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看了《浪姐》第三季第三次公演,我特別喜歡那個主題:這世界那麼多人。節目最後現場的浪花們戴上了寫了自己名字的發箍,特別有意思。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有些人的名字流芳百世,有些人你從來不知道他姓啥名啥。可是讓人記得的名字不一定就高高在上,不被記得的名字也不代表他對社會沒有貢獻,對他愛的人沒有付出真心。有時候我在想,人為什麼要有名字呢?

我很佩服老師們的記憶力,一班幾十個學生的名字都能記得,而且老師負責的不只有一個班級,同時七八班在帶的。我曾經當過獨中老師,開學的時候有很多學生的名字需要迅速記得,我花費了好一段時間才能稍微把名字和臉給對上,然而離開了學校之後就把這個“急速強迫記憶”給淡化了。可是那些資深老師們,學生畢業了許多年之後,依然還會記得每個人的名字和他們在學校的一些事情。
我們去按摩院的時候,技師很多,但是一般他們只會告訴我們編號,不讓客人記名字那麼麻煩。其實我會很好奇的,這些人叫什麼名字呢?她或他小時候是不是也有可愛的乳名,然後同學給他取着莫名其妙但又懷念一輩子的外號呢?
我小時候,老師總會讀錯我的名字,不是把“鸞”讀成“鶯”就是讀成“戀”,我個人覺得最離譜的就是小學的中文老師叫我黃紅“彎”。因此,我從小就知道我的名字與眾不同,不是每個人認得這個字,因此我學會很體恤地當別人叫錯我的時候,依然舉手上台,然後微笑澄清。因為我知道我有這個責任,讓別人認識這個字,還有為我自己正名。
這幾年都是用艾美伶這個名字介紹自己,除了工作需要,也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被記得。我不會埋怨別人念錯我的名字,不是因為我不喜歡本名,相反地,我還是覺得我的名字很珍貴。我不在乎的不是名字或代號,我更加在乎誰會記得我。
此刻,莫文蔚的歌聲在耳邊響起,她唱着:這世界有那麼多人,多幸運我有個我們…….。
我更加幸運,我不只有一個我們,還有許許多多個我們,我的家人、朋友、同事和一起長大的夥伴們,我們能以“我們”的名字存在着、認識着、愛護着,是何等的幸運。
這世界那麼多人中,有不需要符號也能記着我的你們,遇見已滿足。
《伶聽世界》Amelyn (Tea FM節目總監)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melynbongb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