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父親贈予他們幾片位於坡地上的土地,這對夫妻倆而言是份無價之寶,來自德國的克里斯收到這份禮時,難以相信自己竟能擁有這地球上的土地,因為在德國,一般人想要擁有私人土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受惠的感動使他倆決定,要善用與保護這份資源,讓它永續存在,好能代代相傳,傳給孩子,孩子的孩子,和他們的孩子。

熱愛大自然的園主
根地咬是沙巴州內陸省的一座城鎮,坐落在山谷中,被克拉克山與特魯斯馬迪山包圍,因此當地人稱這裡為“山城”。在大約六千人的人口中,杜舜人與姆魯人共佔九成,華人佔8%。今天本刊的受訪者美琪與克里斯(Christopher)來自這個小地方,美琪是華族與杜舜族混血兒,克里斯是德國人,兩人婚後在根地咬定居,從父親手上繼承了家族生意,同時也涉足新領域,開始種植油棕。
叫人感到好奇的是,他們手上握着土地,說是要傳給子孫,怎麼就種起油棕呢?這些年油棕被指為生態殺手,珍愛大自然環境的他們,為何不選擇其他計劃?“我們所擁有的是已開墾過的園林,並非原始林。從事種植是我們與父親的共同期望。其實,種植油棕並非問題,問題是要怎麼種,我們學習用比較不傷害環境的方式,嘗試在人類生活、社區發展與環境之間維持一份和諧”。簡言之,他們以可持續性的方式來種植。
在數塊地當中他們選了其中一塊來進行經濟作物種植,過去克里斯曾幫友人種植油棕,對油棕園的工作與大環境不陌生,加上市場、地方運輸系統與銷售管道等條件的考量,他們認為油棕是最合適的選擇,也是他們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就這樣開始了農夫這個職業。他們的油棕林佔地20英畝,約800棵油棕樹種植在坡地上,1英畝地平均每月產量達半公噸,總產量達10公噸。從2010年第一次採收至今,所收穫的油棕果實品質皆達A級評價,這在油棕市場上是少有的事。


有機肥料 養樹護土
對於農作物來說,要有好收成,土壤肥力最重要。克里斯依據油棕局的推薦選擇品質好的NPK有機複合肥料,雖然價格比一般化肥高(受訪者平均每月的肥料開銷約800零吉),然而其短期與長期效果都比一般化肥來得更好。從短期效果來說,有機肥料的營養多元,且肥效長,使植株長得健康,果實品質優,而以長期效果來看,有機肥料不會對土壤造成損傷,還可以改良土壤性狀,增強土壤保存養分能力,酸礆度不失調,還能保水、透氣,增加微生物活動,確保土地能夠長久使用。
此外,克里斯也對植株噴洒葉面肥料,作物透過葉面直接迅速吸收營養,能改善植物養分缺乏的狀況,且養分不會被土壤所固定,養分的利用率高,更經濟環保。
妥善分工 人工除草
除了施肥之外,除草也是影響作物品質的一大關鍵。但是很多農戶忽略了這點。克里斯夫婦的小型油棕林,除草靠的不是除草劑,而是割草機、巴冷刀和雙手。工作全由克里斯和一名園丁來負責。“我把油棕園分成幾個區塊,再制定工作表來分配工作,周一不採收只除草,其他天只採收不除草,除草工作分不同區塊輪流來進行,減少勞力的需要,工作也達高效。”

