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拉者时代建筑(下) 拉者走了,砖瓦还在

十九世纪,我们的曾祖辈和白人都来到了婆罗洲这个岛屿,白人当上拉者,华人在这里谋生,从事矿业、农业、商业、渔业、饮食业等等。一座城市,就这样,从没有到有。

1930年,我们祖辈到这里,看到的认识到的,是一个模样一个名字;1950年,我们父辈来这里,看到的认识到的,是另一个模样和另一个名字,后来的1980年我辈、1990年晚辈,所看到的又是它们不同的容颜,建筑看我们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代代不相同。建筑与砂拉越和我们的家一起走过时代,经历过动荡。

1) 印刷局(1908)
>>警营路

1896年,在汉阳路与警营路的交接处转角的路旁上,那里是妇女俱乐部的所在,1908年,政府印务局在那里建馆,大型印刷机被搬到这里。1951年印务局再搬迁到敦阿邦哈志奥本路的新建筑,这栋建筑经过维修与翻新,变成古晋市政厅大楼。1988年古晋南市市政厅成立,市政厅迁入位于浮罗安新建筑,这里就成为古晋驻地办事处,而现在又变成砂拉越博物馆部门办公室。就这样,111年来,这所建筑不停地换身份与主人,看着这些政府部门从小规模到逐渐壮大。

2) The Pavilion Building(1909)
>>敦阿邦哈志奥本路

【The Pavilion Building】摄影:沈竞辰

这栋纽奥良克里奥尔联排别墅式的方形白色建筑于1909年建成,是砂拉越第一座使用钢筋混泥土建造的建筑物,也是砂拉越第一座超过两层楼的公共建筑,原为医疗中心总部,后来多次更换“身份”,直到2005年改为砂拉越纺织博物馆。这座建筑和邮政局大楼一样是出自Swan 与 Maclaren的设计手笔,蕴含了文艺复兴建筑的特征,而为符合医疗中心的功能,其室内设置多个房间,一楼作为诊疗室、化验室与办公室,二楼是洋人医院,三楼则是护士宿舍。在日军占领期间,这建筑则被用作政治宣传总部,二战后变成教育部办公大楼,1970年代又改为司法建筑,后来才改为博物馆,展示各种砂拉越民族的纺织品。

3) 砂拉越华族历史文物馆(1912)
>>海唇街

砂拉越华族历史文物馆原是华人裁判庭,由第二代拉者查尔斯布洛克设立,并于1912年7月1日启用。这栋建筑是由公共工程局所设计,正方形主楼长宽各46尺,两旁的小厅也是正方形,长宽都是15尺。建筑的外形与花纹具有英殖民建筑风格,在两扇大门上装饰着象征正义的标志:一把天秤,这把天秤仍然可以从街上望到。

华人裁判庭是由七名华社显要人物组成,即一名庭长和六名助理,当时,被视为古晋华社领袖及华人甲必丹与砂拉越中华总商会会长的王长水先生,顺理成章被选为华人裁判庭的首任庭长。这些裁判官负责处理所有涉及华人的民事诉讼案件、遗嘱认证、结婚与离婚案。

当1921年华人裁判庭解散时,这座建筑被改为政府办事处,直到1930年,拉者把它赠送给中华总商会。1993年,这座历史建筑物被改建为现在的砂拉越华族历史文物馆,并于2010年重新整修后,开放给公众免费参观。

4) 消防塔(1917)
>>电力路

1917年,随着第一台从英国进口的煤矿供电救火设备的引进,这里被建成古晋最早的救火局。这个高塔是当时古晋最高的建筑,救火员登上这个约20米高的瞭望塔,便能观察到古晋各地方的状况。当然,那时候的古晋很小,就只是数条老街的范围这么大而已。

1957年,浮罗岸消防局启用,消防队搬迁后,这里就被拆除,仅保留高塔。当时在救火局和后面露天巴刹之间的地段,被规划为巴士总站,为了配合总站人潮往来的需要,救火局拆除后就被建成食坊,而后边的露天巴刹也同时加盖,形成今天的格局。

