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稀有的蘇門答臘犀牛 再見了“塔姆”

稀有的蘇門答臘犀牛 再見了“塔姆”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Sudan”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生命。如今現存於世的就只剩下兩隻雌性北非白犀牛,意味着,這瀕危多年、重超過2,250公斤的龐然生物,宣告絕種。

在去年,全球僅剩下的一隻雄性北白犀死亡。而在它死後,整個種群也只剩下了它的女兒和孫女。沒有了雄性,這個物種也會很快的從地球上滅絕了。

2019年5月27日,馬來西亞僅存的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塔姆“Tam”不幸病死。隨着塔姆死後,大馬境內只剩一頭雌蘇門答蠟犀牛依曼“Iman”。這也意味着,它正步向了北非白犀牛的後塵,瀕臨滅絕!

或許,小朋友對於這樣的新聞毫無概念,畢竟幾乎每天都有一些物種在地球上悄然消失,所以失去一隻犀牛品種何以為奇!也不會對你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更不會對世界生態帶來任何改變。

但,仔細想想,若有一天,在這世界上再也看不到一隻犀牛了,你要如何向你的下一代解釋,當年,這龐然大物是如何在地球上存活,它們是多可愛,它們有多珍貴,它們有多奇妙無比!

KONICA MINOLTA DIGITAL CAMERA

●塔姆“Tam”的一生

它的一生很短,薇恩姐姐所謂的“短”是說它一生的故事我們知道得太少。它原是一頭野生犀牛,2008年8月份,在京那巴登岸東海岸克勒丹(Kertam)一帶的油棕園被發現。當時,沙巴野生物局、犀牛保育組織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將它轉送至拿篤踏繽野生物保護區的犀牛保育中心,它就一直被圈養至今。


在那裡,它有了名字,就叫塔姆“Tam”,塔姆生性溫馴,深受踏繽保護區工作人員喜愛。一直以來塔姆都非常健康,至到今年4月份開始出現癥狀,沒什麼食慾,健康狀況也每下愈況。而為了照顧塔姆,獸醫團隊全天24小時守在它身邊,觀察它的身體狀況,並進行藥物相關治療。

遺憾的是,它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於5月27日結束了它的一生。而隨着它的離去,馬來西亞現在只剩下一隻雌性蘇門答蠟犀牛“伊曼”(Iman)。雖然,在這之前,工作人員試圖讓塔姆和兩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自然繁育,但並未成功。其中伊曼患有嚴重的子宮肌瘤,另一隻澎東(Puntung)因患無法治癒的癌症而被實施安樂死。

而伊曼似乎也是在野外發現的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了。自從她獲救後,在沙巴再也沒有發現其他蘇門答臘犀牛,這表明該物種可能已經滅絕。

●蘇門答臘犀牛怎麼了!

“蘇門答臘犀牛”簡稱蘇門犀,是雙角犀屬的唯一一種,是現存最小的犀牛、最吵鬧的犀牛,也是全球最後存活的披毛犀牛,它們壽命大約介於35到40歲,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適應力較差。

犀牛英文叫rhinoceros,源自希臘文,原來rhino意指鼻,keras意指角,泛指鼻上長了角的動物。有時為了方便,我們會簡稱rhino,原來我們只叫了它的鼻子。
犀牛,一種龐大而又可憐的動物。由於犀牛角售價十分高昂,所以即便不斷加大打擊偷獵行為,但捕殺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緩解。
犀牛的祖先最早出現在3400萬年前,曾遍布亞、非大陸,但如今卻因為人類的盜獵和屠殺,數量僅剩2萬多頭。現今世界上共有白犀牛、黑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5種,分布於亞洲南部、東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雖然它們曾經廣佈於印度、不丹、孟加拉國、緬甸、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與沼澤中,但現在野外僅剩下6個種群,其中4個位於蘇門答臘,其他兩個則在婆羅洲與馬來半島,總數則剩不到80隻,目前已經被列為極危動物。

據悉,西方對蘇門犀的最初記載是在1793年,當時一頭犀牛在蘇門答臘的Fort Marlborough16公里外的郊野被槍殺。該標本的畫像與描述記載被送到自然學家Joseph Banks的手裡,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的總裁,他出版了一張關於此標本的文獻。不過直到1814年這個物種才被德國科學家Johann Fischer von Waldheim正式命名。

犀牛,一種龐大而又可憐的動物。由於犀牛角售價十分高昂,所以即便不斷加大打擊偷獵行為,但捕殺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緩解。
為了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保活動,強化人們保護犀牛的意識,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

薇恩姐姐查閱蘇門犀的習性,發現很多有趣的地方,其中一個就是,雖然蘇門犀牛在犀牛中最小,卻是犀牛中最吵的,幾乎不停的發聲,專家們還發現,它們最常見的三種聲音包括“咦”,鯨歌與尖哨聲。雖然這些聲音的目的目前還不清楚,不過應該與其他有蹄類一樣,用來警報、表達位置和生理需求問題。

蘇門犀亦是獨居的動物,所以它們會挖泥土,排便,還會將沒有吃掉的樹苗扭曲,以表明自己的地盤或小徑的交叉口。通常都是黃昏和清晨出來覓食,白天待在泥池裡休息。而和其它犀牛一樣,它們也非常喜歡泡在泥潭中,畢竟泥澡能幫助它們維持體溫並去除皮外寄生蟲。當這些泥坑被用上2-12周後,就會被拋棄,它們又會覓尋新泥坑。

當然,蘇門答臘犀牛和其它犀牛的命運一樣悲傷,為了犀牛角,過渡的偷捕,加上棲息地破壞,大規模伐木與森林的開發,讓其全球數量僅存80餘頭,日前蘇門答臘犀牛已成為極度瀕危動物,是非常稀有珍貴的保護動物!

●不可不知的“真相”

作為地球上第二大的陸地動物,就僅因為長着稀有的牛角,而被人類一頭一頭的獵殺,真是十分讓人心痛。這一種群的消失,和人類的捕殺有着不可磨滅的關係,尤其是一些人將犀牛角當做是極好的藥品,將它的價格炒到天價,從而加速了犀牛種群的覆滅。

但有一個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事,犀牛角的主要成分為角蛋白,也就是人頭髮的重要組成成分,也就是說犀牛角是可以不斷生長的。人類頭髮大約每年會增長15厘米,犀牛角雖然沒有增長的如此迅速,但也可以達到每年8-10厘米。犀牛角作為犀牛的一種防衛武器,如果是僅僅切去犀牛角的話,對於犀牛是不會造成傷害的。

這表示,如果正確進行切割,犀牛角可以在幾年的時間裡重新長出來,也就避免了殺害犀牛。但為什麼犀牛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走向了滅絕呢?原因還是在於那些喪心病狂的偷獵者。

這些偷獵者為了減小下一次偷獵追逐一頭無角犀牛的幾率,在取下犀牛角的同時,將犀牛捕殺。還有,如果要正確去角需先用鎮靜劑麻醉,這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還增加了偷獵者被抓住的風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犀牛角會再生,但它們還是走向了滅絕的原因。

綜合報道/薇恩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