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氣息 / 馬當七哩中華公學 學前教育班明年開課

馬當七哩中華公學 學前教育班明年開課

建校逾82年的馬當七哩中公,將於明年迎來學前教育班,提供幼兒更優的學習環境,讓幼兒自由探索,激發學習潛能。

建於1936年的馬當七哩中華公學前身為“光中學堂”,而後於1974年校地註冊為教育地,並正名為“馬當七哩中華公學”。

在1989年時,隨着學生人數增加而增建大樓,該校逐漸轉型為A型學校,較後在2006年增建新教學樓,硬體設備持續改善。

馬當七哩中公新建的學前教育班校舍,將於明年落實啟用。

而這棟學前教育建築是在2018年建竣,將在2020年開課,並設有四間學前教育班。由本地殷商陳悅枝以低成本建設完成,華社維護華教的舉動撼動人心。

不過,在華社費盡心思擴充、增建不同地區的華小,提供更完善設備當兒,馬當七哩中公可能也隨着周邊地區的學校設備完善,學生人數被分散到鄰近學校的因素影響,而逐年下降。

根據校方提供的總學生數據顯示,今年學生總人數與去年相比,減少91人。

2018年總學生人數713人,華裔及非華裔分別為444人及269人,但2019年總學生人數下降至622人,華裔及非華裔人數均下降,分別為392人及230人。

小朋友對着鏡頭不陌生,使勁擺出各種逗趣手勢。

就算在今年“龍年寶寶”效應下,容易顯見學生人數增長趨勢,但該校卻呈反現象,不升反降。

綜觀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包括華裔人口下降,其他因素尚包括面對其他源流學校的競爭,尤其國際學校。

校園各角落時刻為學子輸送知識養分。
卡通人物的“精益求精,學無止境”,相信更讓小朋友印象深刻吧!
“我們都在這裡周會,參加校內活動。”
多少學子在這座籃球場上培養了熱愛籃球的興趣,揮灑着青春的汗水。

新生人數減少
馬當七哩中華公學副校長田秋蓮相信該校新生人數減少,主要受石角及馬當道路通行影響。

“由於從馬當路通往石角實打博路路段已正式通車,許多家長就把孩子送到古晉中華小學第六校就讀。”

對於學生人數減少問題,校方不敢怠慢,一直關注重視,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並相信開設學前教育班能鞏固學生來源。

只要明年的學前教育班順利開設四班,吸引莘莘學子到該校報讀,相信就能穩定該校的學生人數。

田秋蓮也說,該校放眼在今年小六評估考試中,在全科及格率中取得56.14%。

今年該校的職員人數達56人,團隊上下每個人站穩崗位,誓言盡一切努力達致卓越表現。

“我們確保根據已擬定好的課程表實行教學,在收集學生練習簿後兩天內完成批改,確保所有學生公平對待,確保期中考和期末考如期進行,且不遺漏任何一個學生,以審查每位學生進度。”

當然,校方確保所有高年級學生有機會參加課外活動,確保學生安全和福利即時獲得關注。

該校的策略規劃更加關注於提升所有科目的成績,同時注重LINUS計劃,確保低年級的學生都能掌握好國語、英語和數學,同時注重師資能力,以便引導學生面對新紀元的各種挑戰。

那天艷陽高照,馬當七哩中公迎來了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貴賓一行人。

作為晉漢連省津貼華小董聯會大家長的蔡文鐸不忘提醒校方,雖然各源流學校間良性競爭是好事,但校方須時刻保持警惕,關注學生流失的真正原因,同時呼籲校方若在學校擴建或維修經費上有需要,應抓緊機會向有關單位及選區代議士申請撥款。

他直言,華文教育對我國社會的貢獻有目共睹,近年到華小就讀的土著生逐漸增多,有些學校甚至超越華裔人數,但華教從未阻止非華裔家長把孩子送來華小,反而鼓勵他們。

華教為國民團結提供有效平台,讓孩子自幼開始接受各族之間的不同,這對往後國民團結立下重大基礎,未來我們一起等待迎接這些所造就的美好。

報導/楊麗華

Check Also

踏上特殊教育之路:

成立特殊兒童班12年 西連中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