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竹 全身葯食兩用

竹 全身葯食兩用

竹,高直挺拔,中空有節,四季常青,凌霜傲雨;看到竹子,人們想到的是它不畏逆境,不懼艱辛,堅韌挺拔,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竹歷來被人們認為是高雅、謙虛、剛直、有氣節的代表,其高雅之意、氣節之心,已成為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的象徵。

“竹”四季皆青,全身皆有葯食兩用,以及製作各種工藝品。

竹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有重要的意義,歷代文人墨客常以詠竹明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

竹子剛勁、清秀、意氣昂然,自古以來便是“歲寒三友”中的一友。當春風還沒有融盡寒冬的余寒時,新筍就悄悄地在地里萌發了,當春雨一下,它就破土而出,活像一座座黑里透青綠的小塔。

青翠的竹子常年生長在荒山野嶺中,面對風霜雨雪,它毫不畏懼,無論身處多惡劣的環境,它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

“竹”遍身是寶,材質堅韌,富有彈性集剛柔於一身,用途廣泛。

它一叢叢,一片片,挺直,秀麗,姿態清雅。雖然沒有牡丹的華貴,桃李的妖艷,卻青青鬱郁,樸實無華,剛強正直,寧折不屈。幾千年來,竹子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氣節,正是由於這種品格,深受人們的愛戴與崇拜。

蘇東坡說: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竹,“食者竹荀,應者竹瓦,載者竹筏,履者竹鞋,衣者竹皮,書者竹紙,真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子。”

與梅蘭菊並稱四君子

中醫碩士楊素雄表示,竹的品種繁多,屬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學名Bambusoideae,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太平洋最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是世界上長得加速的植物。

徒步翠綠竹林里,吸取芬多精,放空養身。

“一般上,竹可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荀可以食用。”

他稱,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

“竹子原產地在中國,也稱為中國的文物標誌。中國的竹資源十分豐富,共有二十二屬,二百多個,約佔全世界竹種類的百分之四十。”

竹茹 清胃止嘔

根據楊醫師透露,竹茹、竹瀝、天竹黃等,皆是中醫用之良藥。它為禾本科植物青蔥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頭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竹茹與竹瀝)。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薄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天竹黃)。

中藥“竹茹”:是竹莖颳去綠色皮層後,再刮取第二層之物。

根據醫師解釋,竹茹是竹莖颳去綠色皮層後,再刮取第二層之物,亦稱“竹二青”。它的性味甘,涼,能涼血、化痰、止咳,可治療吐血、流鼻血、崩漏等疾病。《本草再新》曰:“竹茹有瀉火除煩,潤肺開郁,化痰涼血,止吐血,化瘀血”等功效。《本草綱目》:“淡竹茹,氣味微寒,無毒。主治:嘔吐,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婦女胎動。苦竹茹,主治熱壅,尿血”。

現代藥理研究:主要含2,5-二甲氧基-對苯?,對羥基苯甲醛,丁香醛,松柏醛等。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走在竹園思考,深知“竹”是人民必需之品。

竹瀝 含10多種氨基酸

竹瀝是將竹竿劈開,經火炙,收集兩端滴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性味甘,寒。清熱豁痰,定驚利竅,止咳平喘;亦可涼心定驚,治中風,小兒抽搐等疾病。《本草綱目》記載:“竹瀝氣味甘、大寒、無毒。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

近代藥物化學分析證明:竹瀝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愈傷木酚,甲酚、甲酸、乙酸、苯甲酸等多種化學成分。藥理試驗證明,竹瀝確實具有鎮咳祛痰功效。

竹葉是葯,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

它主要含酚性成分、有機酸、多種氨基酸、糖類等,有鎮咳祛痰作用,具有顯著的抗深部菌感染作用,對新生隱球菌、煙麴黴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顯的抑菌作用,並具有抗炎作用。

青翠竹林,雖面對風霜雨雪,仍毫不畏懼,總能頑強生存。

天竹黃:又稱天竺黃。為青皮竹、薄竹等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性味甘,寒。清熱豁痰,清心定驚。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主要含生物礆類成分:膽礆,甜菜礆,還含二氧化硅,氨基酸和有機酸,氯化鉀等。本品所含竹紅菌乙素具有明顯的鎮痛、抗炎作用,此外,有減慢心率、擴張微血管、抗凝血等作用。

竹已成為中華民族品格、稟賦和精神的象徵。

竹荀 高蛋白多纖維

楊醫師說,竹荀家喻戶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美食。宋朝詩人楊萬里的《煮荀》詩說:“嶺南市裡荀如酥,荀味清絕酥不如。帶雨劇來和籜煮,中含拓漿新甘露。可須可膾最可羹,繞齒簌簌冰雪聲。不須咒荀莫成竹,頓頓食荀莫食肉。”詩中把竹荀的粘度,味道,營養描述得淋漓盡致,可謂絕唱。

楊醫師說,冬荀被稱為“竹荀之王”,根據記載可食用的竹荀品種,主要有毛竹、斑竹、百家竹、慈竹,內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包含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竹荀”破土而出。

“竹荀的最大優點是高蛋白、低糖、低澱粉、多纖維。高血壓、動脈硬化症、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適量多吃竹荀。”

他指,凡食物中不論葷素,皆當利用調和。竹荀可燒炒、煮、煨、燉、煮制出多種的熱菜冷盤。菜中之荀與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具鮮。

薑絲炒鮮竹荀四季豆。

“素食的烹煮,如清炒竹荀、醬燒冬荀、冬荀燒豆腐、薑絲炒鮮竹荀四季豆、鮮豆蘑菇湯、竹荀粥等,都各有風味。”

毛竹荀 有抗癌物質

說到竹荀可入葯,孫思邈在其《千金方》一書中指:“竹荀性味甘寒無毒,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食療本草》上說:清炒竹荀有清熱,化痰,鎮靜療效,亦可治療小兒痰熱驚風,婦女眩暈。中醫學認為:竹荀性味甘,涼,有祛熱、益氣、消痰、消渴等功效,對小兒患麻疹,久瀉脫肛,肺熱吐血等症有良好療效。

竹荀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美食。

天竹黃 清心定驚

竹茹、竹瀝、天竹黃均來源於竹,性寒,均可清熱化痰,治痰熱咳喘;竹瀝、天竹黃又可定驚,用治火熱或痰熱所致驚風、癲癇、中風昏迷、喉間痰鳴。然竹瀝性寒滑利,清熱滌痰力強,驚癇中風,肺熱頑痰膠結難咯者多用;天竹黃化痰之力較緩,但清心定驚功較好,多用於小兒驚風,熱病神昏抽搐;竹茹長於清心除煩,多用治痰熱擾心的心煩失眠,並能清胃止嘔,用洽胃熱嘔逆。

中藥天竹黃(又稱天竺黃):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不過,楊醫師叮嚀竹瀝入藥性寒滑利,因此寒嗽寒痰及脾虛便溏者忌服;竹茹入葯,胃寒嘔吐及感寒挾食作吐者忌服。

“另外,還有竹葉、竹實、竹菌、竹根等,皆是葯食之用,有豐富的文獻記載,但未能在此一一闡述。”

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大馬政府鼓勵民眾種植竹子。大馬木材工業局也將透過森林園丘發展計劃,為種植戶提供融資方案,以種植5個品種的竹子,即小黑竹,毛筍竹,巨竹,甜龍竹及黑竹。而霹靂州極具潛能成為商業化的竹園工業發展中心,若通過研發以及綠色產品市場策略,相信竹子工業有望成為新的經濟來源。

蜻蛉,是一種竹製昆蟲藝術品。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