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難度適中、技巧不高、規則簡易、費用低 新興運動~匹克球(PICKLEBALL)

難度適中、技巧不高、規則簡易、費用低 新興運動~匹克球(PICKLEBALL)

匹克球的球大小和網球差不多,是由硬塑料的空球,有26各直徑的洞;匹克球的球拍外形如較大的桌球拍,採用堅硬、非壓縮性、安全非禁用之材料,符合匹克球國際聯合會(IFP)規格。

匹克球源自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新興運動,風靡北美加,1970年在美國被大規模推廣及發展,近年在美國與加拿大受到大眾關注,並且以每年超過20% 驚人的速度成長中,目前已超過400萬匹克球愛好者。除了它規制、打法融合了羽球、乒乓、網球等的基本概念,令人可以很快理解。不僅如此,已經有球拍型運動基礎者,就擁有了相對的優勢力即使對球類運動一竅不通的人也能輕易上手。

據了解,在美國很多的匹克場地除了設室外的網球場內,也會設在體育館與其他的球類項目來共同使用,目的是希望能增加它的能見度之外,也言對運動有興趣的人多了一項很好的選擇。全美每年組織 4 次全國錦標賽和十數次地方賽事。

大馬匹克球協會成功獲近50人出席兩天在詩巫舉行2022年匹克球運動基礎工作坊。砂拉越匹克球協會主席蒂麗瑪依布拉欣(右一)球場解說如何正確握扳法。

除了北美,匹克球在歐洲地區也已十分普及。亞洲地區包括中國、日本、印度、菲律賓、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也開始流行和舉辦賽事。截止到 2022年 5 月,全球已有 63 個國家加入了國際匹克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ickleball),舉辦了 12 次國際比賽。匹克球會目前正積極爭取於2028年成為奧運會等國際賽事的正式項目。

大馬匹克球協會主席周家添(右一者)與初基接觸匹克球的民眾解說球場和匹克球規則。

難度適中,技巧性不高

匹克球的魅力在於,難度適中,技巧性不高,規則簡單易懂,所需費用低,也因為球體大速度慢,運動量介於羽球和網球之間,安全性也相對提高。在匹克球的世界裡,年紀不是阻礙,只要原意嘗試,相信可以獲得您無法想像的快樂!

在馬來西亞,匹克球是一個全新的運動,新鮮感讓人躍躍欲試,一試又會欲罷不能,提供民眾一項簡單又健康有趣的運動。匹克球又可以稱為“終生運動”各項優勢下打造出它的神奇魅力!

馬來西亞匹克球協會(MALAYSIA PICKLEBALL ASSOCIATION)在2019年成立,其總部設在美里,同時也加入國際匹克球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ickleball (IFP)以及也加入亞洲匹克球聯合會Asia Federation of Pickleball (AFP) 成員。

約30人報名參加於詩巫舉行匹克球運動基礎工作坊合影。

馬來西亞匹克球協會創會兼主席周家添指出,砂拉越匹克球協會也同時成立,由蒂麗瑪依布拉欣率領,與大馬協會共同推廣砂拉越匹克球運動發展,在美里開始,卻遇上疫情原故而停頓兩年後,今年3月起正式全新出擊到全砂各地推廣匹克的運動,美里為第一站、次站在詩巫,接下來將於6月前往古晉進行推廣,讓全砂各地人對匹克球認知,且推廣至全體國民,適合老中青、也促進親子關係的運動,提升生活品質。協會今年將主辦許多活動和比賽,響起全民運動。

砂拉越聾啞協會成員約15人出席匹克球運動基礎工作坊與大馬匹克球協會主席周家添(前左一)副主席哈米(前右一)及砂拉越匹克球協會主席蒂麗瑪依布拉欣(右站者右二)合影。

周家添在5月杪率領了副主席哈米以及砂拉越匹克球協會主席蒂麗瑪依布拉欣團隊,到詩巫展開兩天匹克球運動基礎工作坊,獲得近50名報名參加,當中包括砂拉越聾啞協會成員也踴躍參加。

周氏指出,在美里參加匹克球運動已近百餘活躍球員,而且都有固定於周末和日進行訓練和打球休閑活動,亦廣受多所休閑俱樂部熱烈歡迎,也間中主辦不少的類別的匹克球比賽,而今年正式跨出美里朝向全砂各地進行推廣,汲引更多人參加這大家庭。

匹克球的運動量比網球為小,打球較不吃力,不是氣力和蠻力的競技,一學立即上手,堪稱老少咸宜、適合各種年齡層。

據悉,大馬匹克球協會策划下半年將會與砂各地方組織主辦巡迴站的比賽。另外,也會派精英選手出征今年下半年的亞洲或匹克球國際賽事的比賽,如備戰參加2022年世界盃匹克球錦標賽於9月20至24在印尼峇里島舉行。
與此同時,他表示,大馬匹克球協會策劃通過各個管道將匹克球運動帶入各地方休閑俱樂部、各教會組織團體,甚至是校園成為新興運動活動推廣。

匹克球有專屬場地, 而其運動特徵於羽毛球相似,所以也可以使用羽毛球場地,比賽場地尺寸需求為(20英尺x44英尺)。

匹克球基本規則

匹克球場地大小為 44×20 英尺(約為13.4×6.1米),球網高 34 ~ 36英寸(約為88.36 ~ 91.44釐米),和羽毛球場地大小相同。因此,同一個場地把球網升起來可打羽毛球,降下來可打匹克球,十分方便。


正式比賽用匹克球大小比網球稍大,由硬塑料製成,球身多為黃色或橙色等(室內用球和室外球不同,室內球略軟、有較少的孔),其上有 26 ~ 40個直徑不到 1cm的圓孔,這使其旋轉不會太劇烈,同時球速不快。因此,有時候人們也戲稱匹克球是中老年網球(seniors’ tennis)。


匹克球的球拍像是大號的乒乓球拍,長為15.5 ~ 17英寸(39.37 ~ 43.18 cm),寬為7 ~ 8.25英寸(17.78 ~ 20.96 cm),最初為木質,後來也採用了玻璃纖維、碳纖維等新材料。球拍彈性不大,表面光滑。匹克球容易上手,但要想把球打得更好也很考驗技巧、耐心和團隊配合。


匹克球計分規則和網球類似,但是隻有發球方在其回合可以得分。以雙打為例,每局11分,發球側兩名選手各有一次發球機會。發球後,對方接發球回來,發球方再次把球打到對面後,此時可以開始截擊未落地過的球。如果發球方在發球回合得分則與隊友換邊後繼續發球。

選手只能在本側發球回合得分,接發球方即便贏得回合也不加分。

另外,網前區域稱為“廚房(Kitchen)或非截擊區(None Volley Zone, NVZ)”。截擊前後,選手不得踩入該區域內。

圖與文/鄭涵翎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說到馬來西亞的循環經濟計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