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終於回家團聚了

終於回家團聚了

曾經覺得有沒有“回家”不重要,
但疫情2年後,
回家,是遊子最想做的一件事。

一別676天終相見
黃詩晴擁母淚崩

在新加坡從事醫護工作,與家人超過700天沒見面的黃詩晴,這一次終於回家了。與媽媽600多天沒見面,在疫情漸緩的去年底,她安排了10天年假,想要回家,可是VTL通道不受砂災管會承認、SOP條例反覆更改、機票一改再改,花錢花時間花精神,最後因隔離把10天年假變成只剩1天能在詩巫自由移動,她和媽媽決定到檳城相見。

每天數日子盼見面

她說,“和媽媽已經676天沒見面,每一天都在數着見面的日子。”為了這次見面,她在檳城機場等了媽媽8小時,看到媽媽提着行李出現在眼前時,她飛奔向前,緊緊抱住媽媽,紅了眼睛流了眼淚。

儘管可以在外地與媽媽相見,但她心中仍然記掛着中風卧床十餘年的外婆,回家勢在必行。所以今年度,黃詩晴把所有年假一次清空,安排回家過年。即便還要隔離7天,她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望卧床已久的外婆、陪伴家人吃吃喝喝、在家鄉走走看看,和家人好好過一個農曆年。

黃詩晴回到砂拉越住到隔離酒店時,就很想念征東餅和光餅的味道,讓媽媽幫她送來。離開酒店那天是清晨6時,夜貓子媽媽也起早來接她,在酒店電梯門前,母女兩再一次緊緊擁抱,她從來沒想過,要與家人分隔兩地超過700天,才能擁有一次的相聚。

“回家,是要回來看家人,呼吸家鄉的空氣。疫情之前會覺得回來不重要,過去一有放假我就出國,因為回詩巫感覺沒事做。但因為疫情不能回來超過700天後,覺得回家非常難得,就覺得要更珍惜在詩巫的時間。回來後,做運動騎單車;在家裡吃吃喝喝……回家的感覺很放鬆,不用說每天都是趕着這個趕着那個。回來一定要吃特別想念的干盤面、雲吞,要吃從小學起吃到現在的黃色椅子(某茶餐室),還有徵東餅、光餅等,也許吃的就是回憶。”

走出隔離酒店,看到媽媽來接她,黃詩晴與媽媽緊緊相擁,這次終於是要回家了!

外婆久別相逢不相識

一出隔離酒店,很快就去看了牽掛已久的外婆。她感觸地說,“幫外婆換NGT,可惜她認不得我了。人生最無奈的事,就是一直照顧別人的外公外婆,自己的外公外婆沒辦法照顧到。”她的外婆中風卧床已有13年,因疫情已經2年無法回家探望外婆,萬一老人家有什麼,而她趕不上,會遺憾一輩子!

因為本身就是醫護人員,對於防疫還是相當重視的。她認為疫情還不是很樂觀,防疫意識還是要有的。她每周至會做RTK至少兩次;平常盡量少接觸人、不去人多的地方、多洗手、口罩戴好。這樣才能比較好的保護自己和家人。她也怕自己確診後傳給家人,這樣對家人很不公平。當然,入境要隔離也不是完全不好,至少能確保有無確診,就算確診也可以在7天內康復。

回來後,她發現大家防疫意識還是不夠強。在超市會看到很多人把口罩戴在下巴。在咖啡店吃好東西還是不戴口罩就一直講話。總的來說,沒有戴口罩的時間還是很多,這樣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安全。“如果你平常沒有經常作篩檢,那麼你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被感染。這也表示大家防疫意識不夠強,所以砂拉越那時疫情就會高居不下。”

其實她這兩趟回家,都有很多挫折。不被砂災管會承認的VTL通道,確實為在新加坡打工的遊子帶來很多不便,雖然有起飛前48小時陰性證明,以及抵達時自費350令吉做PCR檢測,仍然要配合隔離;再加上要符合反覆改變的SOP修例,機票和行程都改過N遍。但最終可以成功回家,黃詩晴還是覺得很慶幸,因為她還有很多朋友仍然無法回家,即便是家住西馬。

回鄉路太難

就如她母親朱美芳所說,疫情當下,全球性大災難面前,讓人深深體會,不是每一個相聚都是理所當然,而是要努力爭取,把握機會才能促成每一個難得的相聚。“疫情讓許人與家人分隔兩地。我身邊很多朋友的家人都在另外的國家,要回來一趟真的很不容易。要經過繁雜手續,行前規劃也很多,還要小心不要在行前感染,否則一切計劃都泡湯。還有隔離政策,都需要有很多假期才能配合得了。也看到很多朋友因不能自由移動,結果家人生病甚至去世都不能見到最後一面。女兒就是怕這種情況,所以再艱難,也要回家。”