5) 布洛克纪念碑 (1924)

【布洛克纪念碑】摄影:沈竞辰

查尔斯布洛克是砂拉越第二代白拉者,第一代拉者詹姆斯于1868年去世后,查尔斯继承统治者位子,并统治砂拉越长达49年,直到1917年他去世。砂拉越在查尔斯的统治下,有了很多的转变与发展,第三代拉者维纳布洛克为了纪念查尔斯在砂拉越近半个世纪的功绩与贡献,在旧法庭前立了一座六米高的花岗石方尖碑,上面有查尔斯的雕像,四面上也镶上铜牌,分别刻上华人、马来人、伊班人与加央英雄代表的人像。

6) 旧财政部与稽查局 (1927)
>>敦阿邦哈志奥本路

这座历史建筑位于旧法庭后方,是后来加建的法庭建筑群的一部分,在1927年至1954年之间,这座建筑是砂拉越财政与稽查局的建筑,后来国家银行入驻,它继续管钱的事,直到国家银行搬迁到现址。现在这座近百年的建筑已经改装成室内剧场。

7) 砂拉越轮船公司(1930)
>>海唇街

砂拉越轮船公司的货舱建筑上刻着1930的年份,不过这公司1875年就开始运作,为当时的华裔商人运货。1990年代,河滨公园发展计划进行时,货舱也被翻新,之后就改作为小型商场,开设便利店与手工艺品店。

8) 邮政局(1931)
>>敦阿邦哈志奥本

古晋邮政局大厦从1931年启用至今,其所在地点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警察局和马房,1917年第三代拉者维纳布洛克把马房迁走,并委任新加坡英籍绘测师丹尼斯负责设计建筑图,于是一座充满欧洲文艺复兴气质的建筑就在东方之地建造起来,而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见证了砂拉越白拉者时代、日军占领、英殖民政府及现今马来西亚时期的动荡与和平,发展与繁荣。

建筑体长逾百尺的邮政局大厦,是座水泥结构的建筑,拥有希腊风格的门廊,正门外耸立着十根直径两尺,高逾三十尺的科林斯风格圆柱,圆柱支撑着门廊,方形柱础高达三尺,柱头和上部檐板上附有精细雕花,圆柱的两翼,是密集式的半圆形拱门设计,背后的门窗也一律呈拱门设计。建筑顶部三角形山花上有砂拉越王国国徽和一排拉丁文字“Dum Spiro Spero”,意思是“活着就有希望”,据说那是布洛克政府的座右铭。

9) 警察局总部(1931)
>>警营路

1931年,不但古晋邮政局大厦有了落脚处,那块土地上原本的警察局也有了新建筑,就在距离旧法庭一条街的警营路转角处,白蓝色相间的建筑,把警局的代表颜色与殖民建筑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使警察局看起来少了一分的严肃。这所警察局比原先的,来得大而完善,那时候,警局一楼是警务处,二楼是单身警员宿舍。转眼已过88年,警察局与它建筑一样,依旧执行人民父母的职责,掌管古晋治安。

10) 砂拉越回教博物馆 (1931)
>>比南利路

1903年,这里是砂拉越第一间政府马来高等学府,1931年这所学校与干榜爪哇的马来学校合并,改为马来伊斯兰学校(Madrasha Malayu),培训更多的马来教师。1992年这座建筑被规划为回教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不开放。虽然,馆内的文物无法参观,但是站在馆外欣赏这座建筑,也能从它的各方面的独特设计而对它的历史产生兴趣。

后记:近日走在古晋市中心,发现好多栋白人拉者建筑都在进行维修或翻新工程。也看见许多的新建筑从地耸起,取代了原建筑的功能。无论维修后的这些老建筑将作何用途,我都希望它们被好好保留下来,因为没有它们,就没有今天的这座城,这个家。

报道:戴舒婷 摄影:沈竞辰、戴舒婷

Check Also

从唯美画风切换到真实年代 顺手记录自家阿婆溢感动

【本土味是什么?】 “拿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