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葯膳防病養身

葯膳防病養身

自古有“葯食同源”之說,既有藥物的防病治病作用,又有美食色、香、味、形的特點,在養生保健、臨床醫療方面,日益受到重視。弘揚寶貴的葯膳文化,普及葯膳知識,除了讓大眾掌握葯膳知識與製作方法,也希望大家吃得好、吃得科學、吃出健康,從而達到增強體質、改善亞健康狀態、預防疾病發生、維護健康的目的。

中醫碩士楊素雄日前透過一項線上講座“與養生相約”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蔬食葯膳文化。

他說,植化素又名植物生化素(Phytochemicals),為何它如此重要?原來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效,能保護人體不受自由基的傷害,還有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系統、抗癌等功效。它是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也是植物五顏六色之天然色素和植物氣味之物質來源。植化素提供植物自我保護的功能,抵抗昆蟲、細菌、真菌、病毒的感染傷害,對紫外線、輻射線、空氣及土壤污染,化學藥物之種種傷害之保護作用。它的功能包括良好的抗氧化劑、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增強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預防細胞受損、具抗細菌及病毒的功效,以減少罹癌風險。而人體本身無法製造它們,必須從食物中獲取。

正確攝取植化素

楊醫師說,只有全食才能攝取到植化素,因為植化素多半存在於植物的表皮纖維下、果核、菜莖皮種子內等,然而,這些部分通常都是被我們丟棄不吃的。

“比如說,蘋果的植化素存在於果皮下、蘋果心和種子內,可是我們卻習慣將其切除,所以就算我們吃再多蘋果的果肉,也不會吃到植化素,所以我們習慣的飲食法,其實正浪費了食物中的營養精髓。”

他說,色彩豐富的蔬果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天然,最珍貴的禮物。我們應該在日常的飲食中把握好顏色的搭配,並把蔬果的皮根、莖、籽、葉的部分一起吃,這樣才能攝取到這些對身體有益的植化素。

蔬食與中醫息息相關

中醫養生理論中,把五行,五色和眾多事物聯繫起來,說明人與大自然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種顏色(紅、黃、白、綠、黑)對應着不同的臟腑:紅色入心,黃色入脾,綠色入肝,白色入肺,黑色入腎,不同顏色的食物,屬性不同,養生保健的功效也不盡相同。

葯食兩用植物

葯食兩用植物,是指既可做食品又可做葯的植物。兩用植物經過多年食用而被證實對人體有益無害,普通人群可長期食用。

他說,中國傳統醫學中早有“葯食同源,葯食同功”的理論。葯食兩用植物是中國醫藥學和食品的瑰寶,數千年來,它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藥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古代醫學家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楊醫師也在講座上分享葯食同源的美食,鼓勵廣大讀者在日常生活里多善用及多食用。

——薏苡仁(禾本科)

學名: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
別名:薏苡,薏米,薏仁,川穀
(還有:如菩提珠,膠念珠,意珠子,草珠兒,老雅珠)
藥用:種仁
用量:每用30~100克或研細末沖泡或敷臉。
性能:味甘,淡,性涼。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
主治:脾虛泄瀉,濕痹疼痛,腳氣,小便不利,水腫,腸癰,肺癰,扁平疣,癌腫。

薏苡仁:左生右熟(炒)。

備註:清利濕熱時一般用生薏苡仁,止瀉時一般用炒薏苡仁。薏苡仁的藥性比較緩和,使用時用量可大一些,且宜久服。脾虛便難者及孕婦應慎服意改仁,滑精、小便頻多者也不宜食用。

薏苡仁全草。

藥理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薏苡油能使血糖下降,降低血清鈣,擴張肺血管,具有利尿作用,對子宮呈興奮作用;薏苡素能抑制橫紋肌,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並能解熱,鎮痛。

