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20240930-16-00.jpg)
上周末,古晋居士林般若讲堂人声鼎沸,家长和老师们齐聚一堂,聆听了一场特别讲座,“阅读,给孩子一辈子的礼物”。主讲人郭史光宏一开场就甩出了一句:“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引发了满场共鸣。
教育部宣布全面废除小六评估考试,改用校本评估和课堂评估取而代之。更惊人的是,2027年起将推出结合不同学科的综合学习课,这意味着教育正在快速转型,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世界。所以,教育必须跟上脚步,改变思路!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1.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2.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3.jpg)
阅读力=学习力
他说,时代变了,世界变了。全球工业化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的演变。工业革命1.0始于18世纪70年代,以机械化为标志,利用水力和蒸汽推动生产。接着,工业革命2.0通过电气化带来大规模生产。工业3.0通过自动化技术,使生产进一步提升。工业革命4.0融合了数码科技。而工业革命5.0展望未来,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产。可以发现,从第一至第三次工业革命,经历了200年时间,但从第三至第五次工业革命只是经历了50年,这说明了世界正在快速改变。
郭史光宏说,未来已来,我们生活在充满创新与变革的科技时代,尤其是近年来的科技突破,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有没有发现,AI、智能设备、5G网络,已融入我们现实生活里?
在这个时代,根据统计,每人平均一辈子可能会更换工作四次,且数据不断增加。
有鉴于此,在现代社会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与模糊性趋势下,教育必须做出改变,这样所培育出来的下一代才能与时并进。新时代教育更强调科学素养、数学素养,还有阅读素养,试问阅读对未来世界真的这么重要吗?这个时代,资讯铺天盖地,学习没有局限,只要肯学似乎没有不能学的,当然同时就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如诈骗事件,这说明这时代充满机遇又充满危机。这是“最好”时代,也是“最坏”时代,谁能在瞬息万变时代里游刃有余,关键在于谁愿意学习,有探索欲,有好奇心,愿意重新学习新技能,不论世界如何改变都具备竞争力。
“一些人在求学时成绩优秀,但到了某阶段所学事物被淘汰跟不上时代巨轮了,若仍不愿学习新事物,终将于事无补。”
有鉴于此,他认为,个人必须具备学习能力,而阅读力其实就是掌握学习力,因大部分知识都在书本、文件、网络、图像、影像里,会阅读的人代表愿意学习,未来依旧具备竞争力。
第三句话,提高孩子的阅读里。掌握阅读力如同掌握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提高阅读力?
根据钱里群教授说,中小学教育其实应秉持三大重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二是教给他们最好的读书方法,三是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到这三点,孩子们将终身受益无穷,活到老学到老。
“父母终将老去,无法一辈子陪在孩子身边,孩子们必须学习独立,自力更生,面对人生难题得靠自己解决,只有透过学习,向所有好的经验学习,成效才是正面的。”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4.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5.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6.jpg)
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郭史光宏说,从钱里群教授谈话中可发现,阅读是中小学教育程度最重要一环,但现代小孩普遍上不爱阅读,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家长可从另一思路出发,如何让孩子讨厌阅读,那么就可避免有关雷区。
达尼埃尔佩纳克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生涯对他简直就是灾难,但差生遇上了教导有方的恩师,使他最终完成学业并当上了教师和作家。
达尼埃尔佩纳克认为,动词“读”是无法被命令的,就像你无法命令别人“爱我!”或有“梦想!”。一旦家长喊出“上楼去你房间读书!”效果会适得其反。
台湾林文宝教授总结了父母在阅读培养中的十个“千万不要”:
1.千万不要逼孩子关掉电视、电脑、iPad去看书。
2.千万不要逼孩子读你挑的书。
3.千万不要为了成绩禁止孩子阅读。
4.千万不要只让孩子读你选的书。
5.千万不要否定孩子选的书。
6.千万不要只给孩子看知识性的书。
7.千万不要给每本书配学习单,功利心太强。
8.千万不要规定阅读数量。
9.千万不要跟别人比孩子的阅读量。
10.千万不要只让孩子看电子书。
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才是关键。一旦他们有了兴趣,任何方式都能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正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我们煞费苦心,寻求各种最佳方式来教他读书认字,我们像变戏法一样变出读片、字卡,我们把他的儿童房间改造成了印刷厂,真是可惜!其实有一个法宝比所有这一切都更加万无一失,但人们总是舍本逐末,这个法宝就是阅读的欲望。先激发孩子的这种欲望,然后把字卡都留在那里。这时候,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把他们教得很好。现时的兴趣才是最大的动力,是能带他走得越稳越远的唯一动力。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7.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8.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09.jpg)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好书+陪伴+坚持。好书必须是有趣、有感、有我(共鸣),如纯真的童话故事、智慧的成长小说、动人的动物小说、奇妙的幻想小说、深邃的科幻小说、精彩的人物传记,皆为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作品。
让童年有书相伴
2012年,一群关心孩子,关心教育的有心人走大了一块儿,成立了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尝试做一些改变,希望以培养阅读为基础,提高儿童的思辨能力,为日后面对的更大挑战做好准备。
陪伴与打造环境
郭史光宏强调,在提高孩子阅读力上,父母可以做到的是陪伴孩子,打造舒适阅读环境,提供好书、书柜、书桌、桌灯。
再来,每日坚持阅读15至30分钟,坚持到底,水滴石穿。滴水穿石,不是水的力量,而是坚持的力量。
他强调,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教育必须做出改变,须提高孩子阅读力,提升未来的竞争力。
让书籍陪伴孩子的成长
一本好书,打开一个新世界。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十多年教育里,没有养成阅读兴趣,一旦离开校园,他们很可能会将书籍永远抛在一旁;但如果他们在学校成绩平平,却对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他们的未来肯定会走得更远。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将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0.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1.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3.jpg)
总结:阅读力 = 学习力
阅读,就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通过好书、陪伴和坚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在校园里表现优异,更是为了让他们在人生旅途中走得更稳、更远。
由古晋佛教居士林文殊图书馆于9月份举办的古晋儿童阅读营,以“翻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为主题,开放给三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旨在推动地方儿童阅读风气,为儿童搭建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平台,体会阅读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文殊图书馆是联合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古晋中华小学第四校智慧校园发展组、童心阅读堂及育可乐教育机构,共同筹办第一届阅读营,并特别邀请马来西亚文学协会郭史光宏老师和团队,针对学龄儿童的喜好和需要,设计丰富活动内容,包括荐读、默读和阅读嘉年华,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氛围中爱上阅读。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5.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6.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7.jpg)
主讲人:郭史光宏
简介: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会长
教育部课程发展司华文科全国资源教师
怡保师范学院华文组讲师
儿童阅读营发起人
全国班级读书会发起人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4.jpg)
![](https://smdd.seehua.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30-16-12.jpg)
杨丽华/报导
图片: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