黃詩晴坦言,回家前的過程也是有很多無奈。“SOP一直在改,入境規定的話,包括對砂拉越人入境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規定。每一次問到不同的官員都是不一樣的回應,我們就是在那樣的指示下,一次又一次改機票。有關當局應該要有統一SOP,每個人都照着這個SOP去做,不要不同時間、找不同官員有不同答案。為什麼砂拉越和馬來西亞衛生部都有各一套守則做法?若說砂拉越要有自己的一套做法,那就要確保會做好,不要最後兩頭不到岸。”

回家的路,真的很艱幸,她到起飛前一天,都還沒拿到入境允許。差點都要放棄了,慶幸的是最後順利能回家。“儘管回家的路很艱幸,但是可以回來看看久違的故鄉、陪伴親愛的家人,感覺一切都值得!”

撰文:陳玉珍

與妻女分隔兩年
黃久聲返鄉喜出望外

來自美里的黃久聲,目前身在汶萊從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行業,因受新冠病毒影響,導致汶國與砂州政府都收緊行管令沒能返鄉,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透過手機視訊與家人保持聯繫。
今年45歲的黃久聲,已婚,育有兩名孩子,分別9歲與12歲。

全球經過兩年時間的抗疫後,近日疫情數據總算有所減低,雙方政府開始放寬標準作業程序讓遊子可返鄉,前提是必須向負責單位或砂拉越災難管理委員會作申請才行。

兩年後的分隔,黃久聲(後者右1)與妻子及2名女兒終於團聚,開心拍了家庭照。

一星期前他透過網站向砂災委會申請返回美里,經過7天的隔離後,1月29日終於回到家裡與父母、妻子和孩子見面,心裡非常高興,希望這個病毒可以遠離。

他認為,砂災難管理委員會在網頁上的申請入境辦理手續還有進步的空間,一些小細節的諮詢應更清楚的告知,例如到美里關卡等候搭車時間或有幾班車乘載搭客到隔離中心等。

另外,他希望砂政府與汶萊政府能夠達成陸路旅遊通道(VTL)的協議,能通過此計劃在砂拉越與汶萊之間免隔離旅行。

撰文:李正財

親情誠可貴
道凱一心回鄉團圓

早年在外打工的何道凱在2020年10月返回西馬打工時,發現2021年整年都不能回詩巫探親,而在疫情告舒緩的最近,他於去年10份內,看到全馬冠狀確診病例已下滑,而砂拉越政府已逐漸開放入境的條件後,他快快訂了回家的機票,深怕今年又錯過了回家鄉團圓的日子。

“那時候也不管機票貴不貴的問題,一心一意只想回家鄉探親看老友。”終於幾天前,他達成今年的最大心愿。

他說﹐經過疫情的磨難之後,他更加體會人生,親情的重要,身外物是努力點就可以賺取的,但天倫之樂和友情不是可以賺來的東西,它是無價的。

今年37歲的他說,西馬的年味很淡,他住在森州汝萊市,一個近年發展很快的衛星鎮。不排除未來會在西馬發展的他說,現在佳節期間,家人至親最重要。

因此在詩巫期間,他把握每個與家人好友相聚的時光,當然期間他不會忘記遵守SOP,畢竟與病毒共存的日子,我們不要忘了它的存在。

撰文:葉珠英

時隔2年才能返鄉
Sally激動到想哭

因着疫情的關係,已兩年沒回到砂拉越與家人的團聚。時隔兩年,今年終於能回到家與父母一起,Sally 一到古晉,心情十分激動,甚至想哭。

Sally與母親高興擁抱。

隔離8天7夜 逗留2個月陪家人

Sally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儘管她在新加坡已接種了3劑的疫苗,在入境砂拉越前也做了冠病檢測,惟在入境砂拉越後,仍需進行8天7夜的隔離。想到終於可以回家見見家人,她激動到想哭。

她這次打算回來2個月,希望能花多點時間在家陪伴家人。此次回鄉之旅也獲得她新加坡老闆的通融。老闆了解到遊子們因着疫情的關係已多年沒見到父母家人,通融讓她們在回鄉期間也能居家辦公,無需從扣除年假。

申請入境遇麻煩

另外,被問及在申請入境砂拉越時有否遇到什麼困難,她說,由於她的大馬卡已多年沒更新,因此在透過EnterSarawak申請入境砂拉越時,她所要上載的文件一直不被當局批准。她的大馬卡在她中學時期過後就沒再更新了,因此遇到了此次的麻煩。無論如何,她說,她朋友透過手機應用程序成功為她上載相關的文件。

由於有關的申請需在她啟航前進行冠病檢測,檢測報告需在報告出爐的24小時內提交給當局,因此她當時有些緊張,所幸最終一切順利,成功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

撰文:蔡萃潔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說到馬來西亞的循環經濟計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