薏苡成熟果實,卵圓形,白色或暗褐色,外殼硬,內部種仁白色。

另外,薏苡仁煎劑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薏苡仁酯體外能引起喉癌 HEP-2細胞的DNA損傷,明顯抑制其增殖,能阻滯人宮頸癌Hela細胞分裂於G2期,增加Fas基因表達,誘導Hela細胞凋亡。薏苡仁提取液體外可誘導人胰腺癌PaTu-8988的凋亡,並具有劑量和時間依賴性。

洋薏米。

薏苡松針檸檬養顏美白茶

薏苡仁100克,鮮松針60至80克,檸檬一粒切片,水適量,中火煮約一小時,即可飲用,2至3人量。
功效:祛濕健脾,祛斑美白。

薏苡松針檸檬養顏美白茶。

苡仁山藥養生粥

薏苡仁50克,山藥50克,蓮子20克,芡實20克,小米適量。加水適量煮粥。2至3人量。
功效:補益健脾固腎,亦適合糖尿病患者長期食用。要留意薏苡仁難煮熟,建議先浸泡1至2小時。

苡仁山藥養生粥。

——佛手瓜(葫蘆科)

學名:Sechium edule(Jacq.)Sw.
別名:安南瓜,壽瓜,豐收瓜,洋瓜等。
藥用:瓜實,嫩須
用量:每用15~60,常被做葯膳。
性能:味甘,性平。健脾開胃,理氣和中,疏肝止咳。
主治:消化不良,胸悶氣脹,胃痛,嘔吐,婦女白帶,氣管炎,咳痰。

佛手瓜屬於攀藤植物。

佛手瓜的營養價值

楊醫師說,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全面豐富,常食對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在各種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具有健腦作用,能促進腦細胞代謝,有利於腦組織中氨的排除,有預防癲癇,降血壓等作用。

佛手瓜果實梨形,單瓜重250克~500克。

佛手瓜的現代藥理

據營養協會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較大,常食佛手瓜有助於提高智力。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佛手瓜含鋅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鋅對男性生殖系統健康,產生精子發揮重要作用,尤其對男性性功能衰退,適當食用有較好的療效。

佛手瓜的嫩莖葉,被稱為“龍鬚菜”。

佛手瓜的葯膳食譜:

佛手瓜姬松茸蛋花湯

材料:佛手瓜1個(去皮切薄片),干品姬松茸(巴西蘑菇,泡軟)16克、紅棗5粒(切開),枸杞子適量,雞蛋1粒清水3千毫升。
做法:將清水煮滾,加入上述全部材料,煮約半小時至出味,打入雞蛋調花,加適量海鹽調味即可。

佛手瓜雪蓮果養胃藥膳

材料:佛手瓜1個(去皮切薄片)、需蓮果200克(去皮切塊)紅蘿蔔100克(切片)、蒜米兩個。
調味料:香菇素瓜適量。
做法:熱油爆香蒜米後,順序加入佛手瓜,紅蘿蔔及雪蓮果炒至熟,最後加入調味料炒均即可。

佛手瓜養胃糖水。

佛手瓜杏鮑菇葯膳

材料:佛手瓜1個(去皮切薄片)、杏鮑菇3顆,番茄1粒,生薑1塊。
調味料:豆醬,豆豉各1湯匙。
做法:將佛手瓜、杏鮑菇、番茄及生薑洗凈切成薄片備用。熱鍋加入適量大豆油,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翻炒片刻至佛手瓜和杏鮑菇變軟。最後,加入豆醬和豆豉料翻炒均勻, 即可上桌。

佛手瓜杏鮑菇葯膳。

佛手瓜番茄炒蛋

材料:佛手瓜1個(去皮切薄片),番茄兩個(切厚片),雞蛋兩個,蒜米適量。
調味料:海鹽或醬清。
做法:爆香蒜米,加入佛手瓜炒熟後,加入番茄及雞蛋再炒片刻,最後放調味料快速翻炒即可。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