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過度消費 OUT! 節儉消費 RISE!

過度消費 OUT! 節儉消費 RISE!

毫無節制的消費行為,使我們成為了破壞環境的幫凶,因為任何產品的生產都無法避免消耗自然資源。(網路圖片)

衣櫥里的衣服永遠少一件,電子產品推出新款心中又再蠢蠢欲動,人們消費,也被資本主義鼓勵消費,逐漸失去對“足夠”的感覺能力,過度消費增加了資源索取和環境的污染荷載,而工業化國家普遍都存在著過度消費的問題,對人、對環境都是弊大於利。綠色消費提倡減少購物,商品有需要才買。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考量到產品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而選擇對環境傷害較少、甚至是有利的商品,其範圍涵蓋了產品的生產、運輸、行銷、丟棄過程、回收程度,以及產品包裝內含物。一般而言,即使不確定產品本身的‘綠色’性,大部分的消費者都能接受減少購買過度包裝或包裝難以回收的產品。

基本3R3E原則
綠色消費的基本3R3E原則為:消費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回收循環(Recycle)、講究經濟(Economic)、符合生態(Ecological)、實踐公平(Equitable),來看看如何從生活做到這六個原則。

一、 Reduce 節儉消費
控制自己的衝動購物物品的產制必然有污染髮生,不論再怎麼環保的產品都是。綠色消費最高的原則便是消費減量,儘可能避免與地球的其他物種奪取自然資源。凡有購物念頭時問問自己是真的需要還是想要?是否因一時衝動買了回家卻只用一次?有沒有多功能複合的物品可以取代多個單一功能的物品?即使是‘環保’商品,也不能以想收藏的心態大量囤貨。以棉質環保袋來說,製造它所需要的耗能需使用一百次才能與一個塑膠袋相抵,多買無用,也只是消耗了地球資源。
如果真的有需要,也並非一定得消費購買產品,近年風行的共享經濟活動,鼓勵人們將閑置的資源公開與他人共享,讓資源過剩的供給者和資源不足的需求者能夠更有效率地交換。網路上一些環保群組提供平台,讓消費者‘以物易物’、‘不買一物’、‘二手買賣’等方式來獲取需要的物品,這樣的共享經濟活動,能減少消耗資源、減少垃圾問題與減低環境污染。
購物時應盡量選購在地產品,從國際網購雖然十分方便,一些物品價格也比在地購買便宜,就算是這樣,在做購買決定時,還是必須把碳足跡作為首要考量。國際網購無論是陸運、空運或海運,交通運輸上都需要大量燃料,並大量排碳,加上物品包裝多用泡膜類不可回收的材料,如此,多個環節都是在傷害地球,加重地球的負擔。因此減少消費,就等於寬待地球。

任何產品從原料採集、生產、包裝、運輸、銷售、使用、廢棄等多方面消耗天然資源,對生態環境產生衝擊與傷害。(網路圖片)

二、 Reuse 重複使用
讓物品也能長命百歲塑膠的發展雖然帶給大眾便宜便利的生活,卻也讓地球每個角落充斥著塑膠垃圾,錯不在塑膠,而是我們把塑膠跟一次性畫上等號。真的需要買東西時,優先考慮能重複使用、耐久的材質。看看你身邊的3C產品,壞掉送修時,師傅總說:“換新的比較划算。”即使是大量減少資源消耗的新手機,可能都比不上舊的手機持續用來的環保。因此購買物品前就考慮耐用度、可否維修、更換零件、擴充升級,增加其使用壽命。購買二手物品更是重複使用的精神展現,品質優良的物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歲月的痕迹甚至是讓物品更有意思。

三、 Recycle 回收循環
垃圾的第二春,廢物變黃金在購買行為後也要特別注意,並不是購買了綠色商品就代表綠色消費結束了。我們所購買的商品的包裝、使用完畢後丟棄的問題、對地球環境是否構成傷害……等等,這些都是綠色消費的一環。本地資源回收站越來越多,除了政府市議會每月舉辦的回收活動之外、一些非盈利組織、企業、回收公司也提供大家回收的便利,消費人只要養成好習慣,將垃圾分類,交到回收站就能大大減少資源的消耗。利用回收廢料再制的產品,不僅減少廢棄物生成,更是避免向地球索取資源。國際紛紛提出‘循環經濟’的概念商品,希望從產品的設計端出發,一開始就思考怎麼達成零廢棄。

