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訊視界 / 青蛙先生 挑戰網紅終極大賽

青蛙先生 挑戰網紅終極大賽

青蛙相信是大家都熟悉的兩棲動物,頭上有兩隻圓而突出的眼睛,一張又寬又大的嘴、舌頭很長,四條腿,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裡游,會發出「呱呱」的響亮的叫聲。

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青蛙對人類的幫助,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例如青蛙會吃掉傳播病菌的蚊子、蒼蠅和壁虱,防止疾病的傳播,青蛙的幼蟲蝌蚪能吃掉水道內的藻類,讓水道保持乾淨等。

然而隨着城市的發展,自然環境逐漸減少,青蛙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讓他們無家可歸,再加上氣候變遷,地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氣溫上升與乾旱的問題,只有薄弱保護層的青蛙無法抵擋乾燥環境,以及環境污染等種種因素,使到青蛙逐漸消失在人類眼前。

個人舞台演出也考驗帶動現場熱鬧氣氛和觀眾的參與感的能力。

青蛙小丑搞笑演出

小丑張華寶以“青蛙先生”(Mr Frog Man)來突出自己,以青蛙裝扮的小丑進行搞笑演出,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希望藉此喚醒大家對青蛙的愛護。

如今,他都是以青蛙的形象,做任何可以給大家帶來歡樂的演出。

熱愛演出和搞笑的張華寶。

他說,其實青蛙也是一種很活潑,小朋友也都會認識的兩棲動物。可是就沒有人會想到要去關心青蛙,讓這被忽略的小可憐常常成為車子輪胎下的亡魂而不覺。

張華寶青蛙先生搞笑的演出,成功得到大家的認同,也讓粉絲感受到,看到他對青蛙的在乎。

他說,其實很多人在扮演小丑,但沒有人會去真正了解這小丑叫什麼名字。他也一樣,在這之前所扮演的小丑是沒有任何主題的,也不知道如何去突出自己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直到現在以青蛙形象出現的青蛙先生。

張華寶繼續努力朝着影視舞台表演目標前進。

未來朝向開發青蛙品牌

他在未來將朝向開發青蛙品牌的目標進行,設計和推出各種青蛙品牌商品,如衣服,口罩等。

堅持夢想,努力朝着目標前進,是張華寶踏入演藝界的成功之道,也憑着這股信念,他在2022年亞洲網紅大賽馬來西亞區賽榮獲第五名,獲選代表馬來西亞前往韓國培訓後,參加在中國舉行的終極大賽。

張華寶堅持信念,不斷表演以獲得大家的認可。

挑戰亞洲網紅大賽

多大膽,多自信,敢於秀出自己的你來挑戰是亞洲網紅大賽的主題,並堅持“讓每一個有網紅夢想的人都能參賽”為宗旨,為全民開通免費報名通道,由直播培訓導師在線海選,晉級成為參賽學員。

大馬區賽的有四個參賽組別,分別是直播帶貨組,才藝組,顏值組和全能組,在海選中每個組別都會篩選30強進入馬來西亞賽區半決,之後在半決賽每個組別會有10的誕生進入總決賽一決高低,四組共40人將在大馬區賽總決中爭取最後10強,最終的10強還有機會和熊貓文化傳媒公司簽約,成為旗下的娛樂藝人,開啟網紅之路。

亞洲網紅大賽不只考驗參賽者的演出才華,也考驗參賽者的知識。

非常熱愛表演,熱愛舞台的張華寶於2013年開始踏入小丑魔術師行業,就是以小丑妝扮為朋友,觀眾表演魔術,也經常被邀請到汶萊,沙巴等地演出。

現年28歲的他說,自己在中學時期就開始想着要為同學、朋友們帶來歡樂。

張華寶(右1)在亞洲網紅大賽馬來西亞區賽榮獲第五名,獲選為馬來西亞代表之一。

學生時代愛演愛搞笑

中學時期,在美里拿督柏邁蘇里國中就讀的他表示,當時學校比較少有表演一類的活動。

一直都愛演愛搞笑,又想為大家帶來歡樂的他就自創搞笑的表演,開啟他小丑演藝之途。在他不斷的努力之下,同學、朋友們逐漸喜歡看他表演。

他指出,剛開始時,自己在演出方面純屬小白一個,非常純粹的,就以一副撲克牌為朋友,同學們做表演。

他表示,剛開始,朋友、家人對他投身小丑行業的決定和選擇都不支持,也非常不鼓勵投入小丑事業,覺得做這一行業沒前途,認為這不是固定的行業,不是一個每天都有表演工作,收入非常不穩定。

但他堅持,表演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娛樂,不管有工作或沒工作,都願意透過表演把自己展現出來,花了3年時間和堅持,不斷在朋友、家人面對演出,最終得到朋友、家人和社會人士的認可。

他於2015年開始也參與了舞蹈的演出,之後就與專業節目司儀田汶靖(JEFF)合作。曾參加比賽有亞洲舞極限2015、Malaysia talent competition 2016、Clash of the Kingz 2017榮獲第二名和亞洲網紅大賽2022第五名。

張華寶在抖音平台與粉絲互動和學習。

網紅大賽成名代言產品

如今,因亞洲網紅大賽而成為一些產品的代言,包括HIMALAYA SALT、Kath and Belle、鹿角巷、 the alley malaysia、The Face Shop、Watsons和llao llao。

張華寶在2年前全面了解抖音之後,也開始在抖音發展自己的平台,並在直播間與粉絲們互動,互相學習,透過抖音向外國粉絲學習有關該國語言。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關注青蛙先生張華寶的抖音平台:baoge_94或INSTAGRAM:baoge_94。

撰寫:賴玉芳

Check Also

我們與循環經濟的距離(三)減塑之外再塑也很重要

說到馬來西亞的循環經濟計劃,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