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古晉高原路(Jalan Uplands)的《救世軍兒童之家》是一間專收留女童的非政府慈善公益組織。這裡的小朋友多半來自單親、破碎、貧困家庭(只有極少數兒童是真正的孤兒),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家人沒辦法把孩子帶在身邊,只好把孩子寄養於“女童之家”。

女童之家院長梅潔(Major T‧ CHELVEE)從小也是在這個環境下長大,唯一不同的是,她12歲時加入了怡保兒童之家,8年後離開,但,過幾年她又投身回救世軍服務。從小信仰上帝的她,明白上帝給了她擁有的,她必須回饋於社會的這個道理。於是,當她踏入社會後,就決定為當初收留她的兒童之家做點什麼。梅潔至今在救世軍服務近30年,她也致力辦好兒童之家,希望給孩子們一個舒適的家。如今,梅潔不單是古晉救世軍兒童之家的院長,也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梅潔表示目前古晉的女童之家共收養了49名小朋友,當中也包括了幾名小男童。“我們這裡最多可以收養到60名兒童,因為床位有限,名額也有限。雖然說是女童之家,但男幼童我們也有收留,一般上我們會等到他們滿九歲後,才送往位於萬福路的‘男童之家’”。

幫助問題家庭孩童
在本地,除了一些長期有接觸公益組織的人外,普遍上市民都不是很清楚兒童之家的運作,更有許多人誤把這裡當成孤兒院。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恰當,兒童之家的存在,目的是要幫助一些有問題的家庭,好讓他們的孩子在這段期間能有個家居住,不至於露宿街頭,也可以三餐溫飽。除此之外,兒童之家也提供孩子們一切所需,希望小朋友們能在這裡學會獨立自主,將來長大也可以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正所謂取自社會,用之社會,救世軍成立的宗旨,就是幫忙這群小朋友,讓他們可以更好的去生活。
“雖說是兒童之家,但也不是全部的小孩我們都會接收。首先,我們必須要審核家長遞上的文件,以證明他們有寄養的需要。例如單親家庭,或是父母有一方去世了,另一方必須長時間工作來維持家庭開銷,或是父母消失無蹤影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將孩子寄養在兒童之家。當然我們的團隊也會去了解實際情況,看看他們是否符合收留條件,上層才會批准接手。”負責人梅潔表示。
“目前院內收留最小的孩子是一歲,我們沒有限定說只可以住到幾歲,這一切都看小朋友自己的造化,若他們可以讀到大學畢業,我們樂觀其成,也不會因為書沒讀好就暫停他們的資助。其實都是看孩子的家庭為先,如果父母的條件允許了,或是父母另嫁另娶,組織了新家庭,我們會鼓勵小朋友重新回到父母身邊。即便孩子想要繼續留下,我們也會視情況而定,而不會草率下決定。當然父母若有了新家庭,能把孩子帶在身邊才是對小朋友最好的抉擇,二來,還能把空出的床位留給真正有需要的孩子。”

給孩子身心靈呵卜護
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以年齡來區分,共分為三個階段,幼兒班、小學班與中學班。這裡的小朋友,每一個都有相對的自由與責任。即使是幼兒班的孩子,他們都必須遵守院內的規則,讀書的時間必須溫習功課,玩耍時間就盡情玩樂;而小學班除了要定時幫忙打掃起居,也要彼此相助、互相照顧。大班的孩子則需要照顧年齡較小的孩子,洗衣煮飯打掃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這些孩子都不受約束,不在值日表內的,都可以自由活動,或是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
“我們會給孩子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周一至周五孩子上學,所以活動多數辦在周末,例如游泳、騎腳車、爬山等,不一樣的年齡層會參加不一樣的活動。我們鼓勵她們踴躍參加這些課外活動,如果她們有興趣學其他的,我們也會幫他們報名,比如音樂課、舞蹈課、繪畫班、烹飪等,只要他們喜歡,我們都設法提供這些活動讓他們參與其中。”梅潔表示。
兒童之家有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社工,他們都盡自己能力各司其職去教導這群小朋友。有些社工上門來給孩子們補習功課,有些義工則幫忙帶這群小朋友去上活動課。由此可見,兒童之家的孩子生活過得充實,也絕對不如外界所想的是孤兒身份,被遺棄在“孤兒院”。其實,以其在外隨處遊盪,孩子在這裡學到更規律的生活,也學了更多的語言和各種才藝。
記者問負責人梅潔,這裡的小朋友有沒有紀律的問題﹖會不會因為原生家庭的因素,造成孩子們行為上更叛逆?梅潔聽了只是淡淡的笑說:“當然會啊,別說這群小朋友,就連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會面對情緒和行為問題吧!兒童之家有社工和一般的輔導員幫忙輔導有需要的小朋友,如果情況嚴重的,我們會把孩子送去政府醫院,讓更專業的導師或醫生來處理。如果是一些原生家庭比較多問題的,孩子就會比較叛逆,那心裡層面就更需要專業的來輔導。但大部分的孩子住進來後,都不會有這些叛逆的行徑。我想環境對孩子也很重要吧。”

