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這些消費習慣 花光你的錢!

這些消費習慣 花光你的錢!

月光族不是個新鮮名詞,消費習慣、貸款、存錢、各種日常需要,對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別說是月光族,星光族(出糧一星期就花光)或許誇張但是相信不乏其人。尤其日前才有報導指本地畢業生底薪不起反降或是漲幅不大,而現實物價動輒上漲,付清了貸款或許就所剩無幾。理財要有道,首先得釐清自己的消費習慣,而錢賺得少是否才是你的月光主要原因?根據小資女艾蜜莉,她認為錢賺得少只是你存不到錢的其中一個原因,實際上,分配和使用不當即以下的幾種花費模式,才是很多人存不了錢的主要原因。

分配和使用不當是理財問題之一。

沒錢原因1 月初花大錢、月底吃泡麵

有的人每個月的月初拿到薪水之後,或許是 4千塊、或許是 8千塊,在那一個瞬間,心理上會覺得自己的現金充沛、有很多錢,因此花起錢來會特別的大方 ……直到月底前,就捉襟見肘,甚至吃泡麵度日。

解決方案:列預算、分子帳戶理財月初一領到薪水,就直接把錢按照預算比例,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儲蓄、雜費等各項費用,放在不同的子帳戶中專款專用,甚至子帳戶還可以再細分成 4~ 5個禮拜的費用,放在不同信封袋中。當錢分配好之後,就會發現所謂的 “領到一大筆錢 ”,其實扣掉每個月的必要開銷、再分配到 30天,每天可以用的錢是有限的,因此心理上比較不會因為覺得帳戶還有很多錢而任意花用。

沒錢原因2 先忍耐、後爆發的循環

還有一種模式是,有的人每個月都立志要儲蓄,並且想辦法存更多的錢,所以剛開始省吃儉用、忍耐度日,但忍耐到一定的程度,反而爆發了,買了一些昂貴的東西來 “犒賞自己 ”。接下來又陷入懊悔中,覺得自己不該那麼浪費,又更加立志要勤儉、忍耐、儲蓄,然後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循環。

解決方案:用替代方案艾蜜莉覺得用 “忍耐 ”的態度來存錢是無法長久的,過度的節儉剋扣自己會造成反作用力,所以與其一直在 “忍耐 ─爆發 ”的循環中擺盪,不如不要過度壓抑自己的慾望,但尋找比較便宜的替代方案。例如喜歡看電影的人,假設古晉首輪戲院的票價是 17令吉,平日使用某些信用卡可以把花費降低到 12令吉左右。若不追求一定要看首輪電影的話,趁電影日優惠使用更便宜的價格觀賞可以節省更多。

沒錢原因3 大錢不花、小錢不斷

艾蜜莉有一位女性朋友跟她說: “唉 ~有人成為月光族是因為買了昂貴的奢侈品,但你看我,從來不買那些東西,卻照樣月光 ……”從那一次之後,她特別注意這位朋友的消費模式。按理說,她的薪資也不算太少,但她發現朋友是屬於 “大錢不花、小錢不斷 ”的人。例如,她很喜歡參加辦公室團購: “和同事一起團購大量買,超便宜、超划算! ”而艾蜜莉也發現,她因為單身,所以很多時候買的團購物品都吃不完、用不完,又分給親友。一起逛街時,她也很喜歡逛一些像 “均一價 RM5.90”之類的小店,買很多可愛的玻璃瓶、盒子、裝飾品。艾蜜莉問: “你需要那麼多瓶子做什麼呢? ”她說: “嗯 …以後總會有用處的,就先買下來,更何況不貴啊!”於是東漏一點、西漏一點…她的錢也就這樣慢慢漏光了。

解決方案:強迫儲蓄像這樣不知不覺的在漏財的人,其實很適合被 “強迫儲蓄 ”。方法是先開一個 “儲蓄帳戶 ”,每個月薪資入帳之後,就使用銀行 “自動轉帳 ”的功能,直接把 “1千塊 ”(數字大小可以自己調整 )轉到 “儲蓄帳戶 ”。這樣就算剩下的錢不知不覺的慢慢消磨掉,也不會變成“月光族”喔!

