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後遺症危害
面癱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癥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基於面癱患者恐有後遺症危害,加上易被投以異樣眼光,因此及時治療顯得重要,這一期《空中醫生》邀請到中醫師蔡佳盈和大家分享面癱的治療等相關知識 。
(一)面癱是什麼?是中風嗎?
面癱顧名思義是由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的面部肌肉問題,如嘴歪,面部基本功能不受控制,甚至連喝水也受影響,嚴重會影響患者心理素質,如自卑或不願社交,進而影響生活質量。
其實面癱不算中風,它是一個範圍的概念,如中風會造成面癱,但其實不是僅有中風會造成面癱,還有其他因素。雖然中風患者有可能出現面癱,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面癱。
(二)出現面癱前的徵兆有哪些?
造成面癱的原因多,都是急性發作的,如一覺醒來發現口眼歪斜,或在洗漱時發現水會從嘴角漏出。並非每個面癱會出現徵兆,如中耳炎造成的面癱耳後會有疼痛表現,所以若感冒或耳朵背後疼痛時要加以警惕,因為造成面癱的原因很多,但就算是背耳疼痛也不一定是面癱,所以其癥狀模糊,一般在病發時才會確定。
(三)面癱發病的原因有哪些?面癱帶來的影響?
基於面癱發病原因多,今天着重在急性發病部分,如以上所提一覺醒來發現嘴歪,工作結束髮現面部肌肉不受控制。
首先,面癱可分成兩種,其中一種是中樞性,即腦血管出現問題,如中風,所帶來影響除了是面部肌肉不受控制,也有肢體障礙,而周圍性面癱最常見的原因是背耳麻痹,65至70%急性單側面癱皆為急性背耳麻痹引起。
基本這種功能周圍性面癱,會造成上眼皮閉合不全,即閉起眼瞼會有縫,所以會有眼乾、流眼淚的問題,且口角下垂,不能笑,因為笑時單側嘴角無法揚起,影響面容。
若中耳炎引起面癱,會有聽覺或味覺障礙問題。少數會有整張臉出現面癱的情況,如中耳炎可能是耳朵發炎造成面部神經感染,一般是單側感染。
中風也是單側,除非嚴重或重複中風才會出現兩側的情況。外傷多為雙側,感染或中風一般為單側居多。
(四)面癱一般上都出現在哪個年齡層居多?中年或老年人較為容易患上面癱病嗎?
年齡層不一定,患者從小朋友到年長者都有。曾經有小朋友患者因熬夜學習,趴在書桌上睡覺,隔天醒來漱口時發現口水流出。
背耳麻痹在10萬人中有10至40個人會發作,發病率不多,但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會較常發病。
(五)有報導指有個女子因未吹乾頭髮就騎車,結果導致面癱,醫師可以講解這個情況嗎?
單從中醫角度,個人考慮發病原因是患者有氣血不足,筋絡失調,疲勞或身體較弱的問題,加上頭髮濕被風吹,造成風寒侵襲,造成面部肌肉筋絡失氧,肌肉不受控制,不過具體原因需要患者就診才能判斷。
- 坊間有個說法,治療面癱的最好方法是讓臉部多運動,尤其嘴部,因此利用咀嚼口香糖進行臉部運動有幫助嗎?
若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神經水腫,靠嘴部咀嚼也未必會好轉,所以還是必須了解和解決發病的原因。
(七)如果不去治療,面癱會自己痊癒嗎?
首先胥視發病原因,接着發病時間長短,面癱其實有治癒性的,一般上通過身體狀況恢復可以好轉,但會有後遺症,所以需要治療。
中醫針對面癱的治療,會通過針灸,扎針通過動氣療法讓患者嘴巴吐氣看是否能沉住氣,看氣血是否能走到準確位置,也讓患者咬東西熱敷,若眼瞼無法閉合,扎針時讓患者把眼睛閉上,通過動作看他恢復的程度。
若面部神經開始好轉,可是透過咀嚼口香糖的運動可能會讓臉部肌肉太累,反而造成反效果,影響恢復。
未儘早治療的後遺症包括聽力和味覺失調,會造成長遠性問題,加上眼瞼閉不上,會有乾眼或眼角膜受損問題,也會造成面容恢復不好,說話不清晰。
少數人可以自己治癒,但不建議發病不看診。不論是中醫或西醫,都必須馬上尋求治療,讓醫生判斷,若是病毒感染,必須先消除病毒,面癱有治療黃金時期 ,當神經發炎時敏感性下降,神經麻痹,神經的恢復就會變差,一旦受損就會有影響,如聽覺或味覺喪失,肌肉支配有問題,雖然會有恢復的可能,但若無法恢復得很好,還是會為生活帶來不便或面容上的影響,所以最好配合治療,縮短恢復的周期,達到全面恢復。
(八)如何預防面癱?


面癱的發病原因很多,如勞累,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疾病也有可能是高發原因,甚至中風後也會出現面癱。面癱雖難以預防,但可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提升自身免疫力。不難發現一些患者是在勞累後加上受涼,才導致面癱。
在中醫角度,若勞累加上受涼會有正氣不存內,容易受外邪所侵襲,所以勿過度勞累,慢性疾病要控制好,減少中風或腦血管疾病風險,那麼患上面癱的機率相對會變少,雖然難以預防,但可從管理好生活習慣做起。
(九)呼籲補充。
當在街上看到面部肌肉不受控制或口眼歪斜的人群,請保持包容心理,因為他們的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希望通過分享讓大家有警惕心,當勞累時盡量不要吹風,也勿因頭髮未乾透就入睡,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面癱。若真的發生面癱也不要着急,馬上看醫生,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本期簡介:
文字處理:楊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