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彼的人

“真正的猎人会花很多时间在思考和摸熟狩猎对象的特性”——《猎钓婆罗洲》

在准备阅读日的旅游报导时,那书房到图书馆借了一些书作参考,其中一本是本地人杨先生的作品《猎钓婆罗洲》。被‘婆罗洲’三个字冲昏了头,没认真多想其书名意思,误以为它是旅游文学书籍,翻读后才发现,杨先生是位猎人,爱好打猎,书中文字描写他与同伴猎杀野生动物的情形,读了之后直叫那书房萌生恨意。

无可否认,猎人是最了解猎物的人,猎物的习性、行为、强处、弱点猎人都知道,猎人费心思与时间观察猎物,让那书房一度以为猎人和猎物是跨种类的朋友,以为这样的了解是出自于爱,正当那书房沉醉在动物的世界中时,猎人的枪声就在文字里响起,一场捕捉、反击、逃命的游戏往往因动物的死亡而沉静下来,然而心里的不平静久久不散。那书房想起电影《铜雀台》中,灵雎对曹操说的一句话:“为什么你非要把喜欢的东西置于死地”。那书房能理解猎人的欲望和好胜心,但实在无法认同这种伤害生命的行为。尽管这本书让那书房学到了关于动物的知识,然而,这抵消不了那书房对杀戮的厌恶。

作者写到:“因为开山伐林,山泥奔泻,覆盖了川溪,污染了河流,河川压力加剧,脆弱的水生物一一消失了,河流污染了,更影响钓鱼的人”。那书房思考,森林砍伐、土地开发一直是迫害野生动物的凶手,但是猎人难脱其责任。若像土著是为了生存,为了填饱肚子而猎捕,这样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是为了满足个人对胜利感的欲望,或是专门以打猎来赚取收入,就算赢了人与兽之间的一场角斗,那也赢不了人们的敬佩。那书房也想过,猎人再怎么杀,伤害的程度也不比砍伐森林来得大,或许我们不停使用一次性餐具的行为对环境与生态的伤害,比直接猎杀更大也说不定。但是再想想,猎杀行为确实加重动物绝种的危机。不能因为是小恶而为之呀。


作者自己也反思:“猎牛固然顺利,最后却心存后悔,总觉得杀戮行为十分可憎。此后每当念及,总是自责”,希望这本书能作为反面教材,看见杀戮的可怕,放下猎枪。离开书本,回到现实生活,看见人对人做出的事情,不由心想,人对于同类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其他生物。挂着爱自然、生态保护之名,利用生态、消费生态的人,其可恶之处比猎人更卑劣。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