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哀伤一个原貌

爱丽丝:“你把哀悼的母象和幼象分开来?”
奈微:“这是为莫拉好。我照顾过看着幼象受苦的母象,这会害它们崩溃。如果我们不尽快处理,这种情况会再次发生,你想让莫拉崩溃吗?”
爱丽丝:“我想让莫拉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要放手。你对母象如何哀悼幼象一点概念都没有,你这样做不是怜惜,是残忍。”
艾薇:“莫拉越早不必看到幼象,就能越早忘了这件事。”
爱丽丝:“它不可能忘记。我也不会。” ——茱迪皮考特《离别时刻》

《离别时刻》结合悬疑元素、超自然观点,以及大象的生性,探索了有关哀悼的历程,点出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境遇。皮考特提供了与大象有关的知识,也进一步探讨大象在面对死亡与哀悼情绪的外在表现,内容结合了人在面对失落的感伤。

莫拉是一头年轻母象,它妊娠二十二个月后,诞下死胎,幼象离开母体后,还流着血的莫拉不断用象鼻触碰和轻推没有呼吸的幼象,一直推一直堆,希望幼象会站起来,但是经过很久的时间,幼象依然没有动静。莫拉发出哀嚎,在幼象身边逗留了三天,不吃不喝,当它不得不接受幼象的死亡后,它用鼻子捡起枯叶,盖住幼象的身体,好让遗体不那么快腐烂,死亡的气味不会被其他肉食动物闻到,那么幼象的遗体就不会那么快被啃食破坏。大象认知研究员爱丽丝感受到母象的悲恸,和母象一起留守在幼象身边,什么也不做,就是静静陪着母象一起哀悼。

然而,大象庇护所管理员奈微趁爱丽丝睡着的时候,硬生生地把哀悼的母象和幼象分开来,把幼象遗体移走,把母象圈在电线隔离区里。她这举动叫作“剥夺哀伤的权利”,我们的社会里就有很多像奈微这样的人,不允许别人哀悼,还堂堂皇皇地说着:我是为你好。真是无知!愚昧!哀伤的权利如果被剥夺了,当事人的哀伤不被接纳和允许,那么这份哀伤就得不到妥善与适当的抒发和处理,哀伤就无以平复,甚至拖得更长,更伤。

奈微的举动叫那书房想起发生过的一件事,那是在那书房丧亲后不久,某人没经那书房同意,私下联络那书房的心理师,询问对方那书房的哀伤三个月会不会好,能不能恢复。心理师自然拒绝透露那书房情况,但也忍不住说了一句:“怎么可能?普通丧亲至少两年,复杂性丧亲更加不必说,请不要催促脚步。”某人的出发点是带着好意,但其实这么做不太能传达关心,反而会叫哀伤中的那书房觉得反感与不尊重。后来还有一次,那书房和另一某人在谈话中无意间提起故人,显露了心里那哀伤,对方狠狠问一句:你几时才要放下。从此,那书房绝口不提故人。

我们可以允许歌迷悼念张国荣、梅艳芳、黄家驹十几二十年,为什么就不容身边的丧亲者感伤?哀伤需要说出来,需要让它流露,让它松动,生命才能重新流动起来。大象都懂得哀悼,为什么人不懂?

《书里那句话》图/文:那书房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