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那本書選上了我呢……說不定在我出生之前,它就已經在那裡等着我了。”
——《風之影》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從未聽聞一本書和它的作者,之前也從未見過那本書,但是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你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你會拿起它,然後把它帶回家,讀完之後,深深感覺那本書就是冥冥中註定要被你看見,或者更自戀一點,你覺得,那本書一直在等你找到它,又或者,是那本書選上了你。
那書房有不少這樣的經驗,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在數百本亂七八糟的書堆里眼尖地看到《家離水邊那麼近》的書脊,沒聽過吳明益這號人物,卻覺得我應該把它帶走;買陳玉慧的《海神家族》時,想都沒想,看到網絡上有人賣,就不知道為什麼就訂下了;《親愛的小王子》也是,只因為它就擺在書攤上,我就鬼使神差的拿了去付錢;《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更是不可思議,那麼多的旅遊書本在我面前,我偏偏就選了這一本不是旅遊文學的書,但它精彩無比;郭子鷹的《我喜歡路上的我自己》、郭敬明的《夏至未至》,這些都是。讀完了以後,還想不透自己當初是為什麼買了它們,讀完了以後我也成為了那些作者的書迷,把那些作家的書一本本收集到手。
能買到或是讀到自己心儀了很久的書本,固然是件十分欣喜十分有滿足感的事,但是,就如郭子鷹說的,能讓旅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計劃好的,而是那些計劃之外的事。那些不期而遇的書,對我而言是刻骨銘心的感覺,我私下覺得看到它們的那一刻是‘神奇的瞬間’,就一個彈指的瞬間,與茫茫書海之中,我根本有極大可能忽略它們,但是就偏偏看到了,看到了還沒頭沒腦地帶回家。真的就像《風之影》所說的,是它在等我。
幾次的經驗之後,我開始期待這樣的‘不期而遇’,期待自己被書選上。現在在想,下一本會是什麼書?
《書里那句話》圖/文:那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