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西連中華公學 “精明課室”誕生

西連中華公學 “精明課室”誕生

教學樓前栽着一棵棵綠油油的棕櫚樹,從遠處看就像一個個衛士,保護着校園。

座落在西連鎮心臟地區的西連中華公學,是西連省內六間華小之一,也是該省內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小學。自1932年起,它便肩負着教育、引領當地莘莘學子的重要使命,至今培育出無數個優秀學子,在社會各領域發揮作用。

來到2018年,西連中華公學繼續承載教育學生的使命,今年更走在時代前端,落實智慧電子教室,所謂的精明課室開始誕生。

在成功落實後,校內18間課室安裝有智能電子板教學系統,所有教材以電腦輸入及靈活方式呈現。

老師向來賓示範智慧電子教室的教學系統操作。

每間教室配置一台投影機、一台電腦、一台音箱、一個電腦櫥、一台實物展示台及一台電子白板,生動有趣的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雙用板可投影進行教學外,也可用粉筆塗鴉教學,且採用的是水溶性份粉筆,無粉末且零污染,維護師生的健康。

西連中公能有如此大改變,皆因該校校董部擁有廣闊視野。隨着時代發展,教育必須改革,校董部為21世紀孩子準備了21世紀的教室及新教學法。

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與西連中公校董會團隊在西連中公校園合影。右六為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右五為西連校董會主席劉道生,右七為西連中公校長鄭茗鴸。
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左七)在西連中公校董會主席劉道生(右五)等人陪同下,為西連中公校地植樹計劃,進行植樹儀式。
以廢棄鋁罐憑空建起的雙峰塔,引起了蔡文鐸(右)的注目,並讚賞宣揚環保意識。

西連中華公學校長鄭茗鴸日前在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帶領下,與團隊們前往西連中華公學參訪及交流時表示,這些先進器材讓學生與師長們互動學習,掌握了未來學途與課本知識,也讓學生在活潑學途上,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專註力,從而培養有學識與品德的新一代。

西連中公校長鄭茗鴸:西小學生來自多元種族,校園如同一個文化大熔爐。

踏上跨國交流舞台
“這一切緣起於2016年7月14日,我校迎來了來自中國內蒙古包頭市的兩所小學35位學生,三位副校長,一位優秀教師,包括國際志工團,一行60人在曾桂安校長的帶領下前來我校進行跨國遊學文化交流活動。”

經過安排,這35位學生由校董及學生家長領養。學生與星爸星媽結下不解之緣。同年九月份,為了解相思苦,在校董會主席劉道生帶領下,一行星爸星媽與家眷前往中國內蒙古,順道參加第八屆國際行知賞識文化論壇開幕與閉幕典禮。

當時,一行人受到當地教育、學校領導的熱烈歡迎與招待,受寵若驚。而參訪學校是活動之一,校董們對當地學校的設備及學生的表現,讚嘆不已。

隨團參會的老師們也對於當地的教學配備心生羨慕,心想西連中公若能在選定的課室安裝這些器材,該有多好!出乎意料,一年後在西連中公落實了,而且是全校18班都安裝了有關先進器材。

無可否認,保養,維修將是一件費心的事。老師們也陸續訓練班上指定的學生代表操作相關的器材。有了這一切先進教學器材,讓該校老師的教學路得心應手,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鄭校長不忘感謝校董會掏心掏肺的付出與無私奉獻。

文化大熔爐
2018年全校學生人數達522人,其中華裔生達352人,非華裔生170位,而明年的新生人數達110人,至於師資人數達37人。

西連中公學生來自多個種族,有華裔、馬來裔、印裔、比達友、伊班、肯雅、卡達山、瑪蘭諾族等共14個種族。校園是一個文化大熔爐,在這裡是實際的說法。

教務方面
鄭校長說,教育部指定三年級的學生一定要100% 掌握國語、數學、英語LINUS測試,這對西連中公多元種族的校園裡,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所以校方用盡方法,包括由優秀學生帶領表現較差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在老師監督之下,的確看到學生相互學習所帶來的成效。

課外活動方面
每一年西連中公除了校內主辦的活動,參加校外的比賽不計其數。老師們懷着一顆發掘孩子潛能的理念,鼓勵學生們參加各項活動,所以每年需要一筆經費來進行校外代表隊。即使不能奪獎,至少孩子經歷了過程,對此她感謝校董會大力的支持,家長的配合,老師們的付出。

教室里飄送着老師鏗鏘有力的教誨聲。

電腦班邁入轉型
關於西小的電腦班問題,鄭校長說,其實西小在這之前已經沒有電腦班正課,這可從2018年呈交教育廳的上課時間表見證。

“電腦公司所提供的授課老師是電腦公司聘請的校外人士,沒有控班經驗,校方擔心沒有成效之餘,反而弄巧反拙,因此我一直想對我校電腦班進行轉型。”

一行人在課室里體驗先進的教學系統。

2016年年終,鄭校長與全馬各地的中小學教職員到台北八所學校考察,大家互相交流,進行教學視察。

在考察團結束返國後,讓她想對西小電腦課作出改變有更強烈的動力。在與副校長們做出討論,包括研究KSSR新課程改變後,教育部把四年級科學一些技能,轉換在二年級的課程綱要內,不止苦了學生,也苦了家長、老師。

基於這些考量,西小校方從2017年開始把電腦課融入到各個科目,由學校的老師根據課本的技能需要執教,如低年級以科學為主,高年級四至六年級就以信息與通訊技術科目執教,再根據校方編排的時間表使用電腦室上課。

她說,電腦公司把教學的老師轉換為電腦技術員,在校方有需要時隨傳隨到,確保電腦室的每台電腦都能使用,所以西小的電腦班邁入了轉型方式進行。

在這種情況下,因少了兩節電腦課,所以在周四與周五各提早30分鐘放學。一年時間的觀察之後,在2018年,校方取消周五30分鐘提早放學,把這30分鐘納入時間表,列為家長分享或全校閱讀計劃。

“目前會繼續在這項計劃展開全面化,讓家長多了解參與學校活動與計劃。”

特殊教育班
自2012年,西連中公成立了第一間以華語為媒介語教學的特殊班(啟智班)。

鄭校長說,目前迫切需要對特殊課室進行提升,她也發現這類型的孩子逐年增加,因此西小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以期能讓更多被鑒定為需要特別關愛的孩子受惠。

對此,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會長蔡文鐸也表認同,並希望政府在西連區、巴達旺區、石隆門區、古晉區,各個區上至少有一間華小有開設特殊教育班,讓家有特殊兒的家長能把孩子送入華小就讀。

他也樂見西連中公硬體設備完善,該校校董會具備遠瞻性,落實以地養校計劃,並看到成果,同時在政府未停止電腦班前,已落實精明教室,比其他華小走在前頭。

“我愛我的校園,愛它的每一個角落。”

另一方面,該校校董會主席劉道生在活動上指出,西連中公目前正籌建一棟四層樓,有16間課室的教學樓,耗資200萬令吉。

新教學樓的興建,預計將為該校帶來新景象,讓更多學子受惠。

報導 : 楊麗華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