捐贈物品前 請三思別把垃圾當善舉!
說到農曆新年前,多數人會有大掃除的習慣,然後將舊物來個斷舍離。兒童之家在這高峰期收到的捐贈品更是一年中最多,往往擠滿了一條走廊有餘。但細心去分類,會發現大部分民眾捐贈的物品,都不符合回收的條件。除了小部分舊衣物、紙皮箱、塑料品等能進行二手買賣,基本上剩下的都是玻璃樽、壞掉的電腦、破損的玩具,要是再往更深一層去分解,還會發現二手衣里摻夾着發霉的內衣褲、發臭起斑點的踏腳布,有些甚至把孩子用過的兒童便池,沒清洗過的尿布也一拼擱置在這裡。這些大量的二手物品需要時間與人力去歸類,多數沒辦法回收的物品,兒童之家還得出錢出力讓垃圾車來載去垃圾場,這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雖然民眾的本意是好的,把家中清理出來的二手物捐給慈善機構,希望有關當局能廢物利用,減輕他們的負擔。但有些東西真的不適合當成捐贈品,如以上所列出的,這些物品只適合送去大型垃圾場,而不是一處給小朋友居住的地方。
也有些市民會質疑,一些慈善機構一直呼籲大眾捐款,如果收到二手物品,難道他們不能廢物利用,重新讓這些物品變得有價值嗎?沒有說不可以,但大家要知道,兒童之家只不過是個孩子住的地方,孩子們的能力有限,再說把這些東西改造後,也未必有人購買,還有一些是根本不能循環再用的,這就耗時耗力了。

維持中心日常運作 捐款有收據可扣稅
目前兒童之家最缺乏的,除了物質上,現錢也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兒童之家的資助並非來自中央政府,而是砂拉越政府(僅限於辦活動經費),以及善心人士的捐款。大部分市民一般都會資助物質方面,這讓院長滿懷感激。“但是我們有十位員工,他們並不是義工,所以我們需要支付他們工資,十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也是一筆為數不小的數目。另外我們還有49個小朋友要顧養,他們日常開銷、飲食費、水電費、車油費、學校的費用等,這些都不是免費的,我們需要大筆資金來維持運作。”
“社會人士多數都會捐贈食品、小朋友的用品,但也僅有在特定時間,例如過年過節,很多團體會主辦慈善探訪活動,這時候我們就會收到很多食物與用品,在聖誕節,孩子們也會收到禮物很開心,必須得感恩這些組織的慷慨。可是一旦過了節慶,一切的探訪與捐款就會淡下來了,而且坦白說現錢捐款真的比較少。或許大家會質疑,捐現金的話,怕有心人會私自裝進口袋,而不是用在孩子身上。其實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無論民眾捐款的數目多寡,我們都會開票據,而這張票據是可以當作政府扣稅呈報的。所以我們不可能私吞這些捐款,這都是有記錄的。”
要維持兒童之家不容易,幸好人間處處有愛心,每一次當院方遇到經濟困難時,院長都會向一些團體或組織求助,而大家都願意出手幫忙,加上各界社工們熱心的幫助,還有一些從兒童之家出去後,再自願回來當社工,幫助這群小朋友的人,院長是非常感激的。
報導/攝影:陳泌伶
One comment
Pingback: 邂逅善心(下)未來由自己掌握 – 砂麼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