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珊瑚礁守護者 Reef Guardian巡邏海域保育海龜

珊瑚礁守護者 Reef Guardian巡邏海域保育海龜

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他們與他們在海上交涉,穿着T恤短褲的一方手持自製炸藥,而身着熒光制服的那一方手裡僅有一把手電筒,腎上腺素飆升的這一晚,他們之間誰能夠平安回家?

從高空俯瞰蘭卡央島看似翡翠。

沙巴山打根外圍的蘭卡央島如同掉落人間的珍島,從高空俯瞰島嶼看似翡翠,典型海島植物組成的綠肺,外緣有潔白沙灘和茂盛的珊瑚礁圍繞。島嶼附近約四十個潛水點,瑰麗壯觀的珊瑚與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自1997年起吸引了許多國內外潛水客前往。只要上網搜索,島嶼的美景即刻出現在屏幕上,大家都說它天生麗質,沒錯,地理位置與天然環境的確給了這島嶼良好優先條件,但這不是全部,身為一個生態旅遊景點,這個島嶼的美麗風采,就像女人的容貌,需要保養和維護,才能更經得起人類的使用與資源的消耗。女人有保養品和美容師,哪蘭卡央島呢?它的容顏與資源誰來守護?答案是:Reef Guardian的珊瑚礁守護者。

●守關,不可鬆懈

2001年,沙巴州政府宣布處於蘇祿海的蘇古群島海域保護區(簡稱:SIMCA)為我國首個由私人組織管理的海洋保護計劃,保護區面積約五萬公頃,範圍包括蘭加央島(Lankayan)、德加彪島(Tegapil)和標利安島(Billean)以及三個島嶼之間與附近的海域、淺岸礁岩、海草床與沙底。2004年非營利機構Reef Guardian(簡稱:RG),受州政府委任,在沙巴野生動物局的支援下,挑起管理與保護SIMCA的責任,限制與控制該區內的人類活動,確保該區在生態旅遊活動與珊瑚礁棲息地和海洋生物保護之間取得平衡。

蘇古群島海域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珊瑚瑰麗壯觀,海洋生物豐富多樣。

接受委任後,RG團隊立刻投入於至關緊要的兩個項目,一是海龜保育,二是海域巡邏。蘭卡央島被圈為海域保護區,所有漁船禁止在島嶼周圍12公里範圍內的海域進行撈捕活動,以確保海洋生物與海洋棲地受保護。儘管有法律規定的保護,但SIMCA豐富的海洋動物資源對漁民是極大的誘惑,因此十幾年來,依然有不少國內外漁船在保護區內進行破壞性的非法捕撈活動。有些非法漁船使用拖網捕撈,將海洋生物一網打盡,大的小的、保育類與非保育類,漁具沿着海底拖曳,捕捉或壓扁其路徑中的非目標幼物和珊瑚;有些漁船自製炸藥以炸魚的方式撈捕,炸藥的爆破力對珊瑚礁造成嚴重損傷。而被漁船遺棄的漁具,例如丟失的陷阱或漁網,可以繼續“幽靈捕魚”,即在部署後數月或數年誘捕獵物,甚至導致珊瑚窒息。諸如此類的非法捕撈活動對海洋所造成的傷害極大,因此,SIMCA的海域巡邏工作十分重要。

珊瑚礁守護者不分晝夜在海上巡邏,打擊非法作業的漁船。

巡邏工作並非單純的站崗就好。大部分非法作業的漁船會在深夜或是近凌晨時分進入保護區,未免被發現,漁民一般都熄燈摸黑進行活動,有時候漁民將大船停在遠處,用小船進入保護區。執勤時,守護者除了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留意海域上的動靜,還得具備應付突髮狀況的能力與智力,與非法撈捕者交涉,會遇上很多不可預期的事,當對方反抗以手上炸藥或武器威脅,雙方都很可能丟了性命,碰上類似危險時,守護者必須隨機應變,以安全為第一。幸好至今,大家都平安回島。在海上巡邏期間,RG團隊從沒攜帶任何防身用具,有時執法機構人員會護送他們,有時就只有他們和隱身黑夜中的漁船在海上進行鬥智斗勇。有時,即便水警和軍人陪同,漁船也不屑一顧,無視他們,並加快速度把漁船駛到公海,因為RG在馬來西亞以外沒有管轄權。

RG在海域巡邏時發現非法撈捕的漁船使用拖網進行漁作,海龜和其他保育類海洋生物被混捕。
魚翅也是漁船的目標之一。

RG負責人Achier鍾博士領導這個組織超過15年,她表示在諸多的職責當中,執法是最困難的,沒日沒夜的執勤外,除了得接受訓練學習技巧,還必須與執權單位維持聯繫,在拘捕與提控程序上互相協作。在過去的15年中,RG平均每年進行約300次海上巡邏。在剛開始執行執法工作的最初幾年(2005年至2009年),每次巡邏會截攔並檢查至少5到10艘海上拖網漁船。但近年來,海洋保護區內的捕魚活動減少了,被攔下的漁船也隨之減少。可見,巡邏帶來了效果。

