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苦口益心身
苦麥菜是一種綠色植物,它屬於菊科,在生活中,苦麥菜是讓人一聽就懂的熟悉名稱,也是一種可直接鮮食的健康食材。
苦麥菜的學名為Cichorium endivia L,是菊科菊苣屬植物,以嫩葉為食的栽培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味苦,性寒涼,無毒。苦麥菜別名有油麥菜、麻菜或苣蕒菜。根據觀察,苦麥菜的莖呈黃白色,葉片為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麵灰綠色,花淡黃色,舌狀。
研究表明,苦麥菜是一種出色的保健食品。苦麥菜有些地方稱為苦菜,名字源於吃時口感略帶苦澀而來。葉子細長平展。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蛋白質和大量的礦物質元素,如鈣,鐵,可以生吃,是生吃蔬菜中的上品。
其中苦麥菜所含鈣量更是居蔬菜前列,可以媲美牛奶的含鈣量,常吃可以有效的防止骨骼疏鬆,補充鈣質。小孩子吃了身體更結實,個頭長得高。由於苦麥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可以起到消除體內脂肪,從而達到減肥降脂的作用,所以又被稱為“減肥生菜”。
營養價值
每百克鮮苦麥菜中含蛋白質1.8克,碳水化合物4.0克,膳食纖維5.8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及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0.2mg)、C(88mg)、胡蘿蔔素(3.22mg)、煙酸等。
此外,所含有的維生素C 88毫克,胡蘿蔔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其嫩葉中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氨基酸之間比例適當。
晒乾了的苦麥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錳、鋅、銅等元素,可清熱燥濕,消腫排膿,化淤解毒,涼血止血。它含有抗腫瘤物質、澱粉、苦味素、蛋白質、維他命B1、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等成分。
中醫養生主張四時對應四味,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中醫認為,苦菜性寒,味微苦,白色的圓錐根也可食用,所以古人的詩中有“但得菜根俱可啖”之句。用以治病可止痢療黃疸,主“五臟邪氣”,可開胃助食,久食耐饑寒,豪氣不老,益壽延年……中醫外科認為“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近代科學化驗,苦麥菜含有多種營養和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對許多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在中醫角度,苦麥菜具有清熱消腫、化淤解毒、涼血止血功效,主治外感發熱、黃疸、瘡腫、蛇蟲咬傷等症。
預防貧血
苦麥菜可預防貧血,其味道雖略苦,但營養價值高,平時人們食用它以後能吸收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還能吸收一些礦物質鐵,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以後,可以提高人體造血功能,增強人體血液中血紅細胞的活性,能有效預防貧血,也能讓人體的貧血癥狀很快減輕。除了有利於預防貧血,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多種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維生素缺乏。










清熱解毒 消炎抗菌
苦麥菜能清熱解毒預防上火,更能消炎抗菌,預防一些常見疾病發生,這是因為野苦麥菜中含有豐富的硫醇和膽鹼,它們都是天然藥用成分,能消滅人體內的多種致病菌,且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的活性,防止它們在人體內滋生繁殖。苦麥菜含有生物類黃銅,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因此是良好的消炎殺菌食品,可用以消炎殺菌,止咳去痰。
另外,苦麥菜對人體內的白喉桿菌,綠膿桿菌以及痢疾桿菌等致病菌也有明顯消滅作用,所以對咽喉炎和細菌性痢疾,以及感冒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預防癌症
不說不知,苦麥菜還是一種防癌食材,它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加快人體內毒素代謝,可以防止致癌物質生成,對人體高發的血癌、宮頸癌以及直腸癌都有出色的預防作用,平時經常食用還能吸收豐富維生素C,增強人體免疫力,它對降低癌症發病率有一定好處。
食用價值
苦麥菜可清炒、熬湯、味道帶點甘苦,口感清脆。
有些地區的人視苦麥菜為防治熱性疾病的天然食材,因為他們以務農為生,終日野外勞動,當身體感受寒熱有所不適時,會選擇食用之解暑。
平時食用苦麥菜時會吃出一些輕微苦澀的味道,所以有的人不是很喜歡吃,但營養專家指這種苦味是很正常的,且這種苦味對人體沒有任何壞處,因其營養價值高,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只要掌握正確的吃法,這種苦味是可以消除的。當生吃略帶苦味時,可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麥菜可炒肉、做湯,亦可沸水燙後蘸面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
食用人群
苦麥菜雖是美味佳肴,有很大的藥物價值,但不宜單獨過量食用,吃多了會傷脾胃,脾胃虛寒者忌食。
苦麥菜的小檔案:
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
別名:油麥菜、麻菜、苣蕒菜
科屬:菊科菊苣屬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功能:清熱消腫、化淤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外感發熱、黃疸、瘡腫、蛇蟲咬傷
苦麥菜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垂直直伸,生多數鬚根。莖直立,高可達80厘米,基生葉花期生存,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基部箭頭狀半抱莖或長橢圓形,基部收窄,全部葉兩面無毛,邊緣全緣,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花序梗細。
楊麗華/報導
圖片:部分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