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金毛狗脊 健骨強肝腎

金毛狗脊 健骨強肝腎

在生命進化和發展史上,蕨類植物是一個奇蹟,是最早登上陸地的植物類群,迄今為止已有3億多年的生存歷史。全世界的蕨類植物約有一萬種,屬於依靠孢子傳種的植物,可以透過風媒、蟲媒、水媒等傳播而繁殖。在雨水豐沛的地方,蕨類植物的無性繁殖速度可謂快速,馬來西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百與千計的蕨類植物也是豐富生產地。

看到“金毛狗”三個字,你一定會想到毛色金黃、聰明機警的金毛犬,但其實金毛狗脊屬其中一種蕨類植物,很特別吧?

為什麼被稱為狗脊?中醫碩士楊素雄解釋,因它根莖外部有金黃色的茸毛,好像狗的背脊,故得中藥名為狗脊。

金毛狗脊葉柄長達120厘米,粗約2至3厘米,棕褐色。

他稱,金毛狗脊是植物名稱,在中藥藥典記載皆稱為“狗脊”,源於其中一種似狗之脊骨,古時常用;另一種因有金毛而極似狗形,因此稱之為金毛狗脊或狗脊。

這種植物的別名又有金毛狗、金狗脊、猴毛頭、黃狗頭等,為蚌殼蕨科植物的乾燥根莖。於秋、冬二季採摘後,除去泥沙、乾燥後,去梗根、葉柄及金黃色絨毛,再切厚片,為“生狗脊片”;蒸熟後,曬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後再乾燥,則為“熟狗脊片”。

他稱,金毛狗脊性味苦甘溫,功能是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可用於治療肝腎不足、腰背酸痛、腳軟無力、尿頻、遺溺,以及風濕痹痛等症。

根莖外部有金黃色的茸毛,好像金毛小狗。

根據已故台灣國醫大師張步桃教授談述,金毛狗脊能夠補肝、補腎、對治老人頻尿、小便頻數,尤其治療風寒濕三痹雜合為病引起的神經痛、腰背酸痛、下肢痿弱、膝關節無力等,都能發揮很好的效果。酒量不錯的人可以泡烈酒喝,不勝酒力的人可以泡米酒頭。

楊醫師說,金毛狗脊非常廉宜,懂得中草藥的人會親自去山上採集。金毛狗脊可以歸類於泌尿系統、肝膽系統、心血管系統的良藥,因為它可以處理風寒濕痹引起的神經痛或循環障礙。

臨床應用

在臨床應用方面,楊醫師指,常見風濕痹痛以狗脊苦溫能溫散風寒濕邪,甘溫以補肝腎、強腰膝、堅筋骨、能行能補,對肝腎不足,兼有風寒濕邪之腰痛脊強,不能俯仰者最為適宜。

狗脊是中醫開方常用中藥之一。

“金毛狗脊常與杜仲、續斷、五加皮等同用。腰膝酸軟,下肢無力,狗脊補肝腎,強腰膝之功,又可用於治療肝腎虛損,腰膝酸軟,下肢無力,可與杜仲、牛膝、大力王、過崗龍等配伍。”

面對腎虛不固、遺精問題,狗脊有溫補固攝作用。治腎虛不固之遺精,可與補骨脂、益智仁、杜仲、淫羊藿等配伍;老年人腎虛尿頻,可以金毛狗脊、千斤菝、益智仁、葫蘆巴子等配伍。

而狗脊的絨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於金瘡出血。

楊素雄醫師到金毛狗脊種植園探索。

蒸熟處理

他指,狗脊具有補肝益腎而強筋骨的作用,與杜仲相近似。它兼有祛風濕,治寒濕痹痛,又與巴戟天相近似。但杜仲補肝益腎的作用較佳,併兼有安胎的功效。巴戟天則柔潤而不燥,但祛散風濕的作用較差。狗脊一葯,一般都用蒸熟的,可以減少苦燥的藥性。

藥理作用

狗脊有抗炎、鎮痛、增加心肌血流量等作用。其絨毛有較好的止血作用。

臨床研究

用狗脊絨毛外敷,每日2至3次,治療因燙傷、創傷或手術創口不愈所致的體部潰瘍以及下肢慢性潰瘍。

狗脊的絨毛有止血作用,外敷可用於金瘡出血。

葯膳湯飲

楊醫師也分享以金毛狗脊烹煮的葯膳湯飲養生健腰狗脊湯,喜歡的可以依據方法烹煮,作為日常滋補膳食。

養生健腰狗脊湯。

材料:狗脊30克、杜仲20克、五指毛桃2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黑豆50克、黑棗6粒(約25克)、枸杞子12克。

養生健腰狗脊湯所需的材料。

煮法:首先浸泡黑豆1小時。把其他材料洗凈備用。1小時後,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半即可。適宜2至3人飲用。

古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頗利老人。”

《本草綱目》:“強肝腎,健骨,治風”

《藥性論》:“治男子女人毒風軟腳,邪氣濕痹,腎氣虛弱,補益男子,續筋骨。”

《本草正義》:“能溫養肝腎,通調百脈,強腰膝,堅脊骨,利關節,而驅痹着,起痿廢;又能固攝沖帶,堅強督任,療治女子經帶淋露,功效甚宏,誠虛弱衰老恆用之品;且溫中而不燥,走而不泄,尤為有利無弊,頗有溫和中正氣象。”

可愛毛茸茸的塊根。

《經疏》:“謂腎虛有熱,小便不利,或短澀赤黃,口苦舌干者忌用;然而狗脊性溫,乃溫和溫養之用,非溫熱溫燥之例。”如果肝腎之虛,陰不涵陽,以此固攝下元,引經嚮導。

《本草經疏》載:“狗脊,苦能燥濕,甘能益血,溫能養氣,是補而能走之葯也。腎虛則腰背強,機關有緩急之病,滋腎益氣血,則腰背不強,機關無緩急之患矣,周痹寒濕膝痛者,腎氣不足,而為風寒濕之邪所中,補則邪散痹除而膝亦利矣,老人腎氣衰乏,肝血亦虛,則筋骨不建,補腎入骨,故利老人也,失溺不節,腎氣虛脫故也。”

葉片大開展,為革質或厚紙質,有光澤,兩面光滑。
金毛狗脊為多年生樹蕨,可高達2.5至3米。

植物形態:

多年生樹蕨,高達2.5至3米。根狀莖卧生,粗大,頂端生出一叢大葉,柄長達120厘米,粗約2至3厘米,棕褐色,基部被有一大叢墊狀的金黃色茸毛,長逾10厘米,有光澤,上部光滑。

葉片大,互生,開展。葉片為革質或厚紙質,干後上面褐色,有光澤,下面為灰白或灰藍色,兩面光滑,或小羽軸上下兩面略有短褐毛疏生;孢子囊群在每一末回能育裂片1至5對,生於下部的小脈頂端,囊群蓋堅硬,棕褐色,橫長圓形,兩瓣狀,內瓣較外瓣小,成熟時張開如蚌殼,露出孢子囊群;孢子為三角狀的四面形,透明。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