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手札 / TeaFM DJ / 閱讀《我輩中人》有感

閱讀《我輩中人》有感

我幾乎都忘記那個18歲,因為喜歡看書,甚至連宿舍寢室燈被關掉都要開着夜燈閱讀的自己。好久沒有閱讀了,最近只有在弄頭髮的時候才完整地看完了一本書。

這些日子不閱讀的原因很多,大部分因為沒有閑暇時間可以好好沉澱。一個人在大城市生活久了,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常常沒有辦法安靜下來。這種安靜不是坐下來喝一杯茶的安靜,而是心裡的一片寧靜。

台灣散文名家張曼娟是我閱讀人生中第一個作家,從《海水正藍》開始,我讀過很多她的書,最喜歡她的散文集《喜歡》,有時候還會因為她的文字掉淚。知道她這幾年因為要照顧失智和罹患急症的父母,家裡和自己的生活遭到重擊,變得四分五裂。讓我們這些處在“照顧者”階段的人們很有感觸,於是我到書局買了她近期著作《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從裡頭的一些故事和分析,才發現原來我輩中人面對的事情還真得蠻雷同。而張曼娟並沒有因為自己亂糟糟的生活而失了序,不但從當中有所領悟,還寫了這本給我們的情書。我不願意說自己已經步入中年,但如果我們用事情和生活來區分的話,我們的確過了可以放任自己和不顧一切的年紀。

讀完了這本書,對兩件事有非常深刻的理解。首先,我們要做一個完整的人,不要再浪費時間去做一些跟你的人生方向不符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讓自己被道德綁架,就用你的自己擅長的方式把事情做好。書中有一篇提到張老師因為行程很滿無法接下一個公益活動,就被別人標籤為“沒有愛心”的公眾人物之類的,不管怎麼解釋別人都無法諒解。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不理解和體諒你的人都會在背地裡對你說三道四。但這些人重要嗎?不重要。與其活成別人口中的樣子,不如建立一個真正的自己。但是這個道理,那個18歲挑夜燈閱讀的艾美伶應該是無法理解的。

年輕人需要經過磨鍊,才能知道建立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當有一天你領悟了“自己才是自己的知己,自己就是自己的見證”,堅信真實的自己比偽裝的那個人更有存在的價值,更加可貴,更值得愛的時候,你的人生就穩定了。

中年對很多人來說,是可怕的詞。我的同儕聊天室里,大家都說很害怕四十歲的到來,因為感覺自己一無所成。但是,張曼娟用這本書卻告訴我們中年無關年紀,而是心態。如果我們能夠坦然面對曾經的愛與傷痛,在每一段挫折來臨之前都能蓄滿能量,不被擊垮,那麼我們就是來到了人生的“中”段。
套句她在書中說的話來結束此文。“人生上半場,追求的是成功;人生下半場,只願能好好承擔,便是大圓滿。這都是活着活着才能懂得的事。”
與大家共勉。

《伶聽世界》Amelyn(Tea FM 節目總監)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amelynbongbong/

Check Also

我們與瘋狂的距離(二)

“精神疾病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