沒錢原因4 無法控制的消費慾望

如果要讓自己的錢花在刀口上,就要確實的區分 “想要 ”與 “必要 ”,並盡量把錢先分配在 “必要 ”的項目。不過有一些人不是無法區分 “想要 ”與 “必要 ”,而是沒有辦法控制內心強大的消費慾望。艾蜜莉觀察,這樣的人通常是使用 “購物 ”來紓壓,精緻的物品或購物的行為是他們抒發壓力的管道,可以填補他們內心的空洞、並會讓他們感到愉快。

解決方案:釋放壓力、不要辦信用卡人如果內心空虛或充滿壓力,就會找出一些模式來填補自己,例如 “吃 ”是一種很普遍而且容易取得的方式,而有的人則會 “購物成癮 ”,甚至沉溺於酒精或毒品。所以要從根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的面對自己內心的空虛與壓力,並找尋適當的轉移壓力方法,例如:運動、與人情感交流、宗教 …等,情況若非常嚴重,則可找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協助。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無法控制消費慾望的人,一定不能辦 信用卡(有的話就剪了吧),免得讓自己債台高築。

如果無法剋制自己的購物慾﹐那就別辦信用卡。

丟掉5樣東西 脫離月光族

另外一位台灣專欄作家狄驤,也從觀察友人的消費模式中得出結論,要脫離月光族,首先你得丟掉五樣東西。

我有一位三十幾歲的女性朋友,是標準的月光族,還好住在父母家,否則早就只能睡在車站角落的紙箱里。她本身還是個白日夢重症患者。她常說,希望自己能像電影《小時代》里的有錢人一樣,天天睡到中午自然醒,每周去吃2次五星飯店下午茶,做1次高檔spa,有空再去騎車跑步游泳,周末和姐妹淘去跑趴,認識高富帥的真命天子,嫁入豪門。晚上在有中島的廚房做地中海料理給老公吃,吃完手牽手去聽音樂劇。那天,她說了一堆夢話,發現我正在低頭滑手機根本沒鳥她,她就嘆了一口氣說要請我喝星巴克。這時,我吃驚地抬頭盯着她,她才說,自己儲值卡內太多錢,不用完也拿不出來,不如請我喝咖啡,要我教她如何脫離月光族。因為她已經三十好幾了,再這樣下去,等父母的退休金用完,她就只能活生生上演“老時代”,和父母一起被送到社會局去安置。後來,我們去星巴克點了咖啡和點心,我才發現她的儲值卡里還有六十多元,想也知道,一定是店員大聲提醒“餘額不足”,加上後面一堆排隊陌生人看好戲,她才自卑又衝動地,把原來要拿去交手機費的百元大鈔,鎖進了儲值卡中。

她點頭說,完全正確。唉,難怪她每到月底就向父母借錢,明明月薪只有3千多,卻老是要過月入3萬的貴婦生活。我叫她把皮包里所有的儲值卡都倒出來,她叮咚嘩拉地全倒出來,我當場看到傻眼,原來,她不僅有星巴克卡,還有美甲VIP卡,DVD租片卡,SPA館儲值卡和腳底按摩券,最恐怖的是,她竟然還有健身中心會員卡?我深吸一口氣問她,她一個月才領幾張千元
鈔,怎麼敢買健身中心會員卡?

她說,因為姐妹們都有,而且在那裡跑步,才會遇到帥氣又有六塊肌的小開,在公園跑都只有老人會來搭訕。我翻白眼問,現在有交到帥氣又有肌肉的帥哥?她說沒有,而且健身中心也很久沒去了,因為姐妹們都突然不聯絡了,會員卡又不能退費,她只好乖乖每個月被從信用卡中扣款。

那天,我直接告訴她,她如果真的想脫離月光族,其實很簡單,只要丟掉5樣東西:星巴克儲值卡、SPA美甲儲值卡、按摩券、健身中心會員卡和假姐妹,我保證她在三個月內,可以開始有存款,正式脫離月光族。她聽了怔半天,說有道理,但咖啡還是可以喝吧?我說當然可以,只是喝一杯給一杯的錢就好,不用中了店家的儲值詭計,把一筆現金押在裡面,讓店家光靠現金流就可以炒房炒股或轉投資,或是拿去地下錢莊生利息。她恍然大悟,離開時乾脆把星巴克卡送我,她說要開始學會喝一杯給一杯的錢就好。後來,我又把卡片轉送給另一個愛喝咖啡的朋友,結果,害他又開始儲值,聽說因為卡里有儲值,害他下意識沒事就想去星巴克。