●誕生,海有希望

守護者的工作不是時時刻刻都如此緊張刺激的,也有一些比較放鬆愉快的時候,比如當海龜上岸產卵時。蘭卡央島一直以來都是綠龜和玳瑁的產卵之地,在行動限制令期間雖然沒有遊客入島,但雌海龜依然來到這裡給守護者們帶來歡喜,從3月18日之6月14日的將近三個月間,保育區增加了71個海龜卵巢,其中28個是瀕臨絕種的玳瑁龜。守護者每天晚六朝三看守沙灘確保海龜產卵過程不受人干擾,雌海龜回到海里後,他們把海龜卵移到保育區,以保障龜卵的安全,並提高龜卵成功孵化率,等到稚龜孵出後,再把它們送回大海。每每看着初生稚龜,奮力往海的方向匍匐前進,沒有一絲的畏懼,升起的太陽照在它們身上,叫守護者們看見希望。

每年四月蘇古群島海域保護區的珊瑚群齊齊繁衍生命,海底雪花像是為守護者們的努力撒花。

為何海龜保育項目非常緊要?經常出現在蘇古群島海域的綠海龜成龜喜歡吃海草,而玳瑁喜歡吃海綿。海草作為海洋中天然的孵化場,許多小魚和蝦會在此產卵,綠海龜就像個割草機,按時幫海草清理,保持海草的健康,小魚和小蝦才會在此產卵,魚的數量才會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豐富。玳瑁體內的免疫功能讓它可以吃掉這些有毒的海綿,如果玳瑁數量減少,則海綿數量會增加,就會把珊瑚吃掉,許多珊瑚小魚就會失去住處,慢慢的小魚的品種也隨之減少。因此,保護海龜等於保護海洋多樣性。

保護海龜等於保護海洋多樣性。因為海龜是食物鏈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除了海龜之外,珊瑚產卵也是海洋給守護者們的一大回饋。每年四月,這裡的海底珊瑚會將精卵束排放至水中,一粒粒粉紅色或棕色小圓球,往上升,畫面就像下雪一般,也像櫻花飄散般,大量精卵構成海底的壯觀景象。只有雌雄珊瑚都健康,它們才會繁衍生命,所以每年在同樣季節若能看到海中雪,守護者感覺就像是通過了期考般,來領取努力的成績單,叫他們心情雀躍。

●污水,點滴不漏

守護海洋,並非一定要待在海里,也不只是海里的事,守護者們還負責監督管理島上的污水處理,確保島嶼度假村與員工的生活廢水在安全排到海里或是使用於菜園和花園之前,經過妥善的過濾和處理。蘭卡央島和標利安島上都設有污水處理系統,將廢水分三個階段處理,即:初階處理系統、水耕處理系統以及臭氧消毒系統。

初階處理系統由原污水槽、平衡水槽,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槽和污泥乾燥床組成。初級處理利用所培養的微生物將污水分解成礦物質。曝氣系統在有機物廢物的分解過程,以及微生物的呼吸過程中提供氧氣。而沉澱槽中的管式澄清器有助沉澱懸浮固體靠重力進入槽底,頂層的水流到高溫過濾池,底層沉澱物被引至污泥乾燥床中,通過蒸發和過濾進行乾燥流程,這種干污泥將用作盆栽植物的肥料。

蘭卡央度假村的污水處理系統。

接着,水耕處理系統則通過水培植物的根吸收養分來能消除或減少污水中的營養和氮。高氧化系統能幫助確保植物深根部滲透,先後有助於營養吸收和抗菌處理。氧氣的額外輸入將氨轉化為氮氣,爾後釋放到大氣中。最終處理過程中,在污水中注入臭氧以消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再將其釋放到開放區域。而過程中所產生的臭氧則輸送到裝有污水的下流式接觸室,在該處底部轉變小氣泡。臭氧也被送入臭氧處理水箱和污水箱加強消毒過程。如此,守護者能確保島嶼度假村不會對海洋造成水污染。

●訪客,愛的開始

守護者們是海洋與海洋生物的管家,除了要打理好‘家’讓它保持乾淨之外,還要管來訪的客人,確保他們的觀光活動不會破壞這個‘家’的安寧、安全與清潔。他們監督度假村的運作,也在訪客入島時,好好‘教育’一番,把‘家規’細細說明,張貼與告示陰魂不散的在度假村各個角落警告訪客。當然,他們也知道教育不能一味做虎媽,得要讓遊客明白海洋的重要性與自己的行為的影響,才能幫助大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所以,他們透過辦活動、講座、小型研討會等,讓公眾和遊客有機會一同參與他們的護海行動,也藉此為把愛海的精神傳播國際。

蘭卡央島能夠保持它的美麗,Reef Guardian功不可沒,身上那古銅色皮膚見證他們的努力。

身為海洋守護者,隊員一年365天都在待命,即便是季候風季節,甚至不久前的行動限制令期間,他們一樣在島上執勤。普遍上執勤時間由清晨六點半到晚間十點,實際上大家都是不分晝夜,不論風雨,不計休假,隨傳隨到。一旦駐島輪班,他們就得離開家人,離開婆羅洲陸地,與世隔絕至少一至三個月。大家一人分飾多角,同時扮演巡查員、教育者、海龜保姆、海洋清道夫等多重角色。輪到‘海龜班’時,得每天從午後六點到凌晨三點留守在沙灘上,確保海龜順產母子平安;輪到‘巡邏班’時,工作時間得視情況而定,任何時候只要一旦發現漁船進入保護區就得即刻出動。

RG的叮嚀如家訓,無處不在地提醒遊客文明旅遊。

這份工作吃力不討好,再努力也不會獲得社會的掌聲,即便這樣,守護者們一干就幹了了十多年,為什麼?因為,愛海無限。

護海無懼(上)

報道:戴舒婷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一):循環經濟行不行?

今天, 當我們在這個地球上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