原來在油棕樹開始結果後,他們曾經試過在沒有作物的斜坡上噴洒除草劑,然而,很快就發現除草劑的效果並不好,不但影響土質,使水無法滲透土壤,下雨時還會造成土崩。後來改用了少量油棕局所推薦的除草劑後,情況也不見好轉,經過考量,克里斯決定棄用除草劑。“除草劑的花費並不少,一年噴三四次,大約需六千零吉,使用過後,土壤變質,你得花更多錢為作物施更多肥,這不但幫不上忙,還造成問題,又傷害環境。”許多農戶花錢購買除草劑後,沒有多餘的金錢購買比較貴的有機肥料,克里斯認為,何不將除草劑的花費用於有機肥料上,帶來更好的效益。
此外,許多農戶並沒覺察到除草劑的弊端,他們將工作全權交給園丁,甚少了解農地情況,而園丁按老闆吩咐以最便捷的方式來處理。曾經有一次克里斯發現園丁私自使用除草劑,他不予責備,了解對方並非有意傷害環境,除草劑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不良影響,園丁對於攸關自身利害的事都不曉得,更何況是關於土地和環境的事。
保留小草 覆蓋地表
克里斯進一步說明,並不是所有種類的草都需要去除,他們主要割除茅草根(Rumput sapi),因為它生長迅速,短時間內就會佔滿林間小道,採收時會阻礙拖拉車行駛。至於其他雜草,那都是油棕園的一份子,任它生長覆蓋土壤表面,在乾旱的季節,起到為土壤保濕的作用,這對油棕樹和土壤都有益。此外,虎爪豆(Mucuna)是十分有利的綠肥,這種匍匐植物生長在坡地上,其根系能深入土壤,不但有助於抓地,還能將深層土壤中的養分傳送到土壤淺層,讓作物容易吸收到營養。

(圖片來源:Mokhamad Edliadi/CIFOR)
敗樹不棄 無傷大雅
一片油棕園裡總有一些長得比較不好或是不健康的油棕樹,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上農民的作法就是把樹拉倒,重新再種過,但是克里斯就讓這樣的樹繼續生長。“油棕樹只有在它開始結果後,才能看出植株的優劣,也就是說樹已經長得差不多大了。我通常不會處理,這樣的樹在我的園裡不多,其中一些我發現是因為白蟻築巢所致,我就不處理它,讓它繼續留在園裡,讓白蟻有地方住。”
我幾次探問克里斯關於蟲害的問題,他都表示油棕樹是耐性很強的植物,不太會受蟲害威脅。原來並不是沒有蟲害問題,而是他打從心裡並沒有把昆蟲視為有害收成的生物。我聽到這裡,開始有了結論,友善環境的農業,不只是一種能做法,也不只是一個趨勢,它更是一種態度。

多樣生物 農業森林
無論是從飛機上俯瞰,還是驅車沿着大道經過,油棕園看起來總是那麼整齊美觀,然而克里斯的油棕園跳脫這樣的刻板,長出了一座森林的野樣,鄰居對此不解,以為他疏於打理,他們並不曉得,這才是克里斯的理想型。這樣的野林吸引了多種鳥類、小型動物和昆蟲來居住。由於油棕樹是很強壯,耐性高的植物,其生長不太受昆蟲影響,而油棕樹需靠蜜蜂授粉,所以這裡沒用殺蟲劑,再加上他們不用除草劑,因此各種昆蟲能在這裡生活。有小蟲,就會有大蟲和爬蟲類,接着鳥兒會來,蝙蝠跟着出現,蛇也出沒,昆蟲鳥獸的出現正是環境健康的指標。有些園主為了避免蛇出現,而用殺蟲劑,其實他們並不需要這麼大費周章,只要加重腳步,打草驚蛇就行了。

(圖片來源:Angela Sevin/Flickr)
坡頂樹木 不可砍伐
分享中,美琪與克里斯坦言,他們至今依舊感到遺憾的是,當初為了讓種植工作能早日進行,他們聘請專人按照慣常做法清芭,原本的樹木被砍下,一些稍有價值的用於抵消部分清芭費用,基於對環境保護與農事的不夠了解,他們沒想到其他的處理方式,工作完成後到現場觀察,才發現整座山頭已清得光禿,之後隨着種植工作的進行,他們逐漸發現沒有樹木的山頭失去了緩衝和接收雨水的功能,這對上下方的園林以及環境造成了一些問題,他解釋:“熱帶地區土壤貧瘠,絕大部分的養分和有機物質都只在土壤表層,當土壤失去樹木的庇護,大雨直接沖刷土壤表層,養分因此迅速流失”。這一個疏忽讓他們上了一課,從經驗里知道以後應該怎麼做。

採訪結束前,美琪說,無論種植哪一種作物,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他們能做的是將影響降到最低,他們自認自己並不突出,做得還不夠好,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繼續改進。他們樂意分享自己的作法,但也提醒,每個農園的環境、條件與情況都不同,他們的作法不一定適合套用在其他農園。幾次的交談,美琪一直表現得謙卑,是她這樣的態度,改變了我對油棕園的看法。
油棕是禍嗎?(上)
報道: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