做好垃圾分類,將可循環使用的資源重新利用。

四、 Economic 講究經濟
一切從簡單出發選擇耗用最少原料、製程簡單、不浮誇的包裝,生產過程低耗能、低耗水,低碳足跡,幫地球節省能源,也讓廠商將省下的成本回歸到商品本質,消費者也是為自己的荷包省錢呢。

加入“裸買”行列,購物時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包裝,減少浪費。(網路圖片)

五、 Ecological 符合生態給動物永續的家
原料取用自然資源需考慮是否永續?是否符合生態?順應生物的天性,支持先讓動物吃飽再收成稻米的農夫、挑選讓母雞快樂下蛋的雞蛋、直接跟農夫買當季盛產的蔬果、購買永續捕撈的海鮮、盡量減少肉食等。無毒、有機、動物福利,加上這些形容詞,雖然價格不親民了點,但在自己還有能力負荷時,選擇對環境相對友善的產品,再不就動手自己栽種蔬果,確保不使用化肥、殺蟲劑,不僅吃得安心、健康,還能節省開銷,減少在購買行為中和供應鏈過程中產生的碳足跡。

咖啡的基準規定:採用的是原生林樹蔭下栽培的傳統耕作法,是有益於保護生態系統的耕作方法。符合訂立標準的農場,聯盟會對該農場及其周邊的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對農藥的使用作一些限制,並對廢棄物管理等基準進行評估,唯有通過評估並被認證的咖啡,才能稱為“雨林聯盟認證咖啡”


六、 Equitable 實踐公平
在意農夫與勞工應得的報酬全球化的貿易正在發生,跨國商品的背後,誰壓榨誰、誰又剝削誰?第三世界的咖啡農,因為資訊的不對等,採收的咖啡被盤商低價收購。公平貿易的制度讓咖啡農可以得到較合理的報酬,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中,也會有一部分撥給社區發展基金,幫助缺乏水、電、醫療、教育的貧窮社區有基礎的公共建設。選擇支持那些負起環保責任、維護員工權益、保護消費者權益等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品牌。


認識商品環保標章
除了消費者以外,企業廠商及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綠色消費運動最主要的理念,是藉由消費者積極進行綠色消費行為,來引導、改變廠商的生產、銷售特性,而減少地球的污染負荷,也減少生活垃圾問題。不過一般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製造是否符合環保原則,並不清楚,因此許多國家都以環保標章(Ecolabel)的認證制度,提供消費者選擇綠色產品的依據。對環境友好的商品身上通常擁有下列標示註明:

純天然:不含化學合成的人造物質。
純素 :不含任何動物性原料。
有機 :原料的種植與處理過程符合有機標準,不使用合成殺蟲劑、除草劑、人工肥料、未經基因工程改造等。
低污染:成分未含會危害人體或環境的特定物質或其含量低於其他同級產品。
未經動物測試:製造產品過程中未傷害動物。產品未經動物測試。
使用回收料 :產品原料使用回收物質。
具可延長壽命 :產品具更佳耐用性或可升級,被設計為可延長使用壽命,以減少使用資源或減少廢棄物。
可拆解設計:其組件與零件可被拆解以便修護、更換、再利用、回收。
可回收:產品其組成成分,不能當一般垃圾處理,需回收分類。
可堆肥化/可生物分解:材質在特定情況下可被生物分解為類似腐植質之物質。
公平交易:分配給第一線種植或採集原料的採購價格合理。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條件,工資合理,尊重員工,關懷環境。

認識商品環保標章,做綠色消費決定。
做購買決定時,也必須把使用後的廢棄問題加入考量,選購可回收的材料產品。

結語:我們所購買的每件商品都間接影響我們的生活環境。購買某一家企業的產品,等同於支持企業的發展,但是,如果產品是透過破壞環境、剝削勞工而來,便會產生惡性循環。因此,消費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正如美國著名生態環保倡議家Anna Lappe所說:“你的每一次消費,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因此請慎思簡用。

綜合整理:戴舒婷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說到馬來西亞的循環經濟計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