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皮薄肉少多生邪!这皮薄肉少之处指的是人体颈椎、腰椎和膝关节。在中医里,颈椎问题并非颈椎骨问题,而是经络问题。颈椎出现疼痛、僵直、麻木等,皆有可能是因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所致。
而颈椎又关联到头部,所以当气血受阻,无法畅通时,就会导致头部气血供应不足,而出现眩晕、眼花等症状。
根据古籍摘要:葛根首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谓主治“诸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名医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古籍记载葛根汤
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葛根汤”这著名方剂,至今仍是重要解表方,可用于治疗项背紧痛等症状。既能辛散发表退热,又可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颈背强痛。《金匮要略》中提到葛根汤适应症,有“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其所指,可能相当于脑及心血管系统疾病。
伤寒论中有“桂枝加葛根汤”,善治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再有一方“葛根芩连汤”,用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痢臭秽,肛门有灼热感,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伤寒六书》中有“柴葛解肌汤”,是治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等症。
常用茶饮药汤
中医硕士杨素雄说,中医中药的常用药之一“葛根”,就是民间俗称的“粉葛”,不论是将葛根切成块状入膳做茶,或以葛根煮成消渴药膳汤,皆是他家父母平日常用茶饮与药汤。
葛根为豆科植物,药用品种分为野葛与甘葛藤(又称粉葛)。野葛采挖后,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宜干燥;甘葛藤采挖多除去外皮,稍干,截段或再纵切两半或斜切成厚片,宜干燥。
“野葛以质疏松、切面纤维性强者为佳;粉葛以块大,质坚硬,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可生用或煨用。无论野葛、粉葛、甘葛藤,在正确药用上统称为葛根。”
老少皆宜营养滋补
他说,葛根含有12%黄酮类化合物,如葛根素、大豆黄酮苷、葡萄糖苷、香豆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蛋白质、氨基酸、糖和人体必需的铁、钙、铜、硒等矿物质,是老少皆宜的营养滋补品,有“千年葛参”美誉。
他说,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患者的项紧症状。葛根素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葛根所含不同成分分别具有收缩与舒张内脏平滑肌作用,并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作用。
对抗老年痴呆症
根据杨医师透露,湖北民族医学院副教授覃红斌,连同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魏蕾,曾经以葛根提取物,即葛根异黄酮,进行对抗老年痴呆症的实验,取得很大突破。
中国卫生部已将葛根列为药食两用植物,葛根开发已列入中国食品工业产品深加工项目。未来若能对“葛根异黄酮”进行深入研究,相信将对人类健康有重要价值。
形态特征
葛根属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根据观察,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肥厚。叶互生、长柄;三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三波状浅裂,先端急尖,基部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荚果线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杨丽华/报导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