙中,那些現在被標榜的“最”就會變得平凡,變得沒有我們想得那麼偉大。

地球大陸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變動中,地質學家們預測再過5千萬年,地球會出現其他它更多更高的山,大西洋會變大,太平洋會變小,新物種會出現,舊物種會消失。如此,我們今天的驕傲和榮耀,拚命爭的輸贏,坐穩的上風位置,這些立場和位置都是會改變的,這些都是變動中的一個暫時現象。我們今天把一切看得那麼重要,過了今天它就只是一顆微塵。我們有必要為了下一刻的微塵,互相傷害彼此嗎?

《書里那句話》圖/文:那書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