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落葵VS 藤三七

落葵VS 藤三七

葯食兩用

高營養口感鮮嫩軟滑

落葵是落葵科一年生藤蔓植物,是一種可供食用的蔬菜,它肥美濃綠,吃起來滑滑嫩嫩,有一種特殊的黏液和土味,雖不是所有人能接受,但無疑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野蔬佳肴。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落葵三月種之,嫩苗可食。五月蔓延,其葉似杏葉而肥厚軟滑,作蔬和肉皆宜。”

皇宮御菜

落葵有多個別稱,包括明明是野菜,卻有個超級貴氣的名稱─皇宮御菜,令人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原來那是因為落葵有個傳說,在中國古代西晉時,因為皇帝尊崇道教,貶抑佛教,有天欽差大臣到白馬寺巡視,寺里和尚因為清苦只好摘野菜招待,因為吃起黏滑,欽差以為和尚不守清規用豬油炒菜,方丈只好騙說是準備供皇帝食用的御菜,因而得名;也有說法是道士在深山煉悟時,偶然在溪澗採得野生落葵,食用後神清氣爽,道氣騰增,因此貢請皇帝享用,成為宮廷重要食物。還有一種說法是,落葵是泰國皇宮指定為御用的菜肴,因此稱它為皇宮御菜。不管哪種說法都好,都代表着落葵是一種值得被大力讚揚的健康蔬菜。

碧綠的幼苗、鮮嫩的尖梢和肥厚的葉片都是可食用的部分,吃起來滑滑嫩嫩的,有一種特殊的黏液。它的黏液含有多醣體,鈣、磷、鐵的含量高,100公克重的落葵,就有168毫克的鈣,可不輸給菠菜;蛋白質、維生素A、C也十分可觀,營養價值很高。

有綠梗紅梗

中醫碩士楊素雄說,除了御菜,民間還稱落葵為皇帝苗,分成紅梗和綠梗,常用鮮品炒菜或煮蛋湯當日常菜肴。

它全草可食用,也可外敷患處。因味甘微酸性寒,因此有清熱、滑腸、涼血、解毒功效。一般用於輔助治療大便秘結、咳嗽、痢疾、便血、小便不利、膀胱炎、闌尾炎、乳腺炎、關節炎、皮膚濕疹、疔瘡癰腫。

煮前先川燙

落葵常以幼苗、嫩梢或葉作蔬菜用,可炒食、燙食、涼拌,質地滑嫩多汁,味鮮美清香,清脆爽口,如木耳一般,別有風味。至於黏液與土味,其實只要煮前先川燙,烹煮時用蒜、姜或麻油調味,就能改變它的氣味與口感。

營養價值高,據測定,每1千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7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31克、鈣2.05克、290毫克、鐵22毫克,還含有胡蘿蔔素45.5毫克、尼克酸10毫克、維生素C1.02克(在綠葉菜中居榜首)。

落葵以幼苗、嫩莖、嫩葉芽梢供食,食用口感鮮嫩軟滑。


紅梗落葵。
明明是野菜,落葵卻有超級貴氣的名稱皇宮御菜。
綠梗落葵。
碧綠的幼苗、鮮嫩的尖梢和肥厚的葉片都是可食用的部分。


落葵果實。

落葵的小檔案:

別名:土三七、天葵、御菜、皇帝苗、潺菜、軟藤菜

藥用:全草

用量:每用15至60克

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性能:味甘,微酸,性寒。清熱,滑腸,涼血解毒。

主治:大便秘結,咳嗽,痢疾,便血,小便不利,膀胱炎,闌尾炎,乳腺炎,關節炎,皮膚濕疹,疔瘡癰腫。

草藥小秘方:

  • 大便秘結:鮮落葵120克,豆腐適量,煮湯服。
  • 皮膚濕疹:落葵30克,豬肉適量,燉服。
  • 小便不利,膀胱炎:鮮落葵60克,煎湯代茶,每日多次服用;或落葵,車前草各15克,水煎服。

落葵的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肉質,綠色或略帶紫紅色。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下延成柄,全緣,背面葉脈微凸起;葉柄上有凹槽。穗狀花序腋生,苞片極小,早落;小苞片2,萼狀,長圓形,宿存;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色,卵狀長圓形,全緣,頂端鈍圓,內摺,下部白色,連合成筒;雄蕊着生花被筒口,花絲短,基部扁寬,白色,花葯淡黃色;柱頭橢圓形。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至深紅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

因落葵與藤三七的外表極為相似,兩者皆為落葵科,且都有別名為土三七,因此很多人以為它們是同一種植物,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有很多不同之處,包括其功效作用都有不同。

