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住家附近的都市綠地散步時,常常都會看到枯立木或倒木,這些枯木常被視為礙眼的廢棄物,或是造成危險的妨礙物,因此當枯木出現時,市政府或是附近居民就會動手將它們清除。事實上枯木是吸引野生物入住的絕佳微棲地,更是公園造景的自然元素之一。都市公園若要有健康的生態系,最好的方法就是模仿原始林的運作方式。仔細觀察原始林就會發現,除了茂密的林相和高大樹木之,森林裡隨處可見落葉、枯枝、倒木,看似雜亂的景象,實則生機盎然,正是健全生態系的特徵。
誠如《樹冠上》作者理察.鮑爾斯寫到:“枯樹打從一開始就是森林的一部分。每一寸潮濕傾倒的木塊都長滿蕨類、苔蘚、地衣、形成一座微型森林。鳥類用得上它們,小型哺乳動物以它們為家,不計其數的昆蟲把它們當作食糧,以枯木為生的動物多到連科學家都數不清。”對於小樹苗而言,大樹倒下不僅能讓他們沐浴陽光,還能給他們提供養分。因此,倒卧的樹木也稱為滋養木。

●枯木促進生物多樣性
枯木是在樹木因樹齡、資源爭奪、嚴苛天氣條件或生物危害而枯死後,自然形成的。森林裡的樹死去之後,枝幹會逐漸得疏鬆脆弱,最終整棵樹會轟隆倒下。雖然倒伏在地意味着一棵樹的死亡,但,它也會給很多小生命帶來新的生機。枯立木常能吸引鳥類進駐,世界平均枯立木的樹洞被鳥類利用棲息的機率是50%。而倒木直接接觸地面,發生的生態演就更為豐富,對於生命周期中有多變化的昆蟲來說,不同階段的腐朽木,會孕育出不同的生態系。想了解一棵死去的倒木如何促進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身親自去觀察它。當你遇到一段枯木時,不妨仔細找找看能發現多少種生物在裡面生活着。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再去看看,生物種類的變化。
剛開始,一棵枯樹倒下時,蛞蝓和鼠婦會率先佔領樹榦鄰近地面的區域。它們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也能靠吃腐爛的植物填飽肚子,因此枯樹是其理想棲身之處。然後,蜈蚣和蜘蛛緊隨其後而來,它們會捕食蛞蝓和鼠婦等動物。一年後,會有更多的生物遷入倒伏的樹木,並在此安居。扁椿喜歡生活在倒伏的樹木的樹皮下,它們常常聚集成群。而一些甲蟲會在樹榦上鑽孔,把卵常在裡面,幼蟲孵出後就以枯木為食。苔蘚和真菌也會在這裡生長。兩年後,倒伏的樹木可能遍布窟窿、支離破碎,整個樹榦都被地衣、真菌和苔蘚覆蓋。木蜂和鍬甲蟲在此安營紮寨,它們的幼蟲藏在樹榦裡面,把枯木當成巢穴和食物。而啄木鳥會鑿開樹榦,找到裡面的幼蟲大快朵頤。瞧倒卧的枯木儼然就是一座微型森林。許多昆蟲以枯木為食物、庇護所或生長之地,其中包括:鍬形甲蟲、吉丁蟲、天牛、粉蠹蟲、花虻、蟻類、蜂類、蛾等。
除了滋養陸地生態之外,倒卧在小溪及河流的枯木枯枝,也可促成礫石堆和水池地形的形成,減緩溪流,防止侵蝕,形塑出魚類與昆蟲的棲息地,還提供藻類生長所需的基質。





● 枯木是能量來源
枯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營養源,所以枯木周圍是森林環境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處。英國的研究發現,1/5的脊椎動物是在腐爛木頭處維生,而美國的研究則發現有一半的脊椎動物是依賴腐木而生。在陰暗潮濕的森林裡,有枯木枯枝的地方,總有大量的真菌在枯木表面長出子實體,枯木提供真菌食物,而真菌幫助分解枯木,使得枯木中的養分能夠回歸土壤,養分能有循環,為其他生物提供營養。如果沒有這些真菌,能量的循環就無法完成。真菌的生長也吸引來一些以真菌為食物的昆蟲,而昆蟲也吸引來它的獵捕者,一段枯木就開始熱鬧起來。
除了真菌之外,苔蘚也喜歡在枯木上生長,有些苔蘚植物形態像星星,有些像羽毛,有些像絨毛,有些像蛇,即便不曉得其種類,也能從這些不同的形態,看出苔蘚植物多樣性。苔蘚是森林的海綿,能夠儲存水份,為森林保濕,同時也為掉落在枯木上的植物種子提供萌發的溫床。
真菌讓養分循環,苔蘚給森林保濕,這能促進植物的快速生長,因此如果沒有枯木,造林的速度就不像天然林的速度來得快。除了這些重要性之,腐爛的倒木還具有保護土壤的功能,溶入腐木的土壤不易被雨水沖刷掉。有枯木老樹的森林,通常比年輕、整齊的森林還要健康,也對疾病、害蟲和氣候變化有更好的抵抗力。






●任枯木自然演替
枯樹和枯木不是壞事,而是對大自然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我們清除森林中的枯木,或者不讓老樹自然死亡,那麼森林生態系統會逐漸退化。2 0世紀末,美國西部一個州的一場森林大火,使上萬畝森林遭災。事後,人們發現罪魁禍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敗葉。於是,州政府對森林中衰萎、乾枯的樹木、草葉進行清理,以杜絕隱患。在隨後的兩年里,再沒有大的火災發生,但一種雲杉卷葉蛾引起的蟲害卻大面積爆發了。美國農業部的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令人吃驚:原來造成蟲害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無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樹木、草葉清理掉了。
生物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森林中害蟲的數量是與那裡的鳥兒和螞蟻的數量成反比的。那麼,鳥類和螞蟻的減少與枯木的清理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很多樹木枯死後,過一段時間會形成一個個空洞,讓鳥兒、螞蟻可以坐享其成地安家落戶。而它們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蟲的繁衍。當人們為了防止火災而把這些枯木清除掉時,同時也就毀掉了這些鳥類和蟻類賴以安身的家園。這件事使人們明白了一條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
樹死了、枯乾了,或站立、或倒地,最好在原地放着不動。移動這些枯木不但會破生物多樣化,減低森林再造的能力,更可能大量釋出二氧化碳。如果把枯木作為生物燃料,就是最壞的做法,形同把原本可以慢慢釋出的碳存量,一次釋出,相當於現在化石燃料排碳的八倍。樹林里不起眼的枯木,靜悄悄的扮演生態循環的自然過程,最好還是讓它們靜悄悄的待在那裡。



報道:戴舒婷
攝影﹕ 戴舒婷、沈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