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肺止咳 防疫抗疫
咳嗽是常見癥狀,雖不致命,但卻非常惱人,不僅影響日常工作休息,有時還會影響睡眠,讓人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不妨以咳嗽良藥即龍脷葉煲湯飲用,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龍脷葉的葉子長圓形,卵形或網狀披針形,表面有明顯白葉脈。花細小,可見到細小花瓣,但一般其葉子繁茂會遮掩到枝莖,所以要翻開葉子,才會看到花開。
龍脷葉是一種生活上常見植物,有多個別稱,如龍舌葉、龍味葉、牛耳葉等,屬於大戟科植物,多屬栽培或生於山谷、山坡濕潤肥沃的叢林中。
一般人僅將它作為美化或觀賞用途,栽種是為了觀賞綠植,包括公園也常見其蹤跡,反之對其藥用價值或療效不了解,但其實它是很好的日常用藥。
中醫碩士楊素雄表示,龍脷葉具有潤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常用於肺燥咳嗽,咽痛失音,便秘,清肺止咳,化痰平喘,支氣管哮喘,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炎,失音,肺結核,咽喉痛。
性平味甘
它屬於草本植物,是生活上常用必用的草藥,也是修讀中藥學課本里必讀的植物。龍脷葉主要用於治療咳嗽,但市面上還有其他更多治療咳嗽的藥物,所以龍脷葉不被常用。
基於了解龍脷葉性平味甘,不溫不燥,入肺和胃經,因此楊醫師常用龍脷葉入葯。
龍脷葉容易辨認,其特徵明顯。仔細觀察會發現其葉子長圓形,卵形或網狀披針形,花細小,需要翻開繁茂葉子,才會看到枝莖和花開。
配伍枇杷葉 南杏北杏
楊醫師說,龍脷葉是咳嗽良藥,若患有咳嗽,可將龍脷葉配伍其他草藥派上用場。首先將龍脷葉配伍枇杷葉、南杏北杏一起煲水喝下,達潤肺,止咳,化痰,清熱,通便的功效。
平日經常食用煎炸食物,喜好重口味,沒戒口的人群,適合使用龍脷葉,還有咳嗽出血,肺燥咯血,聲音沙啞,以及突然發生的爆音情況。爆音一般是高歌,高喊過後導致的,面對這些情況,可以龍脷葉治療。
預防嗓音沙啞
預防勝於治療,經常需要講課的老師、廣播員,還有須面對大眾說話的工作者,楊醫師建議平日常喝龍脷葉水,預防聲音沙啞。
其實煲煮的方法簡單,符合現代人講求簡單快速的效率,只需要將龍脷葉配伍其他草藥使用即可。將鮮吊蘭20克,龍脷葉12克,木蝴蝶8克,白鶴靈芝鮮品20克(若干品10克),一起煲水當茶飲。煲煮時,以三碗水煮成一碗即可。
熱症後期適用
除了平日的咳嗽,適合適用龍脷葉,其實在感冒後、發高燒後及骨痛熱症初愈時,這些熱症後期常會出現咳嗽癥狀,這個時候需要潤肺止咳。
楊醫師說,將北沙參,南沙參,蚌蘭配合龍脷葉派上用場,這些皆有助於潤肺止咳,簡單好用。至於患有便秘問題,可加入蘆薈,因其具滋潤大腸,利於排便的功效。
基於了解龍脷葉的性能,加上綜合臨床應用後更掌握龍脷葉的多項功效,楊醫師在臨床上將繼續善用龍脷葉這種草本植物,讓它在潤肺止咳方面發揮更多療效。







龍脷葉的小檔案:
學名: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
別名:龍舌葉,龍味葉,牛耳葉
科屬:大戟科守宮木屬
性味:味甘,淡,性平。
功能:潤肺止咳,通便。
主治:肺燥咳嗽,咽痛失音,便秘。
龍脷葉的形態特徵:
常綠小灌木,莖粗糙;枝條圓柱狀,蜿蜒狀彎曲,多皺紋;幼時被腺狀短柔毛,老漸無毛,節間短。葉通常聚生於小枝上部,常向下彎垂,葉片鮮時近肉質,干後近革質或厚紙質,匙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卵形,有時長圓形,頂端渾圓或鈍,有小凸尖,稀凹缺,基部楔形或鈍,稀圓形,上面鮮時深綠色,葉脈處呈灰白色,干時黃白色,通常無毛,有時下面基部有腺狀短柔毛,後變無毛;中脈和側脈在鮮葉時扁平,干後中脈兩面均凸起,側脈每邊6至9條,下面稍凸起;葉柄長2至5毫米,初時被腺狀短柔毛,老漸無毛;托葉三角狀耳形,着生於葉柄基部兩側。花紅色或紫紅色,雌雄同枝,2至5朵簇生於落葉的枝條中部或下部,或莖花,有時組成短聚傘花序,花序長達15毫米;花序梗短而粗壯,着生有許多披針形的苞片。雄花:花梗絲狀,長3至5毫米;萼片6,2輪,近等大,倒卵形;花盤腺體6,與萼片對生;雄蕊3,花絲合生呈短柱狀;雌花:花梗長約2至3毫米;萼片與雄花的相同;無花盤;子房近圓球狀,直徑約1毫米,3室,花柱3,頂端2裂。
楊麗華/報導
圖片:受訪者提供