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又稱紋身或紋身,指用有墨的針刺入皮膚底層而在皮膚上書畫出圖案或詞彙。《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中對“紋身”的解釋為:“在人體的皮膚上刺上文字或圖案”。

在現今社會中,許多人對刺青抱著一種類似於畢恭畢敬的害怕心理,並認為刺青是種流氓的象徵性。其實,在很早之前,刺青就多次出現在中國歷史人物身上。
在中國古代典籍,就曾出現紋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飛之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分別是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而在古時,若有人能大面積刺青,並刺青於後頸經背到腳跟皮膚,顯示他不怕痛。古時候,人們通常都紋九天玄女或者神明圖騰及字體。

刺青是社會階級地位象徵
此外還有族群紋身的,包括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許多地方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在許多文化中,刺青還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

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紋上紅色,類似現代的紋唇、紋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此外,在科技一日千里的進步下,也研發出了特殊刺青,即體溫處於恆溫時看不見刺青,但若喝酒後體溫升高,刺青即浮現可見。
刺青普及化 開發新行業
在刺青日漸普及化的當下,同時也開發出了新的藝術工作者,那即是刺青師!刺青師也是普羅大眾口中所說的紋身師傅。

來自泗里街的一名年輕紋身師,更是將自身原本的愛好融入了紋身當中。而紋身對其而言,無異於作畫。畫家將作品描繪在紙張上,而紋身師則是將圖騰作品刻畫在人身上。
“許多人對刺青感到興趣,可是在選擇圖騰時面對了囧境並無從下手。其實,刺青圖騰普遍上可以分為18種或更多!”
18種類紋身圖
在聊天中,他告訴我這18種種類的紋身類別分別為抽象、潑墨、亞洲日系紋身、黑灰風格、部落毛利圖騰、彩色紋身、美式傳統風、新美式傳統風格、肖像、點刺、神聖風格、字體文本、寫實、創意原創、手針刺、小清新風格、TRASH POLKA及純黑風格。每一種的刺青類別也包含各人對的各自刺青藝術的眼光及看法。

“如今刺青已經全球普及化,但是在一些小地方,仍然對刺青抱着敬畏的心。更多對刺青有偏激看法的原因是因為當年紅及全球的香港古惑仔電影,讓人對刺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認為刺青所包含的含義存在於被刺青者自身。有些人為了紀念逝去的伴侶或者寵物,將肖像紋在身上以表紀念。有些伴侶也會在各自身上紋上彼此象徵性的圖騰或者誓言以表他們間的感情。更有人以旅遊紋身的方式,在抵達不同國家後,在當地為自己紋上各國不同的紋身以示留念。”

紋身蓋疤 重拾自信
紋身除了在藝術成分中佔有一席地位外,也能讓許多人重拾自信。而許多人會認為紋身如何讓一個人重新拾回丟失的信心呢?
“一些顧客在曾經過往時光中,經歷了一些意外及不愉快事件,並在經歷後在身上留下一些無法抹滅的傷疤,而一些處在明顯部位的疤痕更是讓患者失去信心。然而,透過紋身覆蓋疤痕的方式,可以讓他們重新拾回信心,並讓疤痕成為紋身中的一部分。這對許多紋身師而言,也是項非常大的挑戰。”

在訪問過程中,樂藝紋身屋號東Brian黃守樂表示從零開始起步至今,也經歷了許多的困難。在過去的時光中,因為自身對於繪畫有着濃厚的興趣,便試圖拿起紋身器材,延伸繪畫的境界。但是,學習與成長的過程是需要具備強大堅韌的心態,因為紋身與圖筆繪畫有着天壤之別。圖筆繪畫在下筆有誤後可以較容易的進行修改或者添加,而紋身如在下筆後在肉身上留下錯誤的線條將會在後續修改上出現較多的繁瑣工程。

“紋身在經過了數千年歲月的洗滌後,也逐漸成為了潮流中行為藝術的一種代表。所以在紋身前,多數紋身師會與顧客達成共識,並在紋身圖騰環節時,給予適當的意見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圖騰。”
對許多人來而言,紋身代表着不良。然而最初的紋身沒有任何不好的含義。它跟個人信仰息息相關。同時也是人類歷史文化的一部分。現在也有很多人紋身並將那些對於自己來說意義重大的標記刻在皮膚上與自身融為一體。

除了那些個人化的圖案或者標記外,還有一些固定的圖案,而每一種都代表着特定的含義。所以想紋身的讀者可以在了解更多的紋身含義後才將自己心中最想要的圖騰紋在身上。
撰文/攝影: 劉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