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杏林家 / 飲食失調

飲食失調

傷身傷心

許多人認為飲食失調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實際上它是一種嚴重疾病,會對人的飲食行為造成嚴重干擾。這一期《空中醫生》邀請到飲食治療師羅麗菁向大家分享不良飲食習慣為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和隱患。

(一)什麼是飲食失調?

由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定義的一組病症,可能涉

及食物攝入不足或過量,從而損害個人的身心

健康 。基本上是神經性的貪食與厭食的兩大綜合症 。

• 基本上不會發生在健康的人的身上

• 與食物和體重無關

• 有這些癥狀的人都用食物與體重來對抗自己

的負面情緒(自卑心、憂鬱、孤獨等 )

暴食症的癥狀是在短時間內吃大量食物,所攝取的皆為垃圾食物如甜點、高澱粉、高熱量食物。
飲食治療師羅麗菁:飲食失調基本上是神經性的貪食與厭食的兩大綜合症 。

(二) 飲食失調分為哪幾種?有甚麼癥狀?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

手冊(第五版),有 五 種飲食失調症,前三種需要治療,這包括:

I. Anorexia Nervosa (神經性厭食症)

癥狀:對食物過分關注,過度運動,也會

嚴格限制攝入熱量來保持苗條的身材,也會出現暴食症的癥狀 。

對人體的影響:

1.體重往下跌

2.經期不規律

3.頭暈目眩

4.身體冷(在溫的氣候下也冷)

5.胃脹,便秘,對食物不耐受

6.累+睡不好

7.無力

8.臉色蒼白,眼睛凹陷

9.有細毛在臉部和身體

II. Bulimia Nervosa (暴食症) 

在過去的三個月內,平均每周暴食一次或

以上。暴食症的病人普遍節食,平時吃得

很少,然後忍不住的時候進行暴食,然後

繼續節食再暴食。

癥狀:短時間內 (不超過 2 個小時)吃大

量食物,所攝取皆為垃圾食物,如甜品,

高澱粉高熱量食物,吃的單位都很

大,如整盒餅乾,整桶冰淇淋,整袋薯

片。一旦開始,就無法控制,有很強的失

控感。

暴食還通常伴隨:

1. 進食速度極快。

2. 飽到生理疼痛。

3. 並不是因為飢餓才暴食。

4. 暴食時特意避開他人。

5. 暴食完感覺內疚、羞恥、抑鬱等一系列負面情緒。

暴食之後,採取手段消除暴食中攝取的過多熱量,包括:催吐、服用瀉藥、利尿劑、灌腸劑、減肥藥、過量運動、禁食。在過去三個月內,這樣的“凈化行為”(Purge)平均每周出現一次或以上。

III. Binge Eating Disorder(狂食症) 

1. 在過去三個月內,平均每周暴食一次或

以上。

2. 沒有任何“凈化行為”。

3. 暴食對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憂慮。

(如學業,工作,金錢,家庭,愛

情方面的壓力、無聊等) 。比普通人吃得更多。狂食症則是偏重或肥胖。

4. 進食速度極快。

5.少數會飽到生理疼痛。

6. 並不是因為飢餓才暴食。靠吃來掩蓋負

面情緒。

IV. Avoidance/Restrictive food intake Disorder (迴避性/限制性攝食障礙) 

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並不是不能吃到食物或 

受到傳統吃法影響,不是由於並發的疾病或

紊亂。

癥狀:體重下跌,無法增重,營養不足,全

靠代餐,心理障礙。 

V. Other Specified Feeding & Eating Disorder(其他特定餵養或進食障礙) 

• 一種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可治療的飲食失調症。

• 會出現與厭食症,暴食症,狂食症 類似的癥狀,但未完全符合上述的 3 種神經性飲食失調症,這其中包括: 

1.非典型神經性厭食 (還沒過輕)

2.“凈化行為”(Purge) 與暴食症無關

3.閾下暴食症 (為少次數)

4.夜食綜合症 (Night Eating Syndrome)

癥狀有不吃早餐,晚餐吃 25%,晚上9至10時 才吃得更多,這不包含甜品。多數這個時間點吃高澱粉食物。 在晚上吃的次數會很高,如:分時間找食物吃,多數患有憂鬱、失眠。

關於“凈化行為”(Purge): 

1. 大多數暴食症病人採取催吐的手段:用手指或者牙刷末端刺激喉嚨,引發嘔吐反射,大概可以排出一半的熱量。催吐時間長了,不需要刺激就可以嘔出來。

2. 還有很多病人服用各類藥物:大概會排出一到兩成的熱量。

3. 有的病人會在暴食後的幾日內完全禁食,或者是過量運動,比如在一天內健身、跑步四小時。

4. 體重、身型成為自我價值的核心,每日全神貫注於體重。

(三)導致飲食失調的原因?

• 家庭因素,無法適當的解放情緒,自身的體型

被他人嘲笑,家暴或虐待

• 網上的潮流:瘦就是美

• 現實社會不注重內在美/能力,凡事看外表

(四)何時需要看醫生?

心理因素:

A.專註於飲食、食物、體型和體重

B.對有關食物、體重、體型或運動的評論敏感

C.吃飯後,感覺罪惡感,羞恥感上涌,自憎

D.對食物的痴迷和控制的需求

E.總是在鏡子前面,覺得自己很肥

F. 憂鬱,焦慮或易怒

G.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

行為:

A.暴食(食物很快就消失)

B.催吐/瀉藥,灌腸,食慾抑製劑,利尿劑

C.在自己私人空間服餐,避開與他人用餐

D.不社交(很常自己一個人)

E.很常照鏡子來批評自己的身材,稱重,捏自

己的腰肉/手腕

F. 節食的行為(fasting,計算卡路里,不吃含有

脂肪及澱粉的食物)

G.常在用餐/飯後的時候去洗手間 (服用藥後的

作用或催吐)

H.不穩定的行為(例如:花大筆錢在食物)

I. 自我傷害、藥物濫用或自殺企圖

(五)如何治療飲食失調症?

一個專業治療隊伍可分為專科醫生、心理醫

生、飲食治療師。作為飲食治療師, 

• 將會貫注於體質指數恢復於健康範圍

(BMI), 根據營養指南選擇適合他們的食

物,給予足夠的營養給厭食症患者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支持“正常化”飲食,包括食物的多種類和平衡 、營養充足、沒有暴食和“凈化行為”

• 運動習慣 (安全性和溫和)

• 提高他們對食物的信心,如:

給予他們正確的營養資訊

全神貫注於進食 (Mindful eating)

重塑關於食物/體重/飲食的非理性信念

鼓勵他們在選食物時要均衡及自由

(六) 補充/呼籲

1. 借耳朵給他人,聆聽他人的哭訴

2. 不許用“肥”或“瘦” 來批評他人。你永遠都不懂這些字眼對他們影響有多大。 

3. 家人和親友的支持,是他們達到康復的後盾。 

4. 不要盲目追隨網絡上如抖音/Instagram的趨勢,包括追隨哪個明星一樣瘦,如何減肥,明星一天的低卡餐,明星都吃些什麼來瘦身或保持身材等,反之鼓勵大家多瀏覽可靠網站及詢問臨近的食療師及營養師有關瘦身的資訊。只有正確的健康資訊,才是身體的保健品。

Check Also

小心別被骨痛熱症“叮”上!

隨着大馬骨痛熱症再次來襲,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