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好幾次進山裡,都會對腳下的野生菌菇特別感興趣,那星星點點五彩斑斕的菌菇,有的就像一把開得璀璨的小傘,也像一粒毛絨絨的小球,有些更像一個只有在童話里才會冒出的小紅菇。平日里,也經常會購買能食入的菇類,簡單一炒,入味又營養!可在這些日常里,卻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親自培植蘑菇。而在親身體驗它們整個生命成長的歷程後,不僅收穫滿滿更為生活添加一趟難忘且微妙的回憶!

●你也可以培植蘑菇
某天網課里,老師交代了外甥準備一小碗青荳,這一堂科學課,主要讓5歲的娃兒記錄種子發芽的實驗,從而認識種子發芽所需要的條件,並了解到,每個生命都是經過努力才得以生長。當然,這類的實驗相信你我都曾經做過。

疫情期間,孩子們都長時間宅在家裡,該玩的該看的該學的幾乎都嘗試了一遍,畢竟個人活動的空間與方式有限,還是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尤其長達半年在家上網課,孩子們肯定都感到特別鬱悶、煩躁了。於是,這新玩意正好可以暫時舒緩大家的情緒壓力,不僅讓孩子們重拾好奇心,感受到植物生命生長所帶來的奇妙體驗和樂趣,更能提升親子之間的親密感。
雖說帶着孩子一起種種菜也是挺好的生命科學體驗,既可以讓孩子們體驗到種植的樂趣,學會細心觀察;還能吃到純天然的新鮮蔬菜,但仔細一想,並不是所有小朋友都擁有種菜的基本條件,比如或許住在公寓里的你們,連玩樂的空間都減少了,甭提拿來種植蔬菜了。

不瞞你們,筆者在之前也買了一些蔬菜種子,也嘗試了,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所以當看到這個菇菇盒時,想說姑且試一次,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之餘,也能讓家裡的小朋友們有個精神寄託,不再每天長時間盯着3C產品。

●菇菇盒培植過程
原來在家種蘑菇是這樣有趣的事情,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連生活都變得有了幾分儀式感。

1)首先按照包裝上的說明,將菇菇盒放冰箱里冷藏10小時(時間不可過長),對於這一操作,相信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家長,都會比較困惑,這蘑菇的菌種不會凍壞嗎?主要原因,蘑菇雖然也是蔬菜的一種,但它並不是植物,而是真菌類,實驗中的蘑菇叫平菇,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為好。冷藏這一舉動,意在給蘑菇發出這樣一個訊號:“喂,醒醒,你該發芽啦!”

2)將冷藏後的菇菇盒取出後,按照盒子正面沿線,撕開小窗口。

3)用刀子輕輕劃開塑料膜,掀開薄膜接觸空氣後再次覆蓋薄膜,避免水份蒸發。

4)接着將菇菇盒放置在室內陰暗的角落。3-10天內即可冒芽,冒芽前無需噴水。盡量不要放在陽光下暴晒和吹風。

5)直到蘑菇冒芽3-5cm後開始噴水,早午晚各噴一次,每次按壓3-4次,保持潮濕。
由於水在實驗中是一個變量,所以在種植的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控制變量,記錄蘑菇的生長變化。

6)蘑菇的長勢非常快,當蘑菇蓋基本展開,顏色由深灰色變為淡灰色或灰白色,這過程只需短短的幾天,就可以進行採收,所以非常適合小朋友每日觀察。

7)採收完後,把出菇的地方清理乾淨,然後把保護膜貼上。
●培植的樂趣
在陪小朋友培植蘑菇生長實驗的過程中,除了讓他們享受收穫的樂趣之外,聰明的家長還會這樣做,通過提問引導,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小小科學家。
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引導︰
1)觀察到蘑菇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
讓孩子自己動手設計策劃蘑菇生長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蘑菇生長的條件。(例如水分,光照,溫度)

2)觀察、了解蘑菇的變化,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學習運用控制對比實驗中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蘑菇生長的條件,並通過清晰的語言組織,記錄下所觀察到的信息。
3)連續觀察,學會記錄,記錄策劃試驗的過程
寫出觀察蘑菇生長的過程和體會,從而認識蘑菇生長所需要的條件,這個素材還可以應用到平時的語文寫作中。

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孩子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蘑菇的長勢,跟生長環境、噴水量等等有很大關係,不同條件下,種出來的蘑菇,形態、收成都不太一樣。相信小朋友們在了解蘑菇的生長規律後,最終能培育出又大又好看的蘑菇,這也正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撰文/攝影︰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