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我買這個智能手環,一開始根本不是為了健康。是因為——我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換了超好看的壁紙。奶白色的表盤配上馬卡龍表帶,再加上貓貓動態表盤,直接戳中我的少女心。當時的我只想:“健康功能有沒有無所謂,戴出去好看最重要。”結果手環一戴上,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在用它,是被它用。
第一天,它就開始瘋狂檢測我的身體狀況,步數、心率、睡眠質量一條不落。我剛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美麗手錶,它冷不丁跳出一句:“昨晚深度睡眠不足1小時。”合著我今天眼皮打架不是因為天氣,是因為你昨晚在我手腕上偷偷監控我?
第二天,它開始管起我的行為習慣。坐辦公室還沒一個小時,它震了一下:“已久坐60分鐘,請起身走動。”我正打算點杯奶茶犒賞自己,結果它又來一句:“建議減少含糖飲品攝入。”我懷疑我不是戴了個手環,是雇了個嘮叨但認真的數字保姆。
第三天,我在外吃了一頓火鍋。菜還沒端上來,它就開始提醒我心率異常上升。我朋友看了看說:“你這不是辣,是激動。”回家後我躺在沙發上,它又來:“今日運動不足,請及時補充鍛煉。”我真想對著它喊一句:“你到底是來幫我的,還是來讓我愧疚的?”
第四天我決定反抗——直接摘了它。“我命由我不由你!”我高舉手腕宣布自由。然而整天總覺得少了點什麼。電梯裡沒人跟我說爬了幾層,走回家也沒人統計我步數,連睡覺都感覺不被“記錄”有點沒安全感。這不就是……科技依賴初期嗎?
第五天,我慫了。戴上它,老老實實打開App看數據。發現自己過去一周平均每天只睡6小時,深睡時間少得可憐。怪不得最近總覺得累,根本不是工作太辛苦,是我自己太不當回事。
第六天開始,我不再“反抗”。起床後看昨晚睡眠報告,通勤時數一下有沒有走夠步數,甚至主動設置提醒按時喝水。健身房運動完,它還會給我發個“鼓勵小紅花”,讓我有點小學被表揚的莫名快樂。
第七天,我已經開始認真研究自己的健康曲線,居然還有點上頭。朋友見我拿出手環一頓分析:“你是真養生了啊?”我搖搖頭:“我只是想換個表盤,結果順便健康了。”
說到底,這手環也沒啥高深功能,它就是——每天用數據提醒你:“你過得不咋地。”你不聽,它震你一下;你聽了,它表揚你一下;你戴著它,生活就像被一個不苟言笑的體育老師盯著。你越是不想理它,它越是比你親媽還嘮叨。但它說的……還真挺有道理的。
戴了一段時間的手環後,我意識到,原來與我維持最穩定關係的“人”,竟是一個總是震我提醒“早點睡覺”的塑料殼小機器。最離譜的一次是我在會議室裡偷偷打哈欠,手環震了一下提醒我“昨晚睡眠質量差”。同事問我怎麼了,我說:“我身體不太好。”謝謝你啊,手環,讓我體面地摸了個魚。
◎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