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除了一般的吃喝玩樂之外,還有另一種很有意義的形式,叫作“志工旅行”。這種旅行以志工服務為主,休閑度假為輔,志工付費去參與由非營利組織所進行的志工項目,簡言之,這是出錢當志工,吃苦又受累的旅行。這種旅行主張慈善、奉獻社會與環境,讓旅人以另一種方式為旅行帶來意義與自我成長。
志工旅行在西方國家和澳洲非常普遍,在這些國家志工旅行被看作是一種“公益服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文化價值,亦視作教育的一部分並大力推行,只是大部分志工投入於社區建設或社區服務項目,比如挖井、蓋建衛生設施、改善人們生活福利等等,而少部分的人會參與和環境保育相關的志工項目。在我國有幾個非常受外國人喜愛和熱烈響應的志工旅遊項目,其中包括由Project Borneo所進行的志工旅遊項目。
●出錢又出力
志工付費給動物一個家
Project Borneo是一個由英國慈善組織於2006年所創立的馬來西亞保育組織,創辦人兼行政總裁Leo Biddle(里奧)20多年來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多個生態和動物保育項目。當時在夥伴的牽線與提議下,他與砂森林機構(Sarawak Forestry Corporate,簡稱SFC)協作,在馬當野生動物保護中心(Matang Wildlife Centre)開始志工旅遊項目,平均每年有大約有5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付費來參與,16年來已累積8000名參與者。

長達兩周的志工旅行每人收費約四千零吉,外國人負擔得起也十分樂意來支持這項公益活動。從這項志工旅行所得的收入,全都用於馬當野生動物保護中心,Project Borneo 與SFC共同分擔中心的開銷,組織每個月投入10萬零吉作為中心的花費,為動物提供醫藥、食物、住所、照護與人力資源等等。龐大的開銷意味着組織需要這麼多的收入來支撐,因此他們不得不把志工旅遊配套的價位定高,並以外國志工為目標“遊客”。
為保育紅毛猩猩而來
付費而來的志工,並不需要擁有什麼才能和手藝,只要他們有足夠的體力能幹活就行,小部分的志工在參加這個項目之前對生態與保育有基本概念,而大部分的人都只是一張白紙,他們並不是環保專家也不是環保人士,之所以選擇來砂拉越參與志工旅遊,除了是為善的心態之外,另一個原因是,紅毛猩猩對西方人而言是極大的吸引力,他們認為能為這種非凡物種做出貢獻,能參與保育和保護紅毛猩猩的項目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參與志工旅遊的兩周里,志工們的生活非常忙碌,每天的工作包括清洗籠子、建造動物的住所與設施、製作給動物用的道具或玩具、照顧動物、準備食物、餵食、進行農務等等。其中建設工作佔了一大部分,因為經常都有很多的野生動物從砂拉越各個地方被送進來,每一次“新住客”到來,志工們都得為動物量身打造一個舒適的籠子。中心裡收留逾400隻動物,包括紅毛猩猩、馬來熊、長臂猿、獼猴類、麝香貓、鳥類、蛇類、鱷魚和其他爬行動物,每一年SFC送來數百隻野生動物也野放數百隻,但是還有許多無法被野放的動物被收留在中心,因此就需要不斷地建造新籠子,由於動物種類不同,因此保護工作也相對的複雜。

●教育與實踐
習得善待動物的方式
這項志工旅遊除了讓志工以金錢和體力來為生態做出貢獻之外,其實更看重的是教育。里奧表示,改變志工對生態保育的看法、誤解和迷思是這項計劃所達成的最大成果之一。“我們花了很多功夫來教導和培養志工們負責任的旅遊方式,以及生態旅遊應有行為,怎麼做是傷害生態,怎麼做才是善待動物。”志工活動要到達的不是短期的效果,這樣的教育會帶來長遠的影響,往後志工無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地方旅行,他們會以負責任的方式去進行,不會逗動物玩,也不會與動物拍照,他們知道野生動物屬於野生環境,遠遠地觀賞是最友善的禮待。里奧表示,一直以來許多的動物被獵殺,幼崽被收養起來,當成人類的娛樂來吸引遊客,遊客去到動物園最想看的就是動物表演。這樣的旅遊活動會讓動物遭到傷害,這是不負責任的旅遊行為。


里奧讓志工們透過工作來了解和學習什麼是責任旅行,怎麼樣善待動物與環境。在服務動物的期間,志工不被允許與動物們近距離接觸,也不可以碰觸任何野生動物,因為與人類的接觸會對野生動物的自然習性與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每次清理籠子之前,專業人員會先將動物移出籠子,志工不會有機會與動物直接接觸。就像一個家政婦那樣,做完清理工作就離開。


提升動物生活品質
每一隻收容在野生動物中心裡的動物都有它們背後的故事,大部分的這些動物在來到收容中心之前,已經長期與人類接觸或是被人類豢養,它們對人類沒有戒心,如果將它們野放,它們會回來找人類以獲取食物,最後的下場就是被人類殺死,因此為了保護它們不被獵殺,就只能將它們終身收留在中心的圍牆或是籠子里。有些動物打從Project Borneo創立前就已經在這裡了,紅毛猩猩一般可以活到50歲,當紅毛猩猩幼崽被送進保護中心,這意味着中心必須收養它50年。

動物被關在籠子里,每天除了餵食時間外,長長的一天都無所事事,日復一日,它會悶得發慌,甚至發瘋。因此為了幫助這些動物打發時間,做一些有益身心的事,旅遊志工們會給動物們製作一些道具或是玩具,為動物的囚禁生活帶來有一點點的樂趣,比如志工會將一些花生、葉子或是強烈氣味的小東西縫製在麻袋上,紅毛猩猩會動手拆線,把小東西拿出來玩。這樣的小遊戲能刺激動物的自然行為,幫它們釋放潛力,並改善他們在收留中心的生活品質。看起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對於籠子里的動物來說,那是他們生活里僅有的樂趣。





學習有機種植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人來到馬當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當志工,馬上就能學會各種生活技能,包括種菜!前幾年,Project Borneo在保護中心附近購下一塊空地,進行有機種植,栽種多種蔬菜水果給動物們做食物以減少花費,另外有機作物對動物的健康比較好。在進行農務的過程,志工也會被教導如何用有機方式來種植,這樣的學習終生受用,也能把志工旅行的所學,實踐到生活層面,而不只是在旅行中才懂得友善對待環境。

後記:
到底志工旅遊在保護生態方面能使上什麼力?里奧回答,我要的不是志工的錢,而是他們的時間,請他們好好聽我解說,我需要他們思考,思考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他們到底要怎麼樣從自己做起,來減少對造成環境的負面傷害,不是付錢讓別人去做就代表已經負責任了,能不能從減塑開始,減少垃圾,減少動物的生存威脅。

605世界環境日@綠足跡。系列(1)
報道:戴舒婷
照片提供:Project Born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