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利濕 常見雜草
到郊外走走,不經意就會遇見一種民間常用藥草—粟米草。別名為出世老,有這別稱相信是說明着粟米草生命周期較短,生長後很快就老去的緣故。至於其學名“Mollugo”來自拉丁文“軟”的意思,用來形容此屬物種特性。
千姿百態的藥草界,有許多廣為人知,但也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甚至連取名都只能沾名葯或是名食材一點光的植物,如粟米草,沾的是粟米的光,因為它開小黃花如粟。
粟米草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大多生長在空曠、乾旱的田地和荒地上。它能迅速在地面上蔓延成整片草墊子,是一種在各地常見的雜草。它們會從夏季到初秋綻放白色小花,吸引蜜蜂等小昆蟲,果實會在成熟後釋放小顆的紅色種子。此植物需要充足光照,因此難在遮擋陽光的高大植物周遭良好生長。
粟米草是番杏科粟米草屬,鋪散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莖纖細,多分枝,有稜角,無毛,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極小,組成疏鬆聚傘花序。
粟米草是中國及東南亞一帶的傳統草藥。根據中醫碩士楊素雄說,粟米草有一些特殊的別名如出世老、珠仔草、鐵鉤草。全草具有藥用療效,每用10至2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因其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炎功效,適用於主治目赤腫痛,眼結膜炎,口腔炎,肺炎,感冒咳嗽,腹痛泄痢,皮膚風疹,外用癰瘡腫痛,火燙傷,蛇蟲咬傷。



粟米草的小檔案:
學名:Mollugo Pentaphylla.L
別名:出世老、珠仔草、鐵鉤草
科屬:番杏科粟米草屬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
功能:清熱解毒,利濕消炎。
主治:目赤腫痛,眼結膜炎,口腔炎,肺炎,感冒咳嗽,腹痛泄痢,皮膚風疹,外用癰瘡腫痛,火燙傷,蛇蟲咬傷。
草藥小秘方:
(一)目赤腫痛,眼結膜炎:粟米草,火炭母,決明子各10至15克,水煎服。
(二)感冒咳嗽:粟米草,吊蘭,大尾搖各15克,水煎服。
(三)肺炎:粟米草,魚腥草各20克,金花菊15克,水煎服。
粟米草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纖細,多分枝,有稜角,無毛,老莖通常淡紅褐色。葉3-5片假輪生或對生,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長漸尖,基部漸狹,全緣,中脈明顯;葉柄短或近無柄。花極小,組成疏鬆聚傘花序,花序梗細長,頂生或與葉對生;花被片淡綠色,橢圓形或近圓形,花絲基部稍寬;子房寬橢圓形或近圓形,花柱短,線形。蒴果近球形,與宿存花被等長,3瓣裂;種子多數,腎形,栗色,具多數顆粒狀凸起。
碎米薺
另一種相似植物碎米薺,外觀上青翠的樣子和開白色碎花,乍看下像碎米和薺菜,於是便將它喚為碎米薺,而綻放的小碎花星光點點,和粟米草有幾分相似。
兩者屬不同科植物,碎米薺為十字花科,屬一年生小草本,別名有彎曲碎米薺、碎米草、小葉豇地豆、米花香薺菜。碎米薺植株較高,莖直立或斜升,分枝或不分枝,下部有時淡紫色,被較密柔毛,上部毛漸少。基生葉具葉柄,葉呈腎形或腎圓形,相反的,粟米草葉片呈披針形。碎米薺花梗纖細,開白色倒卵形的小花,種子橢圓形。
在藥理藥性上,粟米草和碎米薺皆具清熱利濕功效,但粟米草味甘苦性微寒,碎米薺味甘淡性平,這是兩者的區別。
碎米薺多生長於山坡、路旁、荒地及耕地的草叢中。據研究發現,碎米薺具有超積累鎘和硒的能力,可將土壤中的鎘和硒吸附進體內,達到凈化土壤的作用。
主要價值
碎米薺具有食用價值,為一些地區的田間常見野菜,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涼拌,做蛋湯等,味鮮富營養。
在藥用價值上,楊醫師說,碎米薺全草可藥用,每用12至30克,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因味甘淡、性平,具有清熱利濕,清肝明目,涼血止血,寧心安神功效,適用於主治尿道炎,膀胱炎,淋病,泄瀉,痢疾,白帶,肝熱目赤,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外用治疔瘡。
碎米薺是非常有趣植物,一旦果實成熟便會蹦開向外散播種子。由於它傳播種子的情形十分積極,因此花語為熱情。




碎米薺小檔案:
學名:Cardamine flexuosa With.
別名:彎曲碎米薺,碎米草,小葉豇地豆,米花香薺菜
科屬:十字花科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清熱利濕,清肝明目,涼血止血,寧心安神。
主治:尿道炎,膀胱炎,淋病,泄瀉,痢疾,白帶,肝熱目赤,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外用治疔瘡。
草藥小秘方:
- 肝熱目赤澀痛:碎米薺,蒲公英各15克,千里光12克,蟬蛻9克,防風3克,水煎服。
(二)白帶:碎米薺30克,淮山,白朮,芡實各15克,紅景天12克,水煎服。
(三)濕熱瀉痢,小便不利:碎米薺,火炭母各15克,車前草30克,水煎服。
碎米薺形態特徵:
一年生小草本,高15-35厘米。莖直立或斜升,下部有時淡紫色,上部毛漸少。基生葉具葉柄,頂生小葉腎形或腎圓形;莖生葉具短柄;全部小葉兩面稍有毛。總狀花序生於枝頂,花小,花梗纖細;萼片綠色或淡紫色,長橢圓形,外面有疏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角果線形,稍扁,無毛;果梗纖細,直立開展。種子橢圓形,頂端有明顯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