同樣的道理,我的另一個男性月光族朋友也是如此,他薪水也不到三千,每個月還要養車付油錢停車費,還要玩電動儲值,偶爾還要和朋友喝酒夜唱,往往才到月中,他就已經把薪水花光,使用信用卡度日。說穿了,所謂月光族,並不是沒收入,沒錢的窮人,而是習慣性過度消費,自我欺騙在過日子的精神耗弱患者而己。

過去VS現在六習慣少存很多錢

理財專家乃皇包認為,對比過去現在,現代年輕人和父母一輩很多生活習慣大不相同,也因為如此,不一樣的消費模式,讓年輕人少存了很多錢,以下他所提的六個小習慣就是原因。

一、外食
危險指數:★☆☆☆☆
父母時代幾乎晚餐都在家裡用餐,所以隔天中午也都是帶便當,現代傳統大家庭慢慢消失,煮飯其實並沒有比較便宜又花時間,所以三餐外食司空見慣,一來一往就是差異。

二、智慧手機
危險指數:★★☆☆☆
現代人兩年換一支手機已是常態,手機價格也從數百塊爬到數千塊,仔細想想,一支手機超過很多人月薪,大家似乎還是為之瘋狂?感恩賈伯斯、讚歎賈伯斯!啊,還有數百塊的月租費喔!

三、買飲料
危險指數:★★★☆☆
綠茶、拿鐵、珍珠奶茶……檢視自己看看,是否經常花錢買飲料?上班需要咖啡、放假逛街隨手一杯,啊!星巴克買一送一?不買一下嗎?

四、興趣維繫
危險指數:★★★★☆
運動、音樂、藝術、進修、旅行、花卉、烹飪、健身房、手游、保健食品、每次財務健診都讓乃皇包哭笑不得,快檢視自己是真興趣還是買安心吧!不要健身房瘦的只有荷包沒有脂肪。

理財專家乃皇包認為,對比過去現在,現代年輕人和父母一輩很多生活習慣大不相同,也因為如此,不一樣的消費模式,讓年輕人少存了很多錢,以下他所提的六個小習慣就是原因。

五、刺激消費
危險指數:★★★★★
父母從前會上高級餐廳,往往是招待客戶或是慶祝,但現代人一餐50令吉以上都視為常態啊!A君在FB上打卡去某某餐廳,B君在IG上展現自己買的戰利品,可惡,輸人不輸陣,下周要去朝聖一下,不過在那之前,先用網拍下標買件衣服吧!再想想今年是要去日本,還是來趟歐美行?存款不夠?沒關係,信用卡可以分期!反正每月只還最低就好。

六、過太爽
危險指數:★★★★★★
總之,父母那輩拚死拚活,有一餐沒一餐買了房子、車子,也把我們這些屁孩養大,突然發現家裡有房有車,有些還有傭人,人生好像失去了動力跟目標,賴在家也不花錢,等我想到要幹嘛再做好了,就算工作,也不求甚麼成就或回饋,賺錢當然就是要享受人生啊!父母做牛做馬,我們騎牛騎馬,超潮的!不過如果我們有孩子,大概會賣牛賣馬吧,前提是我們打算生孩子。

乃皇包這篇文章並不是教大家要放棄享樂,或是一定要勤儉持家,因為消費型態的改變與資訊比較,現代人往往分不清楚需要與想要(實際上是需要的部分已經被父母輩填滿),只是希望提醒各位朋友,如果你有上述六種習慣,不妨每次消費前問自己:“這是絕對要花的嗎?”如果10次的消費選擇,可以減少3到5次,時間軸拉長數十年,存款多個幾十萬也是好看。

◎整理:游晼婷

Check Also

我們與經濟的距離(五)老木生機延續物命

在永續建築中,木材是極受推薦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