外形區別

在葉片區別上,落葵為近圓形或者卵形,頂端為漸尖,而藤三七為卵形後至近圓形,頂端為急尖。至於花的區別,落葵穗狀花序為腋生,2個小苞片為萼狀呈長圓形,花被片為淡紫色或者淡紅色。而藤三七為總狀花序,上下苞片形狀不一,花被片為白色。

功效區別

落葵在很久以前就被作為蔬菜食用,富含豐富的營養,其中鈣、鐵等微量元素含量最高。而藤三七的葉子可以烹飪出多種菜肴,可做湯、可涼拌、可直接炒着吃。它的根部還可以炒雞蛋吃、煲湯等多種吃法,具有活血、散瘀、強腰壯膝、消腫等功效,但兩者的營養成份大同小異。

藤三七屬於多年生纏繞藤本,民間也稱它為“田七菜”,但兩者同名異物,藤三七與田七的關係,就像藤樹纏繞般糾纏不清,以訛傳訛。

藤三七能看、能吃、能納涼,且容易養護,最重要的是,它的葉子和嫩莖美味爽口,營養價值高,是日常養身葯膳料理。

開穗狀白花

藤三七外表看似平凡無奇,然而當它開花時,穗狀白花玲瓏可愛,且散發清淡花香,令人眼前一亮,聞之一振,適合充作籬笆、棚架或陽台的爬攀植物,或成為庭院的觀賞盆景。

藤三七的葉子是心狀扇形的,比較光滑,葉子嬌嫩肥厚,無論是爆炒、煮湯、還是悶蒸都是不錯的,它的味道和落葵相差不遠,不過藤三七口感更加清新。

中醫碩士楊素雄說,藤三七屬葯食同源植物,珠芽莖葉皆可入食,即可充作蔬菜,又能用作葯膳,其中最普遍的烹煮方式,就是清炒、煎蛋或加入蛋花湯,有者則配搭薑絲、麻油及少許枸杞炒食,入口鮮脆滑嫩,清香四溢。

鐵質含量高

他建議女性可在分娩或經後,以藤三七調補身體,病患進行手術後,可以藤三七補血,若有者病後體虛,氣血不通或失血過多,藤三七同樣可派上用場。

珠芽最具療效

他說,藤三七具有滋補功效,既能活血補血,又可補腎壯腰,所以它是女性的養顏閨蜜,也是男性的活力戰友,而根據高雄醫學院研究顯示,藤三七還能保肝、抗炎及降低血糖,其中尤以珠芽最具療效。

有鑒於此,楊醫師經常建議大家在自家栽種藤三七,以備不時之需,女性可在分娩或經後,以藤三七調補身體,至於經歷手術後的病患,可以藤三七補血。還有,病後體虛、氣血不通或失血過多,同樣可以藤三七發揮療效。

藤三七的葉互生,肉質肥厚,葉片心臟形。
摘下豐富肥碩的藤三七葉片,即可入膳。


清炒藤三七。
藤三七花白色,花瓣5片。
藤三七木耳蘿蔔蛋花湯。
藤三七珠芽,摘下可以繁殖。
藤三七茶樹菇紫菜米粉湯。

藤三七小檔案:

別名:土三七、心葉落葵薯、寸金丹、小粘葯藥用:藤及珠芽、塊根

用量:每用10至3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性能:味微苦,性溫。滋補強壯,消腫散瘀。主治:病後體弱,腰膝痹痛,寒濕關節腫痛,外用跌打損傷,骨折,風濕性關節炎。

民間常用鮮葉片炒菜或煮湯當日常菜肴,美味可口。

草藥小秘方:

  • 病後體弱:藤三七30克,党參,千斤菝各15克,紅棗數粒,水燉服。
  • 腰膝酸痛:藤三七20克,杜仲,續斷各15克,磨盤草30克,水煎服。
  • 寒濕關節腫痛:藤三七,南五味子根,千年健,兩面針各20克,水煎服。

藤三七的形態特徵:

纏繞藤本,長可達數米。根狀莖粗壯,葉具短柄,葉片卵形至近圓形,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心形,稍肉質,腋生小塊莖(珠芽)。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纖細下垂,苞片狹,不超過花梗長度,宿存;花托頂端杯狀,花常由此脫落;下面1對小苞片宿存,寬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對小苞片淡綠色,比花被短,寬橢圓形至近圓形;花被片白色,漸變黑,開花時張開,卵形、長圓形至橢圓形,頂端鈍圓,雄蕊白色,花絲頂端在芽中反折,開花時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個柱頭臂,每臂具1棍棒狀或寬橢圓形柱頭。果實、種子未見。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